晋商故里第一院,榆次城外独一家8、常家庄园之雍和堂

2021-09-14 09:02 阅读(?)评论(0)
  “慎和堂”西是“雍和堂”。雍和堂是常万达孙,十一世常秉修的堂院。雍和堂”大门届是开在院子的东南角,进门也是附墙影壁,需拐一个弯才能进到院里。这一点和慎和堂”的格式完全一样,

  雍和堂”大门上方悬“武德第”匾--此匾为光绪三十一年,常秉修的重孙,十四世常书春,为诰赠正五品武德骑尉的父亲常立叙所立的匾额。 两侧门联:“浩溥旁通诗书上不许俭,雍容儒养衣食边只要勤”,为清代常麟书书写。




雍和堂”大门上方的“武德第”匾



雍和堂”大门的附墙影壁



雍和堂”大门里侧的附墙影壁



从进门影壁处看雍和堂前院



前院东厢房局部



前院西厢房局部



  “雍和堂”和“慎和堂"布局基本一致,也是三进两路院,并分内外院两部分,最前边也是一方方正正的外院,临街是8间倒坐房,东西两侧各五间厢房,与“慎和堂”不同的是,雍和堂”外院的东西厢房与内院之间还接有一间小偏屋。

  “雍和堂”的内院,也分东西两路,西路院也是主院,东路院为小偏院,大布局和“慎和堂”院完全一致,只是建筑细节上有着明显差别,这些差别体现了主人的不同需求和喜好。




“雍和堂”主院二门悬匾,上书“雍和堂”三字。门柱有联:“墨画数槿竹半床千古业,片石四时花香薰一架书”,为清代张照书写



雍和堂”的东偏院门,有明显的西洋风格




  “雍和堂”的内院,主院也分前后两进,前院有倒坐房5间,东西厢房共6间,厢房北侧也各接有一间小偏屋,整个前院合计还是13间房间。




  “雍和堂”(后院)也是五间上房,东西厢房各5间,关于这些,无须再做介绍。需要说明的是,“雍和堂”院的三进门与“慎和堂”的三进门风格明显不同,略带有一些西洋风格。


从内向外看“雍和堂”前后院间的第三进门



从稍远的位置看第三进门



“雍和堂”内院后院),正面也是5间上房,两侧东西厢房五间,布局与“慎和堂”完全一致。


内院的厢房




  “雍和堂”上房也带有宽大前廊,廊柱坊头饰有精美木雕,这种格局,这种装饰,是常家各堂各院上房最常见的标配。





  雍和堂”上房悬“格致中和”匾。格致,穷究事物原理,找到其根本;中,正,不偏不倚;和,适中,恰到好处;中与和就是事物的根本原理。门联:“行尽风林雪径依然水馆山屯,欲是阳春有脚今朝先到柴门”。清常赞春书写。







“雍和堂”上房前也有一个侧门,通往东侧的东跨院



“东跨院里的北屋



  东跨院也和慎和堂一样,也是只有一进院,一侧是主院东厢房的后墙,一侧是10来间厢房,因此院型修长。


由北向南看东跨院



东跨院的厢房,也布置成了展室



由南向北看东跨院



  “雍和堂”内开办的是三雕彩绘艺术展,展出的多是老建筑上折下来的三雕制品,有照片、有实物,通过参观,游人可以对山西民居,特别是常家庄园的三雕艺术有一个初步了解。 








“雍和堂”东跨院里,通往隔壁”慎和堂“的侧门




  最后修改于 2021-09-14 10:20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