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海拔2524米的茶山是河北的第二高度,虽说至少在三年前就有了走一走的想法,但至迄今为止却只有想法,一次不曾走过,对我来说茶山充满着一种神秘,也充满着一种吸引力。而与茶山一脉相连、位列河北高山前20名内的东甸子梁,今年5月借8264河北版的一次公益活动之便我曾走了一次,那次近距离的观察了一下茶山。为计划中的穿越茶山做了一个铺垫。这个铺垫就算一次战前侦察吧,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这是户外活动的原则。 今年我准备完成茶山小五台的穿越,这将是我第1次走茶山,也是我第7次走小五台,时间定在了端午节。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端午节我没能去完成茶山小五台的穿越,而是与任丘、保定的驴友一起去了北京灵山,之所以做出这一改变,一是想凑个热闹、和两地驴友来个“以武会友”,二是感觉把茶山-小五台的穿越放在百花盛开的7月更好一些:甸子梁美丽的空中草原和碧波万倾的三北防护林、小五台漫山遍野的金莲花和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还有神秘的茶山,加在一起会给人带来一种什么享受?想想心已陶醉。 ![]()
常言道:好事多磨。原本想在金莲花开的日子里也就是7月上旬出行,但这事那事却让我的计划一推再推,一直推到了7月底,具体时间也从周5晚出发变成了周日晚出发,甸子梁、茶山到小五台的穿越大约需要5天时间,周日晚出发意味着要占用周1到周5整整一周的工作时间。原来想一起去的朋友有的耐不住性子早已另寻“出路”去了小五,有的请不了那么多天的假,好在原来没时间的老于和飞熊随着学校放假有了时间,计划还不至于黄。而在这之前的6月底,在端午节过后那一周汗腾格里刚刚完成了小五台、茶山、甸子梁的穿越,他基本与我计划的路线是反向而穿,行前汗腾曾邀我一起走,而我因刚从灵山回来,身体要调整一下,作业也要写,加上他计划中的五台连穿我走过一次不想再走,所以就谢绝了。我走小五要舍去东台,由中东山脊下西金河沟,再从沟底上北台,这是一条我没走过的路线。 刚刚买好票,老于打来电话,脚被划伤了,口子足有一寸长,但他不想放弃这次机会,下午看看伤情再做决定。中午老于又打来电话:伤口问题不大,决定还是去。我告诉他等等再做最后决定,如不能参加4点前打电话。最终老于还是决定参加活动,也好,这样我就不用再跑一次去退票了,不过内心真为他能不能走下来而耽心。 5点40,我们在车站会合,坐上了已经超员的班车,这班车的乘客多是蔚县来石家庄上货的商贩,行李箱早已塞满各种货品,我们的包只能放在自己的铺位上,好在对我和飞熊这样的小个子来说并无太大影响,相反包还能当靠背,而身高马大的老于就不太舒服了,腿都伸不开。
当告诉司乘人员我们要在草沟堡下车时才知道这车现在不走草沟堡,而是改走北口的张石高速。这年头人心不古啊,买票时我问到草沟堡多少钱,那个卖票的只说和蔚县一个价,却不说车不走草沟堡,要是说了我们可能就不坐这辆车改在涞源倒车了,现在说什么也晚了。一个当地人告诉我们可以在西合营下车。半信半疑,这车为什么下了高速不直接拐向县城而要饶到西合营?“师傅,您这车过西合营吗”?“过”。“那我们在西合营下车,换去草沟堡的车,您看哪儿方便等车就在哪儿停吧”。满以为他会把我们放在西合营路口(109、207国道的交汇处,蔚县去张家口、北京、涞源方向的交通咽喉),结果司机把我们扔到了5里外的西合营汽车站处。当我们明白过来时车已走远,后来我才知道当地人称这个路口为夏源路口。 现在的时间是3点14分,离天亮有班车时最少还有3小时,好在天一点也不冷,于是一家商店的台阶处成了我们临时休息的场所。
利用休息时间,老于给脚伤擦药
懒的拆包,铺着冲锋衣倒地而卧的飞熊
穿越路线第一天 起点1:西合营村 终点:夏源路口 直线距离:2公里 实际距离:2公里 起点2:草沟堡村 终点:茶山村 直线距离:20KM 实际距离:大约27KM 累计爬升:大约750米 穿越时间:5.30~19.15(其中6.05~8.25为等车、坐车时间,早餐午餐共用时1小时)
第一天行程示意:
天将亮时,扫街的老乡告诉我们,除非是熟人提前联系班车专程过来接人,否则的话去草沟堡方向的车一般不往这边拐,而是从夏源路口直接向南拐。我们坐班车要到夏源路口等。又等了一会,向另一个老乡打听车的情况,他也确认了这个说法。我们只能奔夏源去,现在已快5点半了,事不宜迟,三个人背上包向5里外的夏源路口走去。 夏源路口,卖早点的老乡说到草沟堡的班车8点后才有,而且时间没有准,大概在8点至8点半间,而跑出租的小面6点半后才有,包车到草沟堡要100元。班车太晚,包车太贵,最好能搭个顺路车。焦急等待中,一次又一次的拦车,我们的美好愿望却连连碰壁。6点半后,小面们陆续“上岗”了,在一番意志与耐心的较量后,最终我们以每人15元的格与4个也要去草沟堡的老乡合拼了一辆车(我们还是被黑了,那几个老乡一人只掏了10元)。 山路弯弯,30多公里路小面跑了近一个小时。近8点半时我们在草沟堡村边下了车,沿着一条沙石路向东走去,我们今天的计划经东庄子到南骆驼庵上东甸子梁,然后拐向茶山方向,天黑前赶到茶山村扎营。 沿着沙石路向东走去,后边不远的村子就是草沟堡
这是一条宽阔的沟,路的两侧是大片的农田,地里种着一片片谷子、胡麻、土豆、油菜甚至是各种蔬菜,不时有一两个老乡在地里忙碌着,他们在耕耘自己的希望。见到我们,他们只是稍有好奇的直起腰来打量一下,又猫下腰继续忙碌起来,这几年,已有几拨走茶山或甸子梁的驴友路过这儿,就在20多天前,汗腾他们才从这儿出的山,因此对于我们这种这种背着大包的外来客他们并不感到很新鲜。
远处正猫腰忙碌的老乡
脚下的路坑洼不平。这条沟里有三个行政村呢,按说三个村都应该有村村通的油路才对,来以前我也认为油路最次也要通到东庄子,可现实不是那么回事。后来在东庄子与老乡说起此事,老乡回答说:“县里穷、没钱”。呵呵,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钱办不成事。可现在的问题往往是有钱吃喝、无钱办实事。不过蔚县甚至整个张家口市穷也是真的,这些年为保北京的空气、水源,河北的张、承两市做了很大牺牲,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包括蔚县在内的不少县都属于贫困县。真心希望这儿的老乡生活能早日好起来。
走过的一个岔沟,沟里的村子是沙沟行政村
路边的山头上出现了一个高大的建筑,远远看去很象是长城的敌楼。没听说这儿有长城啊,怎么会有敌楼呢,用长焦拉过来才发现是一座红砖建筑,显然不是长城了。那是什么?森林防火站?相临的山上是有三北防护林,可这个山头上没有大林子呀?再说那山头视线那么好,防火站建那么高大干什么?不解。后来碰上的老乡说那确实是林场的房子,看来真是为三北防护林建的防火站。
走在后边的飞熊
东庄子到了,村口的影壁墙从周八的照片里已经很熟悉了,记的汗腾的游记上说周八的木棍就扔在了这儿。我此行只带了一根杖,找找那根棍还在不,要是在的话我就可以拄双杖了。然而搜遍四周不见那根木棍的踪影,看来早被老乡捡走当柴烧了。 走进东庄子,几个老乡正在墙边的阴晾处休息,虽说他们对我们样的驴子已不再新鲜,但还是很好奇我们为啥大老远的跑到这儿来,还要背着大包去爬山,“这山有什么好爬的么,累的很,受罪哩”。呵呵,这些可爱的老乡哪儿明白我们就是吃饱了撑的来找罪受来了。他们又如何知道他们眼中再平常不过的山,那些天天看、已经爬腻了的山对我们有多大的吸引力。
东庄子的一处废屋
一个老屋的屋顶
东庄子村有200多户人家,在山区算是个不小的村子了。这个村东西方向长、南北窄,一条横贯东西的大街成为村子的中轴线。东庄子虽大,却鲜有近年建的新屋。即使是二十年前的红砖房也很少能看到,多数的房屋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毛石房,从这点看东庄子确实不算富裕。 我们沿着大街穿村而过,从进村到出村用了将近10分钟时间,此村东西向之长由此可见一斑。
村中的胡同
村东口的一户民居
正要走出东庄子的飞熊
村东口的一座近乎废弃的小屋
弃屋中存放的旧农具
南骆庵处于东甸子梁多条谷的环抱中,因此有多条上甸子梁的路,我选择的是村西的那条沟,从地图上看这条沟的尽头正是甸子梁到麻田岭间最低的那个垭口,那个垭口处有南、北骆驼庵间的村道,还有三北防护林的林区巡逻道,顺着沟可以很快的上到甸子梁的山脊上,然后一路走山脊到茶山。
不远处正在干活的村妇
脚下的大路饶了一个很大的胳膊肘弯,饶到几百米外南骆庵的村边又拐向左边的沟里,我们放弃了大路,沿着沟底的草坡直接切到沟里。现在已经10点了,我们还没有吃早饭,老乡说这条沟中有水源,既然不进村也能补水,我们就没必要进村去讨扰老乡,不如尽快赶到有水源的地方吃早饭。 刚才走过的大沟里干干的不见一丝流水,但拐进岔沟不远就有了流水,虽说水很小,但足以洗手洗脸,如果你不怕那水受到了羊的污染,你还可以喝个饱。 我们在小溪边卸了包开始早餐,这是迟到了几个小时的早餐,早餐很简单,三个人全是馕,还都是购自清真寺街,夏天出行,带这个不容易坏。
沟中的流水,很小
就餐时拍的山坡上的羊群
午餐后我们在收包
10点45,我们继续上路了。脚下是一条三马子路(即三北防护林的林区巡逻路),路边是流动的小溪,两边是不高的山脊,应该说,这条沟是上甸子梁山脊的最佳路线,只是走此沟去茶山比走南骆庵村东的那条沟要饶一些远。
路边的小溪
应该说这条沟的风景还不错,两边峰峦壁立、怪石累累,与上次走过的甸坡、麻田岭的光秃秃的秃山野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带来阵阵意外的惊喜。同时与甸子梁顶上那平坦如坻的草原地貌形也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不同的视觉享受。
怪石累累的崖壁
山洞洞口的近拍
沟中的一个羊圈,象这样的羊圈这条沟中有好几个
走过一个芦笋般的石峰不远是沟的分岔。我们要走的是右手的沟,这个沟进去不远有一巨石,形成一个天然的山门。刚才问水源情况时放羊的老乡说了,最后的补水处就在右手那条沟的大石头处,再往前就没有水了。为了预防万一,我们不仅要此补足今天一路上的饮用水,还要稍稍多背一些,防备万一走不到茶山村、万一只能在半路上扎营时有最低的保障用水。
近拍芦笋般的石峰
行走在沟中,远处是向我们介绍水源的老乡
前边是沟的分岔,我们要走右侧的沟
岔沟的标志,卧于沟底的一巨石,最后的水源就在它上边不远
我们准备补水
老于用饮料瓶一瓶瓶的在补水
放羊的老乡趴在上游的小水沟处喝水
距我们补水处仅5米远的地面,一条被老乡打死的蛇,应是短尾腹蛇
老于吃力的走在大路上
最后修改于 2010-09-15 08:49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