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完成了东灵的穿越,考虑到有的第一次参加穿越活动的新驴已较疲劳,领队老海宣布下午不再安排其它活动,直接坐车去椴木沟扎营。 这就扎营?现在才3点,离天黑还有差不多5个小时,相当于半天时间呢,我们这次来想把灵山一带好好走一走,尽可能多的走一走,如果现在就扎营的话对我们来说有点太浪费时间了。我和参考交换意见后决定和老海的队伍告别,现在直接上北灵,晚上赶到哪儿在哪儿扎营,明天穿黄草梁后再视时间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这样可以避免明天跟着老海的队伍由落叶谷上北灵再去黄草梁走回头路,那样里外里我们就可以多出将近一天时间了。 椴木沟路口告别了老海及任、保两地的驴友,我和参考顺着公路向前走去。
不远处的铁塔就是京冀分界处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进入了涿鹿的地界,走到一片在些残破的建筑前。来前从卫星地图上看到这片建筑、看到旁边大片的“梯田”。我以为那一定是个村庄,还诧异地图上为什么没标注村名,现在才明白那不过是一片为游客服务的简易建筑、有饭馆、旅馆、马厩,还有……。 快要走过那片房屋时,想到再往前走就要拐上北灵的山脊,山脊肯定没有水源,我们现在必须补足水。饭馆的老板虽说不太情愿还是答应了我们的要求,于是我们在小饭馆的水缸里补了大约3L水,这样我们每人都有4L多水,有这点水可以顶到明天中午,如果省着点用坚持到明天傍晚也没问题,而明天傍晚前我们肯定会下沟,沟中应该不缺水吧?
远拍路旁的旅游服务设施,我们补水的地方
苇子村方向的沟
谢别饭馆的老板,我们又向前走去。拐过一个山口,脚下的公路向下拐去,路的拐弯处出现了一条用砖头铺砌的岔道,看来这就是上北灵的路。刚刚拐上岔路,后边来了一队驴友,20来个人都是轻装,年龄几乎都在5、60岁以上,看来是一队北京的中老年登山爱好者,也是上北灵。别看人家年龄大,但走路的步率很快,一队人走起来象阵风一样,看的出都是常爬山的人。 说话间他们的前队已迅速的超过了我们,后队的人渐渐也赶了上来,我们和他们的队伍溶为了一体。这倒好,有他们带路不耽心走错路了。此时我完全忽略了他们这会儿才上来,晚上如何过夜的问题。
后边赶上来北京的登山爱好者
他们的前队迅速超越了我们
我们和他们的队伍溶为了一体
路没有象想象的那样向上走,而是一直在沿坡侧切。翻过一个山脊是一个能扎2、30顶帐篷的平台,我忽然发现前边的人下了沟。“不对,上北灵应该向上走,怎能下沟呢”?一问才明白他们明天才上北灵,现在要下塔儿寺,汗,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被他们带错了路,幸好错的不太远(后来我们知道北京许多中老年登山爱好者都是轻装走灵山,他们一般是D1天下到只有两户人家的塔儿寺住一晚,第二天天一亮时出发,穿北灵-黄草梁后从柏峪下山)。
行进中回看来的方向
现在我们的右侧是北灵的主梁,山梁上有清楚的小径,只是那道山梁与我们之间隔着一条长满白桦的山沟。我们的身后,有一与主梁相连的小山包,山包上也有一条明显的路,那条路肯定是上北灵主梁的路,但我却不想走小山包上的路,走那条路要先爬升再下降。还是直接平切面前的桦林吧,那片林子不大,平切过去即可以省力气、更可以省时间。
身后的小山包,树林的缺口处是我们横切的地方
还不错,看似没路的桦林里有一条不明显的路,虽说不明显,但总比没路强。 穿出桦林不远有一垭口,一老者刚从下边爬上来,原来这才是北灵的正路,不知道我们在何处错过了这条路的路头。那老者挺有意思,不长的一段路他走了两个来回,我们看见他时他刚从垭口上来,没有停顿便向往北灵方向走去,走了不远又退了回来,说是接后边的人,可当我们走出去很远回头再看时,他和他的同伴正再次从北灵方向向垭口处退去,而且此后再看不到他们的身影。是不是下塔儿寺了?
北灵正路上的垭口
冲坡前我们驻足“休息”,注意看,小路快到林子边缘处有两个小黑顶,那就是正在往垭口方向退的两个北京老者
翻上面前的山脊,我们几乎被震惊了,眼前是一个漂亮的空中草原,它坡度平缓、面积宽广,绿草如茵,桦林相间,若不是眼前缺少了星星点点的牛羊,真以为自己是漫步在广阔无垠的内蒙大草原上。 “看,对边有帐篷”。顺山梁看去,远处另一道山脊上,两片帐篷映入了我们的眼帘。我们加快步伐向前赶去,匆忙间竟没有注意路边有一个遮盖着树枝的小石堆,那就是我们要找寻的夏子墓。 07年3月10日,夏子姑娘在一次黄草梁-北灵的一日穿的活动中因失温不幸遇难,后来驴友们在夏子遇难处堆了一个小小的玛尼堆以纪念这位姑娘,这个石堆被驴友们称为夏子墓,许多驴友走到这儿都会用各种方式纪念一下这位姑娘,我这次来也有此意,但我因不知道夏子墓的具体位置竟与她擦肩而过。其实我们纪念夏子只是一个形式,更重要的是要从夏子事件上吸取教训,以更安全的出行来告慰夏子姑娘的在天之灵。 ![]()
无意中拍到的夏子墓,前边路边上盖有树枝的小石堆,树杈上系有白纱
行进中我们与又一队中老年驴友擦肩而过,在这次灵山活动中我发现,北灵穿越的驴友里,5、60岁这个年龄段的驴友明显多于其它年龄段的驴友,甚至多的不是一点半点。这一点与小五台,与河北境内的其它户外胜地有明显的区别。也许是因为北灵山不太高,地势也不太险的原因吧。
从这个角度可以清楚的看清前边山梁上的两片帐篷
翻上有驴友扎营的那道山梁了,我发现这个地方扎营并不太理想,首先这儿是山脊的脊顶,从防风、防雷角度考虑不适合做营地;其次,仅有的两片较平坦的地方已被先到一步的北京驴友占领,没有合适的地方让我们做营地了。现在我们只能接着向前走,相信前边还能找到营地吧。而且今天多赶点路,明后天就轻松点,探路性质(灵山的穿越路线虽是北京驴友踩烂的路线的路线,但我们并不熟,还是属于探路性质)活动一切都应往前赶。 稍向下降,走过一个鞍部又是一个更大的上升,这一路没有合适的营地(呵呵,肯定没有,若有合适的营地那些北京驴友就不会在山脊上扎营了),我们只能接着向前走。可前边的那道山脊更高、更陡,看着更不适合扎营,尽管远远的看那个山脊上已支有一个帐篷。
走过鞍部开始新的上升
吃力的上升着。快上到脊顶了,山坡上几个人正在草丛中忙碌着,他们在采野韭菜。这座山虽然被北京驴以习惯的称之为北灵,但地图上标的正式名称却是韭山,韭山的野韭菜可是出了名的,连我这没去过的外地驴都知道,你说那名气有多大? “咱也采点吧,晚上做饭用”,于是我们也加入了采摘的“阵营”。不过与北京驴友那鼓囊囊的口袋比,我们只是象征性的采了一小把,要是用称称一下重量的话连一两也到不了。
看看那鼓囊囊的口袋就知她采了多少野韭菜了
6点半,我们登上了脊顶,从高度上判断,旁边的山顶就是北灵(韭山)的最高点,可我们没有时间去登顶了。 如同所料,脊顶上根本没有营地。仅有的一小片平地处勉强扎下了一顶帐篷,北京驴友“心向墨脱”(就是我们在东灵顶遇到的那个北京驴友)告诉我们。由此往黄草梁走,一个半小时路程内没有适合的营地,除非走到落叶谷垭口一带,铁塔附近有几处平台能做营地。心向墨脱说他女朋友实在走不动了,否则的话不会在这儿扎营的。“你们带着头灯没有”?“带了”。“那就行,赶到那里很可能会走夜路了,不过无名1以后的路很清楚,特别是拐过那个弯后就是大路了”,小伙子指着东边的一个山头说。他指的那个山头是北灵山脊与黄草梁山脊交汇处,他说的大路应该是过去的京西古道,又叫西山大道。“夏子墓在什么位置”?“夏子墓?你们走过了,夏子墓在你们来的那个山脊那边,就是有很多人扎营的那个山脊的那边,那片大草地上”。 告别小伙子我们向下走去,走出几十米小伙子又追了上来。“我送你们一程,到那个山头上给你们指一下后边的路”。小子把我们送到无名1,给我们指清后边的路,再三叮嘱我们注意后才向回走去,这一来一回、两上两下要1小时时间。多实在的小伙子呀,那个姑娘找了他真是有眼光,有这么实在的人做人生的伴侣焉能不幸福一生?
韭山的野韭菜
经过一天的行走,我和参考都很疲劳了,内心虽说想加快速度,脚下却快不起来,尤其是下坡时更是感觉两腿发软有时甚至有点拌蒜,别忘了我们已走了一天,差不多12个小时的时间。这种状态继续赶路很容易出意外,幸好这段路是古道,路面很宽、也比较平缓。 8点多点,我们下到一垭口处,垭口地势还算平坦,一边还有几棵树可以为你遮风,应该说,这个营地除了稍稍小点外还是个不错的。看看远处的铁塔,估计要走到铁塔下差不多还要半小时的时间,我们决定就在此处扎营了。放包,整理场地,时间不长垭口处竖立起了两顶帐篷。
最后修改于 2010-07-01 15:49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