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走太行D22之3:初识阎王边,难觅风门口——15年春节D3天 (1)

2015-03-10 22:54 阅读(?)评论(0)



  我们出行的第三天开始了。今天是大年初5,按理说破五是个重要的日子,应该比较热闹,可不知为什么,大雨门村却显的过于安静,不太像过年的样子。早晨,我在村里转了一圈儿,村里静悄悄的,几乎没有一点动静,除了各家门口贴的春联外,几乎看不出是过年。太阳都升起来老高了,甚至没有一声炮响,直到后来我们快出发时,才稀不楞噔的响了两串鞭。现在回想,这两天来我们真的没听到一声炮响,是这一带的老乡对年不太重视,还是人们意识到放炮的坏处了,自觉的抵制放炮?我百思不得其“姐”。记的往年每次春节出行,破五这天早早的就会被鞭炮“惊醒”,你想睡懒觉也睡不成。今天,我们全都睡的挺早,起的很晚。

  昨晚睡的有点冷,比睡在山上,大风狂吼的那一晚还冷,而且不止我一个人有这种感受。看来真的是“冷空气前锋过后,气温下降**度”啊。好是仅仅是有点冷,半夜醒来,收紧睡袋的帽口后就没事了,还不至于冻的难受。做早饭时发现,瓶里里的水全冻了,冻成了冰疙瘩;白菜成了玻璃翠,象玻璃做的工艺品似的;鸡蛋全冻裂了,这样的事还是第一次发生,好在冻裂了蛋清也流不出来。要知道晚上这么冷,昨晚用衣服裹上这些东西就好了。现在说什么也为时已晚。


清晨的营地



  今天晚了,计划9点出发,9点20了还没上路。心急的小董又第一个上路了,美名其曰“先探探路"。其实他是过早的脱了厚衣服,等的时间一长冻的难受,上路走一走暖和点。


出发之前



  上路时已快9点半,比计划晚了将近半小时时间。今天的目的地是小董坪,从时间上说,应该也不会太紧张。出发的晚点没事。

  顺着昨天走过的缓沟,我们向黄榆关方向走去。大雨门到小董坪的路在卫星图上研究过多次,大雨门上青崖障垭口的路还是胸中有数的,但
后边的路看不清楚,上到垭口后的路怎么走就只能跟着感觉了。




回过头来再看一眼大雨门



  刚出发时,我抢在了队伍的前边,抢着照了几张队友们正脸的照片。近几年,一般时候我都是走在队伍后边,即便刚出发时走在前边,时间不长也会照相耽误时间落在后边,这几乎已成为一种规律,所以我的照片中,绝大多数只是队友的背影,少有正脸。以至有人说我只会照一堆屁股。照一堆屁股怨我么?谁让你们把屁股长在后边呢,你后边要是长一堆脸,我能照出来一堆屁股么?换句话说,你们要是走在我后边,我能不照一堆脸么?不管你怎么想,反正我认为照一堆屁股的责任不在我。




  当能遥遥的看到黄榆关口的峰火台时,我们义无反顾的拐进了右手的沟里,沟中有一条老乡们砍树走出来的大路,那路正是我们上山的路。

  现在,紧跟在我身后的是乐行。早晨,乐行告诉大家,今天他要撤了。乐行体力不错。他下撤的原因是装备出了问题。乐行的睡袋本就不厚,昨晚气垫又漏了,这样的季节, 这样的温度,这样的情况,他根本无法再宿营了,只能撤退。有时候,撤退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比如这个时候。其实决定撤退也是需要 一点勇气的。




路边,砍树留下的树桩,让人看了无语,真的很无语



路边,被遗弃的树帽


 
  进沟一里多,三马子路变成了翻山的小路,尽头是一门形山口。山口哪边,小路猛的栽了下去。此时,队友们正沿垭口右侧的山脊线向上攀升,我叫停了队伍。我们右手的山脊,远处有明显的断层。垭口下边的崖壁间有条侧切路我们究竟应该走下边的侧切路,还是沿山脊走。如果走山脊,山脊能不能走通?就是能走通,会不会绕的太远?如果走下边的侧切路,又要先下降差不多百米再上行,一下一上会损失很大的高度。而且从地图上看,我们来的沟里有两条路,一条偏北,最终下了营里,一条偏南,了青崖障,我们现在究竟走的究竟是哪条路?这个垭口下去是青崖障么?还有,从地图上看,青崖障山下有条公路, 即邢和公路。乐行应该下到那条公路上,等和顺过来的班车。我现在怎么看不见公路呢? 我无法判断,也无人能告诉我答案.


队友们从垭口沿山脊向右攀升



垭口下青崖障的路很不清楚



等待我拿定主意的队友



右边的山脊有明显的断层,下边的侧切路不很清楚



  考虑再三,我还是决定向上走,沿山脊走。起着决定性因素的原因是山脊视线更好,能看到河北、山西两侧的风光。当然,下边那条横切位置较低,路头也不明显也是主要原因。从我所站的位置看,似乎我们要先下降大约百来米,然后再上升才能走上那条侧切路,这一下一上的不一定比走山脊省劲。

  一行人终于不再犹豫,坚定的向上拔去,其实这个山没多高,我们很快就上到了顶。


从山顶上看下边的沟



  路紧贴着毫无遮拦的崖边。身边就是万丈深渊。阎王边,没错,这儿就是阎王边。从邢台驴友的游记中,我多次看到过阎王边这个地名,知道这是一条险路,当你走过阎王边时,你必须全神贯注,稍有分心就可能漾成终身之祸。所以从昨晚直到今天早晨出发时,我一直在考虑是走阎王边还是直接从大雨门翻后当城,再从后当城上山脊,甩了阎王边。我怕路上有冰雪,本来就是条险路,如果再有冰雪就险上加险了,那样危险系数就会成倍的增加。可不走阎王边又总是觉着遗憾,考虑再三我才下定了走阎王边的决心,并做好了如果真有冰雪就退回来,就走后当城的打算。现在看来路上并没有冰雪,这让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站在崖边,我们能清楚的看到下边侧切路,那条路一直沿崖壁中间一很窄的坡陡向前延伸,上下不着天,看着一点不比上边的路好走,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失足照样会成千古恨。呵呵,阎王边阎王边,不论你走哪条路,注定要冒一定风险。要不怎么能叫阎王边呢。





  我仍是边走边拍,仍是走在最后,突然,前边的人又不走了,原来队友们正在一突出于崖墙的石台上拍照留念,当我赶上去时,铃铛已经得瑟完了,老王正在拍照,因我站在角度问题,又是只能拍到老王的屁股,老王啊老王,你干嘛只给俺个屁股拍呢?莫非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虽然屁股对着我,但扭了一半脸的老慢



全扭过来的西瓜虫



一向稳重的飞熊也上去得瑟开了



  登上山顶,这才发现前边还有一个更高的山。呵呵,据邢台驴友说,今天的穿越要翻越15座山头,这才刚刚是开始了。想必老鼠拉木要锨,大头在后边。






一个小山腿,上边有个不知何用的木架子



会当绝凌顶,一览众山小。可看着很险峻的山,在相机里却变的很平缓了



  站在高山之颠,看着眼前美景,大家都很开心,不住的夸赞道:“太漂亮了,太美了”,说来说去还是这两句话,更多的赞美之词实在想不出来。

  鉴于老慢老是跑的太快,大家老是摁不住他,飞熊想了个坏招,把自己的相机给了老慢,让他担任在队伍前边照相的任务,这一下才让老慢的速度稍微放慢了点,不至于拉下大家太远了。飞熊这小子,真够损的。




  如同往常一样,我一直走在最后。我现在用的这个相机反应特别慢,拍一照片要缓存好长时间,至少要等10来秒钟的时间才能再拍下一张照片。我本来就走在最后,不时的拍照又耽误了更多时间,所以常常被队友们拉下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往往要等前边队员停下来拍照,我才能赶上他们,但我刚刚追上他们,不等我拍完照片,他们又上路了。就这样,反复的处在一种被拉下、追赶,又被拉下、再追赶的循环之中。好在这山上只有一条路,不管他们拉下我多远,也不会走岔了路。真的出现岔路时,他们往往不知怎么走,还得下来等我。




山脊前后的风光



  从山脊上,我们能清楚的看到下边的邢和公路。其实在这之前,在我们从垭口登上山脊不久,我们就看到了下边的公路,那时我就明白了,垭口处的路正是下青崖障的路,乐行应该从那儿下去。但我考虑到垭口下山的路看着不太明显,还多少有些险,我不想让乐行一个人返回垭口,一个人下山。我愿意让乐行和我们一块走,走到小董坪再分手。小董坪也在邢和公路上,从那儿也能坐回邢台的车,即便我们到的晚,赶不上今天的车,也可以找个老乡家借住一夜,坐明天的车。总比让他一个人下山好一点。




  从第二个山包下来,我们向第3个山包奔去,这个山包较矮,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翻了过去,总之没给我留下什么记忆,唯一让人难忘的是这个山包上有一个石台,一个突于崖墙体之外少说6、7米的石台,它是一个天然的观景台,是照相的绝佳之地。还不等我走到石台近前,一群人已在石台排成了一排,吵吵着让我给他们拍照。唉,这帮人,真拿他们没办法。



走在攀升路上





队员们在翻越第三个山包



队员们的合影



照完合影再来单人照,这个人是谁,不用我说你也猜的到





  最后修改于 2016-03-05 19:03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outdoor/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