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扫街之39——17.9.7游打磨厂街

2018-01-14 06:45 阅读(?)评论(0)



 在北京外城(即南城),前门外的前门大街和崇文门大街之间有条东西向胡同叫打磨厂街。打磨厂街虽名谓“街”,但宽度只有5-8米不等,其实是条民风古朴、平民聚居的胡同。

  打磨厂街西起前门大街大北照相馆北墙处,东至崇文门外大街,东西长约1725米,有“门见门,三里三”之说,三里多长的胡同,是北京外城最长的胡同,在整个北京的胡同里也仅略短于东西交民巷,当之无愧的排行第二。

  打磨厂街形成于明初,那时,为建设在的需要,从京郊房山来了一批石匠,他们居住在京城外,前门和崇文门之间,整日里为皇宫官府打制石料,研磨石器。日久天长,这里的石匠越聚越多,于是就有了“打磨厂”的街名。

  打磨厂街兴于最初的石料加工。京城建好后,石料需求下降,但打磨厂的名气已经叫响,这里离前门又近,于是一些铁匠铺、兵器铺、铜器铺也加入到“打磨厂”中。再后来,乐器坊、豆腐坊、旅店、饭店、会馆等等也纷纷开张。并有越来越多的年画店、文具店、扇子店、书店等在打磨厂安家落户。随着各种商业的兴旺,街面上还有了玉皇庙、关帝庙、灵佑铁柱宫、火神庙等庙宇,就连京城最早的民信局也都建在了这儿。当时的打磨厂街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店铺,一年四季人流不断、生意兴隆、香火鼎盛,老百姓在这里生活居住、买卖生产,游人在这里东逛西逛、吃喝玩乐,这边是诗书琴画,那边是烧香拜佛,打磨厂成了京城最著名的闹市街之一,西河沿、鲜鱼口、大栅栏并称为“前门外四大商业街”。

  清代沿用打磨厂的街名。民国时,以细米胡同(今新革街,曾叫新开路)为界,将打磨厂街分为两段,改东段为东打磨厂,西段为西打磨厂,其中西打磨厂全长1145米当时,西打磨厂多旅店、商店、饭馆,主要有石器、铁器作坊,还有粤东、潮郡、临汾、宁浦、应山、钟祥等会馆文化类的店铺主要在东打磨厂胡同,以扇庄、宫灯厂和书局而著称,可以说是明清以来到民国初期的文化街,历史要早于琉璃厂。对比喧嚣的西打磨厂,走到东打磨厂,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文具店、书店和纸扇店仍存在很长时间。

 东打磨厂的扇子曾经是很值得骄傲的一项产业。折扇自宋朝开始拥有700多年历史,老北京有名的戴廉增扇庄有300年的历史,一直保留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还有解放后还在顽强生存的天益扇庄、聚顺扇庄,它们都是前店后厂,产销一条龙。只可惜如今都已经风流云散,如今是一家扇庄都找不见了。

  找不见的还有当时那一溜密麻麻的书局,据说从东打磨厂东口开始迤逦排开,路北有大有书局、义文书局、益昌书局、致文堂、瀚文堂、老二酉堂6家,路南有宝文堂、学古堂、文成堂、泰山堂、万居书局、文达书局、河北书局7家,一条不过一里半长的小小胡同里一共有13家书局,其中最有名的,要属老二酉堂和宝文堂,一个路北,一个路南,一个开在清光绪年间,一个开在道光年间,都是北京城里最老的书局,也都是前店后厂,集排版印制和销售为一体。现在就是满北京城也难再找到这样的书店一条街了吧?

  现在东打磨厂胡同已经不存,新修的大街两侧全是高楼大厦。甚至祈年大道到新革街一段街道本来叫东打磨厂,现在却改叫成西打磨厂。就是西打磨厂也在改造之中。

  2017年9月7日下午,在做完例行的术后检查后,我走进了打磨厂街,因东打磨厂胡同已变面了真正的大街,我是从祈年大道走进西打磨厂的。




  作为曾经的商业街之一,西打磨厂老建筑较多,但可惜的是,这些老建筑保护的并不完好,好多有价值的建筑已破旧不堪,有的更是已经倒塌。至今仍保存较好,又有保留价值的老建筑已经不多,其中如临汾会馆、同仁堂制药作坊、大德通票号等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西打磨厂45号,一个保护院落,大门上有对联“家吉征祥瑞,居安享太平”。其它情况不详










  在西打磨厂街里,当年最为显赫的人家,就数同仁堂的东家——乐家了。西打磨厂街46号,就是乐家老宅。那时,同仁堂药店在大栅栏,乐家就住在与大栅栏隔街相对的西打磨厂街,这样往来十分方便。1959年,公私合营的同仁堂需要建立制药厂,于是乐家就将西打磨厂街的住宅让出,建成了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新建成的同仁堂制药厂是一座高楼,它是附近数一数二的“大高个”,十分气派。


西打磨厂街46号院门,看结构,肯定不是原来的乐家大院的大门


      
  这是西打磨厂东口处的同仁堂制药厂,原本是乐家老宅,五十年代公私合营时乐家将此宅院送给国家,改名同仁堂制药厂,前几年把老房子拆了,新盖了一座钢筋水泥大楼,只剩下这个属于文物的三层小楼。








路北的一座临街房,后边就是现代的高楼



  这座房子,外墙带有明显的现代风格,后边却是人字顶起脊的老房子,看来临街墙是解放前后重新修砌的。





64号院,现在里边是个破破烂烂的大杂院



几个大杂院的内景





  西打磨厂街81号,门楣上的匾额“蚨隆店”三个大字,说明是家老字号,据说过去是家绸布店,现在也成了一个大杂院。





匾上的字已经有些难辨




从门口向里看,脏乱、破败不堪



路南的84号院,同样的脏乱差



从西打磨厂看到的情况,这里的老建筑基本全都需要维修、保护,否则坚持不了多久



这座房子还不错,是这条街上为数不多的面貌还保持的不错的老建筑之一




粤东会馆旧址,西打磨厂90号






粤东会馆的邻居,92号院



这也应该是家解放前的老字号,门上的匾额已经拆除




  西打磨厂街和草厂三条路口,路西北角是一座灰色二层小楼,就是临汾会馆(东馆)所在地。临汾会馆有着400年历史,前些年曾经是大杂院。2015年,东城区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布局,对临汾会馆进行了修缮。完成30多户居民腾退后,修缮一新的会馆现在是“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已对外开放。走进馆内,既能了解北京独特的会馆文化、会馆保护的现状,感受历史的积淀与厚重,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展品。“临汾会馆建筑规制、格局都保存的比较好,是对会馆建筑最好的展示。”


重新装修过的临汾会馆外墙






  从临纷会馆再向西的街道是正在改造中的街道,由此再向前,尽管从资料上看前边还有几处值的看的老房子,比如说西打磨厂街212号是座西式老房子。比如说那条街上还有座肖公庙,但眼前的老胡同已面目全非。

  临纷会馆西侧有条南北向的深沟胡同,以打磨厂街为界又分为北深沟,南深沟。我向南深沟胡同拐去,从地图上看,打磨厂南侧有北翔凤、銮庆、好景等胡同我准备去那几条胡同看看,值的转就转,不值 的转就继续向南走,接着转以前没转完的草厂社区。


有些面目全非的打磨厂街西段



南深沟胡同一角




南深沟与北翔凤胡同交汇处



北翔凤胡同



司南深沟胡同与北翔凤胡同相接的銮庆胡同



銮庆胡同



北翔凤、銮庆、好景胡同都很一般,我一条也没看入法眼。我只能继续向南走,向草厂社区走。

 



好景胡同



南深沟胡同53号,近胡同南口一座修缮一新的宅院




南深沟42号,一个还有人居住的小院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