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养和堂”西,隔着“可园”是“客堂院”。“客堂院”本是“体和堂”的支院,是“体和堂”接待来往宾客的场所,因景区把它单独排列,我也单独的介绍一下这个院。 “客堂院”的大门很气派,大门上方悬有:“辋川别墅”匾,两边门联:“烟云清处霞飞万里浮淑气,晓晖秀壁锦铺千树吹紫烟”。令人扎眼的是,大门一边还挂着一块白底黑字的“榆树镇维持会”的招牌,原来抗战时期,这个院子曾为日伪所占,成了维持会的办公处。今年是9.18事变90年,那段耻辱与血仇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客堂院大门也是偏开于院子的东南角,走进大门,正面墙上是鹤鹿同春的砖雕影壁 从进门处向西看,左手是客堂院的倒坐房,对面是“体和堂”院里的高大建筑 客堂院为前后两进院,其格局与常家一般堂院的主院(正院)基本一致,前院部分临街是5间倒座房,东西厢房各3间。前后院间也是夹牌楼式花墙为间隔 ,毕竟是接待客人的场所,这座夹牌楼门显的更为大气,也更为精致一些。 夹牌楼门的另一侧 隔墙上的圆型花窗 客堂院的内院,东西厢房各5间,正面上房5间,这种布局在常家好象是统一格式,区别只是正房是单层的平房还是二层的楼。 客堂院正房悬匾:“壶德昌后”,两柱有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恰到好处的注释了本院的用途。 客堂院现在开办了老电影回顾展,内院正厅现在是老电影放映室 正房与西厢房间的西院墙,隐约有修补过的痕迹,似乎这个位置原来有个小门,客房院与西侧的体和堂本为一体,客堂院属体和堂的附院,两院间过去很有可能有侧门相通,后来因种种原因 ,侧门被封死。 上房前的东院墙有个月亮门,可通东侧的可园。想当年,住在院里的客人没事时去可园、静园里转一转,那是何等的舒心,畅快。 穿过月亮门是可园。可园位于养和堂与体和堂的客房院之间,面积不大,但牡丹、芍药、玫瑰、月季、马兰等四时花草遍布园中,加之奇松、石榴等树木的烘托,每逢春暖花开时,鸟语花香、姹紫嫣红,更有静园与之相通,给人以别样的享受。 可园的主要建筑是知味轩,轩内有由常家庄园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主要倡导和组织者、时任中共榆次区委书记的耿彦波撰文、榆次区人民政府立的《重修常家庄园碑记》。在可园丁字廊内,还有常氏传人绘制并雕刻的15方唐诗笔意诗画帖,碑高90、宽45公分,碑中共镌刻唐诗共15首,由北至南依序为:1、王翰《凉州词》;2、韦应物《寄李儋兄锡》;3、杜甫《月夜忆舍弟》;4、孟浩然《过故人庄》;5、柳宗元《江雪》;6、王维《归嵩山作》;7、贺知章《柳》;8、杜甫《登岳阳楼》;9、常建《破山寺后禅院》;10、李白《襄阳歌集句》;11、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12、刘长卿《弹琴》;13、刘长卿《送灵澈》;14、卢纶《梦桃源》;15、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展示了常氏深厚的儒学功力和高雅的审美趣味。唐诗笔意碑帖为有意于品味其恬淡隽永内涵的游客,提供了另一份诗情画意。 可园的丁字廊一隅 可园一角
最后修改于 2021-09-25 14:48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