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17正定休闲游之一、赵云庙

2018-01-17 18:31 阅读(?)评论(0)



  正定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也是百岁帝王赵佗、常胜将军赵云的故里。

  正定是石家庄市的市辖县,位于华北平原中部的冀中平原西缘,东经114°23′—114°42′,北纬37°58′—38°21′之间,北距首都北京258千米,距天津新港350千米,东距黄骅港300千米,西距太原160千米,南与省会石家庄市市区相接,区位优势明显,是省会石家庄的北大门。正定交通便利,境内有京广高铁、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昆、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石德铁路、石太铁路、307国道、石太、石黄高速公路擦境而过。域内还有正(定)南(营)、正(定)深(泽)、正(定)灵(寿)、正(定)行(唐)等公路,位于县界内的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已开通20多条国内外航班。

  正定县面积468平方公里,下辖1街道(城区街道)、4镇(正定镇、诸福屯镇、新城铺镇、新安镇)、5乡(南牛乡、南楼乡、曲阳桥乡、西平乐乡、北早现乡),174个行政村,186个自然村。人口46.7万人(2010年)。现在正在建设石家庄市正定新区。面貌日新月异。2017年,正定县入选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除此外正定还有一堆的荣誉:三国子龙故里,佛教临济祖庭,世界冠军摇篮、“省级文明县城”、古建筑艺术宝库、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农业普查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等等。
                                                                                        
  正定历史悠久,有据可考的历史始于春秋时期(前770年),居住在今河北省境内的白狄族人(姬姓)建立鲜虞国,国都新市(今新城铺),中山国以正定为中心设东垣邑。秦朝改东垣邑为东垣县。汉朝改东垣县为真定县,属垣山郡(后改名常山郡)。晋时常山郡的治所由元氏移至真定,从此真定成为河北 中南的政治中心之一。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文物古迹众多,2010年现存隋唐以来建筑38处,其中,国保9处、省保5处、县保24处,馆藏文物7672件,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264件,国保级文物在全国县级行政区中位居第二。

  9处国保:隆兴寺、开元寺、广惠寺华塔、临济寺澄灵塔、天宁寺凌霄塔、县文庙大成殿、府文庙、唐代风动碑、正定古城墙。

  5处省保:西洋仰韶文化遗址、小客龙山文化遗址、新城铺商周遗址、梁氏宗祠、王氏家族墓地。 

  正定素有“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美誉。旅游资源丰富。三山是指正定历史上的三个古地名(恒山、常山、中山)都有山字而不是山,故有“三山不见“之说;“九桥不流”之说是在隆兴寺天王殿前、府文庙栽门前、县文庙前院各建有一座三路单孔石桥,桥下各有一小池,雨后有些积水,天旱则干涸,故有此称。“九楼”指的是原城四门楼、四角楼、阳和楼;“四塔”为凌霄塔、华塔、须弥塔、澄灵塔;“八大寺”指隆兴寺、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天宁寺、前寺、后寺、崇因寺;“二十四座金牌坊”是过去正定拥有大大小小二十四座牌坊,较大的有许家牌坊、梁家牌坊等。

  除以上所说的古迹外,正定还有近年新修的荣国府、赵云庙、正定乒乓球训练基地等景点。


正定扫街示意




   作为石家庄人,大概齐每一个人去过正定,好多人还去过不知多少次。我去正定不是太多,也去过3、4次。但多是2、30年前,近10多年没有去过。近年正定新建了赵云庙,还出土天下第一大贔屓,这些新景观我还没有看过,一直想去看一看,却一直没有成行,直到有一天,我的期待终于化成了行动。促使我行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钱的问题:为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从17年开始,正定的多数景点(隆兴寺、荣国府除外)实行了免费开放。那些景点门票虽然不算太高,但加在一起也是一笔小钱钱,能省点何乐不为?

  过去交通不方便,去正定多是骑自行车。现在公交车很方便,从石家庄市区到正定有多路公交,其中有:

130路 省博物馆至正定蟠桃 票价2元
131路 老火车站(解放广场)至正定国际小商品市场,票价2元
132路北国商城到园博园,票价2元
148路 新火车站至正定国际物流园,票价2元
177路 南焦客运站至园博园,票价2元
  
  如果自驾,走107国道、体育大街、建华大街、中华大街、太行大街均可到正定。也可从石家庄市内打车,到正定大约30元。

  我选择的是130路公交,始发站省博物馆,终点是正定蟠桃。130路在正定走城东街,我计划在赵云庙站下车,顺路往正定南门方向走,依次游览各个免费开放的景点。

  城东街是正定老城圈东侧的一条街,街一侧是一堵长长的土墙,那道土墙就是正定老城的东城墙。




  130路公交的赵云庙站设在城东街上的兴荣路路口北侧,车站旁边就是进城的路口。正定是中国北方三雄镇之一,其城垣规整,城墙高大,东、西、北三面的城墙呈直线,南城墙两端北收成为曲线,老正定城的东西南北城墙上各开有一座城门,作为过去城里城外交通的必经之处。

  兴荣路走的并非过去的城门,它是近年因城市交通需要新修的马路,是在老城墙上掏豁口形成的一条新的进城通道。

                      
 
  兴荣路是一条东西向街道,它西起镇州北街,东至城东街,全长1.3公里。在它的路南有千年古 刹隆兴寺、路北有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主场地荣国府,兴荣路因此而得名。

  兴荣路并不是一条笔直的街道,不知为何,它的东端并没有直接穿过城墙,而是向北拐了一个90度的辘辘把弯,与城墙并行了大约百米,上,同向东拐一个90度弯,这才穿过城墙和城东街贯通。

  步下公交车,走过城墙上的豁口,我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面积不小的停车场,停车场的西侧是一片仿古建筑,它就是我此行的第一个景点——赵云庙


兴荣路示意



兴荣路东头,与路并行的东城墙



正定城的城墙原是砖墙,建国后,城墙的砖渐渐被人拆光,只剩下一堵土墙




  赵云(?-229年),字子龙,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云:“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谈三国者,无不论及长坂坡,书中云:赵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白盔、白甲、素罗袍,座下白龙马,手中一杆亮银枪,先主刘备赞赵云一身是胆。世人称赵云常胜将军。伟大领袖毛主席对赵云也赞赏有加,一九五八年毛主席会见正定县委书记杨才魁时亲切的握着他的手说:“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

毛主席对赵云也赞赏有加,一九五八年毛主席会见正定县委

书记杨才魁时亲切的握着他的手说:

“正定是个好地方,那

里出了个赵子龙。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开始跟随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请辞归乡,离开公孙瓒。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赵云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等。

   赵云智勇双全,一生征战无数,其中三次最值的一书,一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坂坡单骑救主。当曹操十万大军追杀刘备,情势危急,刘备丢下妻儿,仅带着张飞、诸葛亮等数十骑向南逃逸,赵云却单骑奔向曹军。有人禀报刘备说“赵云必定是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刘备闻言,用手戟掷那告状的人说:“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果然,后来赵云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着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回到刘备身边。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孙权建议与刘备结亲,刘备便娶了其妹孙夫人。两年之后益州牧刘璋为防备曹操势力而向刘备求援,刘备便领兵三万入益州,留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留守荆州,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留守公安。此时孙夫人放纵骄横,多有不法的行为。孙权获知刘备西征益州之后,便派了大批兵马舟船接孙夫人回去,并叫她带刘禅一起归吴,以图用孩子要挟刘备放弃荆州。幸得赵云与张飞一起赶到 江边,赵云飞身跳船成功夺回刘禅。 这两件事人称“两扶幼主”。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刘备听从法正黄权等人的建议进攻汉中。三月,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争夺汉中,当时曹兵甚众。黄忠认为可趁机夺取曹军存于北山的军粮,率兵去取北山。到约定时间仍未回来,赵云带着数十骑出营查看,恰巧曹操大军杀到。赵云一次又一次地突入曹军阵列,且战且退退入汉军的营寨内,此时见部将张著受伤被曹军包围,赵云又一次驰马突击曹军,救出张著,将他带回营寨内。此时曹军已追至汉军的营寨前,沔阳长张翼要闭门拒守。赵云进入大营之后却下令大开营门,然后令汉军偃旗息鼓。曹军见此疑有伏兵,向后退去。此时赵云下令鸣击战鼓,又令军士以弩箭射曹军,曹军惊骇,自相蹂践,坠入汉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刘备亲率大军来到,赞叹:“子龙一身是胆也!”此后军中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
 
  除此外,刘备平定益州后,本欲将夺来的官田分封给众将,赵云却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从而获得百姓的支持。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欲攻东吴以报孙权伐取荆州、关羽、张飞被害之仇,赵云劝谏刘备不要伐吴,刘备不听铸成大错。后世赞赵云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蜀军主力因督军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示,举动失宜,大败于街亭,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兵力大损。诸葛亮引疚上表自贬三级,蜀军中唯赵云率领的守箕谷的部队没有大损。诸葛亮曾问:“街亭退兵时,我军编制皆混乱成一团,箕谷退兵,编制整齐一如出军之时,这是何故?”邓芝回答说:“赵将军亲自断后,因此军资没有遗失,人员编制整齐。”当时赵云军中尚有多余的绢布,诸葛亮下令分给赵云部队将士。赵云说:“我军军事失利,怎么还能要赏赐呢?请将这些物资全部纳入赤岸府库,在十月寒冬的时候再赏赐给将士们使用。”诸葛亮对赵云品行大为称赞。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赵云因病去世。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后主刘禅下令追谥赵云为顺平侯。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继承其爵位,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 ;次子赵广官至牙门将,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沙场。

  赵云虽是常山真定人,但离家多年,最后终死它乡,并没在家乡留下什么。但家乡人把子龙视为神明。弘扬民族文化,缅怀纪念这位英雄,重现赵子龙雄姿,子龙故里历史上曾三度修庙,史志载:“赵将军庙祀汉顺平侯云,旧在南关滹沱河北岸,移建于城东北隅草场,道光六年,移建于关帝庙东。”曾于清光绪年间,编撰过《正定县志》的正定府学教授赵文濂在“顺平侯祠”中写道:“功从长坂坡前建,祠自滹沱水畔留”。因历史的变迁和岁月风雨的剥蚀,原庙已不复存在了。1996年,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正定县政府投巨资,在清朝道光年间赵云庙的旧址上,第四次重修了赵云庙,并于97年4月13日正式对游客开放。


赵云庙大门对面的影壁墙



  赵云庙位于正定县县城的东北角,兴荣路的东端,东距古城城墙不足百米。整个寺庙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积1500平方米。该庙分为二进院,主要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顺平侯殿等。建筑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结构,造型古普,气势宏伟,主要建筑鱼贯中轴,左右配殿翼辅两侧,整个布局开阔大方,整齐匀称。更以碑庭刻石,花草树木点缀其中,由为肃穆典雅。

  赵云庙展出有部分古代兵器、陶器,为正定出土文物。也有现代仿制的木牛流马,红崖天书等,无不与三国故事有关。给人很多对历史的了解,同时也增加了对三国里面故事的渲染,让人更能更好地回顾起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中外游客及赵云的海外后裔提供了一处瞻仰凭吊、游览观光的场所。赵云庙现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与周围的隆兴寺、荣国府等著名景点相映相成。相得益彰。

  走近赵云庙,首先看到的是门前广场上,一高大的赵云塑像,像中的赵将军环抱阿斗,在长坂坡几十万曹军中七进七出,英勇救主,一战成名。




                                                                                          



塑像旁的宣传牌



  

  赵云庙的山门即赵云庙内的第一个殿。殿里塑有这里有两匹不同颜色的骏马,白色的战马是赵云将军的马,红色的战马是赵云将军的长子赵统的坐骑。殿内还有清朝光绪年间曾任正定知府的刘秉琳题诗:“荆蜀都闻将略长,威声一振自当阳;心精早识真英主,胆大原包小战场;谏上如逢法正在,出师惜与邓芝亡;成都盛日无旧舍,名并常山重故乡。”和清光绪年间曾任正定府学教授的赵文濂所题: “桑梓归耕愿未酬,驰驱戎马为安刘;功从长坂坡前建,祠向滹沱水畔留;箕谷勋名超众将,乡贤俎豆重千秋;岁时父老瞻依近,栋字移邻汉寿侯”。

  山门殿门额上的“赵云庙”三个字是已故佛教协会会长、政协副主席赵朴初所题





  走进赵云庙,可看到前院左、右各设一六角碑亭,亭内各竖一碑。西侧亭内是“汉顺平侯赵云故里碑”的复制品,原碑在后面顺平侯殿内。东侧六角碑亭内竖的是“重建赵云庙碑记”, 碑文详细记载了修庙的经过,是为了纪念96年第四次重修赵云庙而立。  东西碑亭旁各有一块卧碑,碑文均是摘自陈寿先生《三国志》里的“赵云传”和“赵云别传”。赵云传里第一句话“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正定过去称常山郡真定府,在清朝雍正年间,为避雍正皇帝胤祯的名讳,而改“真定”为“正定”。











  前院正中是君臣殿,殿内正中端坐的是昭烈帝刘备,两侧站立的分别为汉寿亭侯关羽、桓侯张飞、武侯诸葛亮、顺平侯赵云,君君臣臣,一生相随,永世相伴。此外殿内柜台内陈列着不同时期出土的陶器制品和古兵器。




  过君臣殿是二进院,院里有一口古井,还有子龙饮马槽,古石狮等。据说这些文物均为原来的赵云庙遗物。说实话,那口古井、那个石槽子是否子龙将军用过的无人能给出答案,但要说它们是子龙故里人使用过的绝对当之无愧。
  















  二进院东侧是四义殿,里边是刘关张和赵云的塑像,看过三国的都知道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刘备、关公,张飞义结金兰、情同手足,赵云虽然 没有和他们正结拜,却也是患难兄弟,三人都 称赵云为四弟,所以此殿为四义殿。

 二进院西侧为五虎殿,里边是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这5个人都 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进院正殿是顺平候殿,此殿也是赵云庙的主殿,殿中端坐正中的是顺平侯赵云。两旁站立的人是赵云的两个儿子。左侧是长子赵统,赵统当年官至虎贲中郎将,督行领军,右侧是次子赵广,赵广官至牙门将军,后随姜维在沓中临阵战死,可以说赵家两代都是尽忠报国的忠良。

  顺平候殿内东侧设有一块“汉顺平侯赵云故里碑”,这块碑是大清同治年间正定历史上第三次重修赵云庙时竖的。正定南门瓮城,北门瓮城过云均曾立有“赵云故里”碑。据史志载,“县人仰其典范武德,于南门里故址修赵将军庙,香火鼎盛。”“清乾隆帝过正定,特拨库银重建,并勒石曰:赵云故里,文武百官至此下马。”













  赵云庙面积不是很大,一路转下来大约只需半个小时。走出顺平候殿,整个赵云庙已经游完。我转身向外走云。



                                          
  最后修改于 2018-01-21 12:18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