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4游正定崇因寺藏书楼

2018-03-01 12:18 阅读(?)评论(0)



  作为我国古代北方的政治、军事重镇,正定佛教文化发达,境内曾寺院林立。据清光绪版《正定县志》载,县城内共有大小寺院庙宇46座。其中以隆兴寺为首的八座寺院规模宏大,僧徒众多,并称为正定“八大寺”。八大寺中广为人知的是大家熟悉的隆兴寺、四塔所在的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天宁寺。另外三座寺是崇因寺、洪济寺、舍利寺,洪济寺、舍利寺都在西北街上,二寺一前一后,俗称前寺、后寺。如今前后寺已经无存,只剩传说。

  正定八大寺中,属于“敕建”的只有两座,一座是东门里的隆兴寺,另一座即前边提到过的崇因寺。隆兴寺规模宏大、国宝众多,游人如织、驰名中外,名列中国十大寺之一,有京外第一名刹之称。同样是“敕建”,明代时最为鼎盛、红极一时的崇因寺却因时代的变迁而面目全非,仅剩下一座藏经楼。就连一些4、50岁的正定人也说不清它的存在了。

  历史上的崇因寺院南北长170米,东西宽86米,占地约22亩地。如今,过去的寺院已被一条宽大的马路(恒山东路)完全切开,仅剩的藏经楼隐藏恒山路北的正定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学楼后。另外在路南的几十米外,一小区院内有崇因寺的影壁墙遗存,上边还有绿色琉璃瓦。崇因寺的主殿,被移建在俗称大佛寺的降兴寺内,崇因寺的其它建筑已经全部消失了。

 崇因寺座落在正定北门里,现在的镇州北大街,原来的北门里街(实际的北大街)路西。走在街上,隔着围档能看见高楼夹持着一座灰色的二层小楼,那就是崇因寺的藏经楼。






  正定教师进修学校又叫正定县中小学教育研训中心。学校座落在正定恒山东路和镇州北大街交汇处,路口的西北角,门开在恒山东路上,崇因寺藏经楼就在这个院里,在学校的教学楼后。




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学楼,崇因寺藏经楼就在这座楼后



  崇因寺在正定的八大寺之中是一座最年轻的寺院,有确切记载的历史仅400年,据光绪版《正定县志》记载,“明万历丁未(1607年)僧无疑募建。内贮佛经新旧个一藏,乾隆丙午发帑重修。”也就是说,崇因寺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是一位叫无疑的僧人募建的。乾隆年间曾重修。但据寺内万历年间的碑文所记“粤崇因禅林,古之天王兰若,罹兵燹,兴废弗稽于何代也。”说明此处早在明代之前就已经有寺庙香火,只是毁于战火,年代、历史不详。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的重建,并命名为崇因寺才迎来了寺院的复兴。

  崇因寺是“敕建”寺院,原崇因寺有一通“敕谕一道”碑,刻立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二月。碑阳刻圣旨全文,内容记述了万历皇帝“敕谕敕赐护国崇因寺开山第一代住持性定僧众人等”。特赐崇因寺“佛氏藏经旧刻六百三十七函”,而且“圣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续刊四十一函”并特差“太监王忠斋请前去彼处供安”。碑阴之募缘疏中又记“今安圆回三级千佛金像”(即今毗卢佛像),今“展拓重修,建四方大殿(即毗卢殿)。”由此可见,崇因寺的兴建即得到 了明朝万历皇帝的大力支持。寺内所供主尊毗卢佛也是万历皇帝及其生母为了表明皇恩浩荡、“光明遍照”、“遍一切处”而敕赐的。据此推断,崇因寺的全名应该叫做“敕建护国崇因寺”。





  历史上的崇因寺寺院南北长170米,东西宽86米,占地达22亩之多。其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寺院主体为中轴线布局,自南而北依次为:琉璃照壁、石狮、无梁殿、钟楼、鼓楼、天王殿、东西配殿、主殿毗卢殿、藏经楼。主体东侧建有僧舍、方丈院,俗称东跨院。西侧有西跨院,为长工住所,牲口棚以及农具存放地,由此可知寺庙有为数不少的地产。大门西侧建有关帝庙,面阔3间,布瓦硬山顶,供有伽蓝神关羽。在大门前东西两侧各建有南北走向牌楼一座,东侧牌楼前即为南北大道(北门里街),大道之东尚有一照壁与牌楼相对应。

  资料记载,崇因寺山门是平面近正方形的面宽五间的大殿,单檐歇山顶,此殿完全是砖石结构,除了门窗不用木料,前门是圆形石券门,房顶是以砖砌成十字拱形,所以人们又称山门殿为无梁殿。殿内左右供奉哼、哈二将。山门后面左钟楼,右鼓楼。只剩下一口铜钟。铜钟高约1.5米,钟钮由两条龙缠绕组成,钟口边缘为波浪型,钟上有铭文。铭文记载,此钟为明朝万历皇帝敕赐崇因寺主持智雨和尚供奉。解放后,此钟移至隆兴寺内保存。
  
  天王殿后是毗卢殿,毗卢殿是崇因寺的主殿,内奉明万历皇帝与其生母御赐的精美绝伦的铜铸千首毗卢佛,现在毗卢佛殿及毗卢佛已移建于隆兴寺中。
 
  毗卢殿后是藏经楼,这座五开间两层的藏经楼是崇因寺仅存的一座建筑,也是正定现存的唯一一座明代楼阁建筑




  崇因寺的兴盛与万历皇帝及其生母慈圣皇太后的扶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明中叶,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佛教寺院重新兴盛起来。一位叫无疑的僧人募建崇因寺。此时,万历神宗皇帝的生母、慈圣皇太后(即李太后)非常崇尚佛教。有许多好佛之举,如将北京房山云居寺内雷音洞所藏佛舍利一定迎入慈宁宫供奉;结交高僧德清(即憨山大师);在英华殿内做佛事并亲手种植菩提树等。由于李太后的崇佛,万历朝各处建造佛寺常得到朝廷的支持。如阜外八里庄的慈寿寺及永安塔,就是李太后为“穆考荐冥祉,神宗祈胤嗣”而修建的;浙江普陀山上的镇海寺即为万历八年(1580年)建造,并得到皇帝所赐“护国镇海禅寺”额;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朝廷对普陀山上的普济寺拨款修复后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还有位于上海南郊的龙华寺在万历年间受赐毗卢佛像、金印等物后,成为天台宗十刹之一。据张居正文集所记的敕建承恩寺、敕修东岳庙等碑文曰“出内帑银若干”、“出宫中供奉金若干两”等,可见李太后崇佛之心,其工程所费也就可想而知了。许多寺院都留下了与之相关的建筑与碑文。

  无疑和尚募建崇因寺的行为为李太后所知,于是崇因寺成为“敕建”寺院。建成后的崇因寺成为当时香火鼎盛、僧徒云集的佛教活动场所。

  明末清初,因连年战火崇因寺再次衰败。后来崇因寺受到乾隆皇帝的青睐,乾隆皇帝曾经三次驾临崇因寺,并留下了御碑和诗文。乾隆五十一年(1786)御碑记,乾隆帝曾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展谒五台,途径正定,时隆兴大佛寺落成瞻礼之暇访崇因遗迹”,因见“禅宇荒芜,经幢就圮,爰发帑命吏重葺新之”。五十一年,崇因寺已修葺完工,乾隆帝第二次来到寺院,见“门殿楼阁奂如翼如,垣墉仡如,堂舍栉如……毗卢宝幢、须弥石座体相庄严,一一涌现,坏着成之,故者新之……”遂御笔写下碑文。五十七年(1792年),乾隆帝驾临正定,又一次巡幸崇因寺,他作诗感悟“崇因”曰:(壬子孟夏崇因寺作)崇因寺久废,丙午为葺成。葺成虽实果,崇因乃虚名。阮思因为所,则其果号能。能所本是幻,因果又岂诚?崇者复属谁?金仙默弗评。乾隆帝三临崇因寺,使该寺名声大震,成为正定府显赫的佛教寺院。

    清后期国力渐衰,但崇因寺仍然保持着北方佛教名寺的地位。据载,道光年间,正定知府沈涛令人遍访州县寺观,抄录、拓印各地碑碣,并将一些珍贵的佛教经幢、碑碣迁入崇因寺内妥善保持。清朝末年,随着国衰民穷的日益加剧,崇因寺逐渐冷清下来,尤其是民国以后,军阀混战、战火摧残,至解放初期,崇因寺已经是殿阁圮敝,杂草丛生了。

  正定解放后,崇因寺先后被华北军区后勤部制鞋厂、正定二中、教师进修学校等单位占用。为了便于保护那尊精美绝伦的御制铜铸毗卢佛,1959年,经河北省文化局批准,将寺中尚存的毗卢殿及毗卢佛像一同迁建于隆兴寺保管。20世纪90年代,恒山东路的修通,更是将崇因寺的院子拦腰切成两段,南半部建起住宅楼,北半部盖了教学楼,至此,崇因寺遗址仅存琉璃照壁、藏经楼两座建筑,已无寺院模样了,可说是名存实亡了。





  崇因寺藏经楼建在高大的台基上,楼长约24米, 宽约9米,高10米有余。为5开间,共两层,其中一层突出,二层稍向后收。从东西墙的痕迹看,原来藏经楼的东西两侧还建有与之相连的较低的配属建筑。从而形成高低错落,主次分明的风格。在发地个年低,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因此崇因寺藏经楼被列为正定九楼之一。(正定九楼有两种说法,其中一说是阳和楼、开元寺钟楼、崇因寺藏经楼、府前街钟鼓楼、隆兴寺内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慈氏阁、转轮藏等共九楼,另一说是阳和楼+正定城墙上的八个城楼)。





藏经楼两侧通往原来 附属建筑的小门










  在恒山路南,镇州北大街的西侧,一栋L型住宅楼南侧有一条夹道,是通往这个小区的通道。夹道,南侧有一堵不起眼的灰色的砖墙,但如果 你顺着墙头向里看,会看见一个汉白玉石座,这个石座就是原来崇因寺的影壁墙的基座。

  影壁,也称照壁,古称萧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旧时人们认为自己的住宅中,不断有鬼来访。如果是自己祖宗的魂魄回家是被允许的,但是如果是孤魂野鬼溜进宅子,就要给自己带来灾祸。当然,影壁也有其功能上的作用,那就是遮挡住外人的视线,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看不到宅内。作为中国建筑中重要的单元,影壁还有烘托气氛,增加建筑气势的功效,很多照壁上都有精美的雕刻。它与房屋、院落建筑相辅相成,组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些重要建筑如寺庙,衙门、宫殿门前包括在些大户人家门口都有照壁。如北京箸名的九龙壁。雕刻精美的影壁具有建筑学和人文学的重要意义,有很高的建筑与审美价值。

    崇因寺的照壁原样已不可考,从石座的精美程度上看,当时应该也是一个艺术精品。







  最后简单说一下原崇因寺的毗卢殿及毗卢佛。

  毗卢殿是原崇因寺的主殿,里边供奉着国宝级的御赐毗卢佛像。解放后,因崇因寺被单位占用,为保护这一国宝,1959年国家将毗卢殿整体迁建于正定隆兴寺内。其位置在隆兴寺大悲阁后。虽然 我以前多次去过隆兴寺,但那时没有数码相机,所以没有拍照。只好从网上找来几张照片,在此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现存于隆兴寺内的毗卢殿



明万历皇帝与其生母御制的毗卢佛。



同样放于隆兴寺内的崇因寺铜钟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