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山西五——大同华严寺之5、下寺华严宝塔

2020-03-26 09:30 阅读(?)评论(0)
  华严寺的游览路线是北路(上寺)进,南路(下寺)出,走一个U型 。看过千手观音殿,华严寺北路(即原上华严寺)除两侧庑房外就游览完了下一步是参观华严寺南路,即原来的下华严寺。

  下寺位于上寺南侧,和上华严寺紧挨在一起,明代以前它们本是一座寺庙。在明中叶分为两个独立的寺庙,至于分开的原因,没人知道。现在两寺虽合并为一个寺庙,但其建筑分别沿南北两条轴线布局,两路建筑仍自成体系。原来,上下寺间有墙相隔,墙上开小门,供两寺人员往来。现在,扩建后的华严寺北路建筑的南庑房成为两路建筑的自然隔断,不过两寺之间又留有多条通道相连。



从上寺中院的普贤阁旁看下寺的华严宝塔,前边那排横向的房子即上、下寺间的隔断



  上下寺之间有条东西贯通的通道,车辆出入华严寺的主要道路,也是华严寺的消防主通道通道以北属大华严寺北路建筑,即原上华严。通道以之南属原下华严寺。这条通道两端各有一门,西端的门即华严寺西门,东头的门是下华严寺的北便门。只是这两门一般时间不开。规模宏大的华严寺四面临街,寺门众多。有华严寺山门(即天王殿华严寺北偏门(景区主入口)、华严寺偏门、北门,西北便门、西门、西南便门、南门、下华严寺山门(景区出口)、下华严北偏门等等。



下边照片即上、下华严寺之间的通道,照片左侧的建筑是上华严的南庑房。右侧是僧舍和大同佛教协会所在,这片建筑我简称它为僧舍区。



华严寺西门



通往僧宿区的通道,正前方是华严寺西南门南。右侧,汽车旁边的门口即大同市佛教协会所在





  华严寺南路前后共分四进院。一进院即原下华严寺前院,主建筑是观音殿,二进院是原下华严寺后院,主建筑薄伽教藏殿,三进院是新护建的院落,主建筑是华严宝塔,四进院即僧舍院。下华严山门是整个景区的出口,故下华严寺的参观顺序是从后向前走,逆向游览。

  现在我们是在下华严的第三进院,三进院是南路建筑的四个院子里面积最大的院,其东西长100多米, 帝个院比比较空旷,院子中心是一座古阁般的宝塔,院子的最西头是一栋不知用途的二层楼,不知是不是藏经楼?反正我在华严寺里没看见其它寺庙常有的藏经楼。




  现在我们看到的即华严宝塔。华严塔是当代建造的一座仿古木塔,采用古制,方形四檐,纯木榫卯结构,塔下有很大的铜殿式地宫,称千佛地宫。资料介绍地宫面积500平方米,采用100吨纯铜打造而成。地宫内供佛祖舍利,并铜雕千佛像、铜塔,铜线刻佛教人物或飞天等,工艺水准很高。地上各层则分层供奉着香檀木雕刻的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交脚菩萨像。说它是传统与现实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并无夸张。当代仿古建筑,能够达到这样一个高度的并不多见。值的一观。




  华严宝塔平面呈方形,包括塔刹在内总高43.5米,外边看是三层四檐纯木榫卯结构方形木塔,里边实为五层,三明两暗。每层面宽、进深各为三间,内设四根通天柱,内外双圈柱网,塔高43.5米,上景金盘,下承莲池,是大同古城内的标志性建筑。

  华严宝塔虽为当代建筑,但是严格根据《辽史·地理志》上的记载恢复建造的,不论造型还是施工手法均按以辽金时期建筑手法营造。是继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之后的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木塔,其造型庄重典雅、古朴大方。成为大古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华严宝塔是大同古城内的最高建筑。登塔远眺、俯视大同古城,饱览三晋风光为很多人津津乐道。






从天空飞过的观光直升机




宝塔地宫,面积500平方米,采用100吨纯铜打造而成,有种珠光宝气、金壁辉煌的味道





放置于地宫塔心鎏金塔中的佛舍利,很小很小,从照片中很难看清楚



参观完地宫,就是登塔观景,这是登塔的楼梯和游人




分层供奉的交脚菩萨像



观世音菩萨



塔的顶层




从华严宝塔上俯视下华严寺山门方向的建筑,最近的一栋建筑是薄伽教藏殿



从华严宝塔上俯视上华严寺北路的大雄宝殿和院中院



上华严寺前院的建筑



下华严寺,华严宝塔西侧的建筑,此照片来源于网上,在此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从华严宝塔上遥看不远处的大同清远门(西门)



华严寺南侧的基督教堂



华严寺南侧,大片的拆迁区



还是大片的拆迁区



俯视下边的游人


  最后修改于 2020-03-26 11:05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