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法华寺位于大同东门里,和阳街北侧,寺院坐北朝南,整个院落又分左中右三路,前后共四进院,总占地57亩。法华塔始建于元末明初,但历史上的法华寺早已不存,清道光十年(1830)的《大同县志》记载:此寺,“明时建,久废,砖塔存。”由此可知,至少清晚期时法华寺就已不存。我们现在看到的法华寺,除此寺中的大白塔之外,其它建筑全是近年的新建筑。 法华寺虽然新,但整个寺院规模宏大,布局完整;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对称;塑像灵动丰润,形象生动;壁画色彩丰富,人物众多。整个寺庙多民族融合与异域色彩结合的特点浓厚,是大同市一处规模宏大,佛教文化浓郁的靓丽景区,现为大同三大寺之一。寺中唯一幸存下来在大白塔更是大同市现存唯一一座覆钵式琉璃喇嘛塔,因此还是很值的一看的。 一个浓云翻滚、天色微暗的日子,我向法华寺走去。 法华寺位置示意 大同东门和阳门,距法华寺直线距离150米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法华寺山门。“山门”也叫“三门”,即并列的三扇大门,象征着佛教中的“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法华寺山门是座巨大的琉璃牌楼,规制为三间四柱七楼式牌坊。牌楼上部有云龙等图案组成的饰件,色泽艳丽、色彩浓重,五光十色,光彩夺目。顶部翼角翘起,斗拱层叠,高低错落,主次分明。下部红墙并开三个拱形门洞,拱门用白色的草白玉构成精美的雕花环饰,门额正面雕有卷草图额,底座刻莲花文饰。四柱式黄绿琉璃相间的云纹和绿柏图案。三门之上绿光额枋,额枋两侧为莲花,四楼中间穿插三座体积略大的“楼”,整座牌楼用黄绿琉璃和草白玉构成,体现该建筑雍容华贵、富丽典雅,像这样的山门真的是非常罕见。 山门正面 法华寺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夏季8:00-18:00,冬季8:00-17:30 门票价格:恁有效证件免费领票入场地 交通信息:由大同火车站乘古城旅游301路车,和阳门站下车。或从大同其它方向乘坐27路、38路、59路公交车,法华寺站下车即到。也可在九龙壁 站下车,东行500米即到。 法华寺山门两侧有东西掖门,而且一般 情况下山门不开,游客入寺需走西侧的掖门。 法华寺西掖门 门口的法华寺简介 法华寺平面布局图 法华寺的一进院较狭长,东西长至少有6、70米,南北宽不足30米。正对山门的是天王殿。天王殿两边,与山门两侧的东西掖门相对应的位置也有两座掖门,成为法华寺的二道掖门。院子两侧建有钟鼓楼,钟鼓楼后各有三间庑房,钟楼后的庑房为客堂,鼓楼后的庑房是禅房。整个院子构思严谨、布局完整。各个建筑前后呼应、左右对称。 从景区入口(头道掖门)处看山门内侧及东侧的钟楼 从山门处看鼓楼及西侧的二道掖门 从一进院西侧看东侧的钟楼和客堂 法华寺的钟鼓楼与其它寺院的钟鼓楼不太一样,在国内看到的其它 地宫,钟鼓楼都是矩型建筑,法华寺的钟鼓楼却是的攒尖顶的圆亭,这种设计可谓是别其心裁,设计者可能是想通过它与寺中藏传风格的大白塔相呼应,以更好的突出多民族融合与异域风情色彩吧。 一进院的主建筑是天王殿。天王殿建在宽大的月台上,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门上匾额书有“法华寺”三个大字(在一般的寺庙中,天王殿常常代山门,故门上的匾有的写天王殿,有的写寺名)。整个天王殿规模虽不大却飞檐翘角,格外气派。 天王殿内塑有六尊佛像,分别为弥勒佛、韦陀以及风调雨顺四大天王。这种千篇一律的佛像不看也罢。 侧视天王殿 天王殿正面 侧看天王殿前门 一进院西侧的禅房 从法华寺的平面图上看,法华寺实际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后半部分又称后院,是一个面积几乎占据整个法华寺1/2的大院子,法华寺最大的看点法华塔就在那个后院里。而前半部分又分为左中右三路,其中中路共三进院,在其轴线上依次建有法华寺山门、天王殿、上三士殿、毗卢殿,是法华寺的核心部分。东路分前后两个院,分别是接待院和方丈院。西路建筑也分两大块,分别是斋堂院和念佛堂。一般游人游法华寺都是走中路,一进院、三进院、三进院依次参观。我没有那么走。我来的目的不是烧香拜佛,我是来旅游的,在我眼里,后院的法华塔才是最值的看的。所以我是沿西路院的甬道先去的后院,然后反游三进、二进院。但在后边的游记里,因篇幅限制,也为了更加连贯,仍是按一、二、三进院的正常顺序展开。但因法华寺里的建筑除非法华塔外全是近年的新建筑,我在几个院里只是一穿而过,并没有仔细转。 西路的斋堂院,通往后院的甬道就从这儿开始 通往后院的甬道 斋堂院前的横向通道 西路的第二进建筑——念佛堂 法华寺中路二进院的主建筑是三大士殿,内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菩萨 三大士殿面阔五间,歇山顶 从三大士殿一旁看三进院,绿意盎然,幽静有加 三进院主建筑为毗卢殿(即大雄宝殿),内供奉三身佛,即中尊毗卢遮那佛、左尊卢舍那佛、右尊释迦牟尼佛。分别代表佛的法身相(体现佛生来就有佛法的佛身)、报身相(经过修行而获得的佛果之身)和应身相(为度众生而出现的佛身)。佛教认为,佛有三身,以理法聚而为法身,智法聚而为报身,功德法聚而为应身。因佛具有此三种德性,三身即成一身,一佛具此三身。 三进院主建筑毗卢殿,又叫大雄宝殿,单檐庑殿顶(又称四阿顶、五脊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屋顶局部 大雄宝殿旁的朵殿,三开间,硬山顶 大雄宝殿前的东西配殿,均为五开间硬山顶建筑 偶见的游客
最后修改于 2020-04-22 21:25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