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扫街之55——18.3.8游恭王府、上

2018-05-14 09:21 阅读(?)评论(0)


  北京有个恭王府。恭王府又名翠锦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整个王府又分府邸和后花园两大部分,总占地面积61120平方米,为清代规模最大的王府,属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景区,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人说,北京旅游有四个必去不可的景点,恭王府中其一:故宫——明清两代24位皇帝之家,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参观在故宫可以感受它的霸气,可以知道什么叫帝王之气;长城——龙的图腾,中华民族的象征,游览长城可以感受这一伟大工程之大气,更能增添做一个中国人的豪气;颐和园——清代保存下来的最大的皇家园林,人工景致与自然景色的和谐统一,漫步其中不仅可以欣赏它的湖光山色,更能感受它的灵气、瑞气;恭王府——富可敌国的大贪官和坤一手打造的满清第一王府,先后入住过三位红极一时,权倾一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名王重臣,很多人参观它,想通过研究和坤的发家史,给自己带来好的官运、财气。
  恭王府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最初是大贪官和珅亲手为自己设计、打造的一座官邸。和坤倒台后成为庆亲王永璘的王府,1851年,这座府邸又被赐予当时权重一倾和恭亲王奕欣,由此改名恭王府并沿用至今。可以不夸张的说,恭王府历经了大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清室覆亡后,府邸的产权曾归属于辅仁大学,1988年,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2008年恭王府完成府邸修缮工程后,全面对外开放。


恭王府位置示意





  规模宏大的恭王府四面临街,南侧是前海西街,北边是大翔风胡同,西边是柳荫街,东侧与毡子胡同相邻,王府四周共开有大大小小九个功能不同的门,分别称1号门、2号门......。其中的1号门是今天的游人进入恭王府的必走之门,门牌为前海西街17号。1号门东侧的2号门是游客的出口,2号门的门牌也是前海西街17号,不过加注了“旁门”两个字。我是从南官房胡同过来的,首先看到的是2号门,

  2号门很简陋,也有些扎眼, 一看就是现代建筑,只是风格上仿了一下古。





   相比简陋的2号门,恭王府的1号门要气泒的多。1号门为一组宽五间,进深3间的高大门房,中间三扇是门厅,正中的门楣上方悬挂有匾额,上书恭王府三个大字。门厅两侧各有一间暖阁。门房两边又各有5间倒坐房。整组建筑庄重大气,彰显王府气派。

  其实不论是1号门还是2号门,包括那些两侧的倒座房、甚至1、2号门间的围墙应该都不是恭王府原来的建筑,真正的恭王府
临街建筑向后缩进去不少,院前是一个空旷的广场。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气派的建筑只是恭王府景区的门,应该是现代的仿古建筑。







  走进一号门是一个长方形的院子,这就是原来的王府前广场。院子中间正对景区大门的是一座宽七楹,进深三间的高大建筑,不知道这座房屋原来是恭王府的什么建筑,现在它是游客接待中心,你可以在这儿联系导游为你介绍。院子左侧,临街的倒座房是景区售票处。恭王府门票是40元/人这个价格在门票动辄上百元的今天还算公道。而且60岁以上的老人和在校学生凭有效证件可以享受半价优惠。开放时间是:旺季(3月16日至11月15日) 7:40-17:20 淡季(11月16日至3月15日) 8:40-16:50。

  购好门票,我们就可以进入恭王府参观了。



正对大门的游客接待中心



院子西侧的售票处



  恭王府的入口在游客中心东侧,是两间穿堂屋,夹在一长排倒座房中很是有些不起眼的。虽然它符合国人大门偏开、财不外露的习惯,但我总感觉它不是恭王府原来的大门。那么恭王府原来的大门会是现在的游客接待中心那几间屋子么?不知道。

  走进这个门,我们才真正的走进了昔日的恭王府。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大部分组成,整个院落略呈梯形,南北长约330米,北侧东西宽180余米,南侧最窄处宽约140米,另外东南角还多出一个偏院,整个王府总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恭王府不仅面积巨大,建筑也是除故宫外的最高规制。古人有规矩,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各级官员,他们的府邸都要按规矩来,不能越轨。最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主要建筑的房屋的数量。最高等级的是亲王府,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此外在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上也是不能逾制的。



恭王府分府邸和花园两大部分,府邸主要分中、东、西三路,每一路都由多个四合院组成,三路院子的最后边是长达160米的后罩楼。后罩楼中间及后罩楼两头各有通道,由任意一条通道都可去往后花园。中路是恭王府最主要的院落,也是整个恭王府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从前至后建有头宫门,二宫门、银安殿、嘉乐堂、佛楼等建筑,其中银安殿、嘉乐堂两进院子是恭王府的核心建筑,是恭亲王日常处理公务,接待重要来客及举办重大活动的场所。

过检票口是一个方正的四合院子,正面是头宫门,头宫门即恭王府中路建筑的大门,是恭亲王进出的主要门口,还是重要客人进出恭王府的礼门。另外这个院的东西厢房还各开有一个穿堂门,分别通往东、西两路院子。

恭王府的头宫门为三开间,其中中间一间为门,门两侧是稍向后缩的两间暖阁。门上方也悬有“恭王府”匾额。另外在门房两侧还各有一座耳房,均是三开间。恭王府大门前的石狮特别高大。古时达官显贵们的身份地位也可由其府门前的石狮反应出来。皇宫前的石狮头上的卷毛疙瘩有13排,亲王府的则为12排。能够显示地位的还有大门上的门钉。皇宫大门的门钉是九排九列,王府大门的门钉是九排七列。







  
过头宫门又是一个四合院,正面是一座五开间建筑,此建筑即恭王府的二宫门。二宫门也是中间为门,两侧各有一明一暗两间房屋。
   



    穿过二宫门,正面是高大气派的银安殿。银安殿是恭王府的正殿,是整座王府最核心的建筑。它坐北朝南,位于整个王府的中心。

  据说,作为正殿的银安殿一般并不使用,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民国初年,恭王府不慎失火,银安殿连同东西配殿一并焚毁,现银安殿及东西配殿均为近年重建。




银安殿的东配殿



西配殿



  
银安殿内现在布置成王府文化展厅,殿堂里有整个王府的微缩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可以让游人对恭王府的整个布局有个全面的了解。




   银安殿后为嘉乐堂,嘉乐堂位于府中路的第四进院子,也是恭王府的最后一座殿堂,嘉乐堂五开间,硬山顶,前出廊。大门正上方悬“嘉乐堂”匾额。

  恭王府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珅发迹后所建,具体时间不详。和坤府后来成为庆亲王永璘和恭亲王奕欣的府邸,一些殿堂的名称、形式多有改动,但和珅宅第时期代表性的建筑“嘉乐堂”、“锡晋斋”一直没有改变。和珅留有《嘉乐堂诗集》,说明嘉乐堂是和珅时的室名。嘉乐堂悬挂有“嘉乐堂”匾额一方。据说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无法证实。

   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现辟为展室。



嘉乐堂



嘉乐堂的东配殿,西配殿与东配殿形式完全一致,没有拍照



  作为恭王府的主要建筑,恭王府中路的头宫门、二宫门、银安殿、嘉乐堂等主要建筑屋顶均采用绿色琉璃瓦,显示了中路建筑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

  嘉乐堂再向后走没有直通的通道,要先拐到东西两路院间的一条夹道,才能走进恭王府的第五进院子里,第五进院是一个东西贯通的长条形院落,东西长约140米,院里的主要建筑是东西长达156米的后罩楼、


通往后罩楼的夹道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二层楼便是恭王府的后罩楼,它呈横的F型,自东向西贯通整个王府,东西长达156米。向南的两个拐弯各长16米,后罩楼前的院子虽然是东西贯通的一个大院,又被院中的两座南北向房屋自然切割成东、中、西三个院落,两座南北向的房屋如今成了旅游用品商店。

  后罩楼的中门正处整个王府的南北轴线上,上方悬有一匾,上边书有“佛楼”二个大字。








  最后修改于 2018-05-21 07:21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