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山西十二——大同扫街之1、兴云街、大东街到都司街

2020-05-09 12:52 阅读(?)评论(0)
注:题头航拍照片来源于网络搜索,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大同山西省副中心城市、山西第二大城市、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地级市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国雕塑之都,辖区面积14176平方公里,设4区7县,共331万人。

  大同位于土高原东北边缘,山西北部的大同盆地中心,位于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东距首都北京、南至省会太原、东南至河北省会石家庄250公里,西距内蒙首府呼和浩特,东北至华北重镇张家口各150公里,可谓扼晋、冀、内蒙之咽喉,素有“九边重镇”、“晋之屏障”、“北方锁钥”等称谓区位优势明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大同市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发现的矿产资源有42种,探明储量的有28种,主要有煤、铜、铁、锰、铝、锌、铅、金、银、石墨、沸石、石棉、花岗岩大理岩等,其中以煤炭储量最多,素有“煤海”、“中国煤都”之称。现有探明储量380亿吨,且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煤炭的生产量、出口量、外销量均居全国煤炭城市之首,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同时,大同又地处神府、准格尔等新兴能源基地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点节点处,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大同市年发电量约360.4亿千瓦小时,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电力生产基地和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

  大同周朝时称代国,有据可查的历史长达2700年以上,(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名将李牧"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可见当时大同已成为赵国的“边陲要地”,至今已有2300年历史了。大同汉代后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其建城历史悠久,境内古迹众多,素有凤凰城”“龙城”之称。

  大同名胜古迹众多,全市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0余处,仅市内就有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关帝庙、大同古城墙等多家国宝级文物;近郊则有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大同煤矿万人坑,明长城;稍远有恒山悬空寺、平型关战场遗址、浑源永安寺、方山永固陵、方山寺塔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市级文保单位更是数不胜数。在其周边的还箸名的应县木塔,凭借这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同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更是山西主要的旅游集散地之一。

  作为一个具有两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大同旅游以市内古迹名胜游为主。我在大同一共呆了4天,除云冈石窟和晋华宫矿山公园的半天多外,有3天零3小时时间是市内游,基本属于城市旅游。城市游又分景点游、购物游、美食游、扫街游、文化游、工业游等等。我是在转景点的同时扫街。各景点的游记已经发过了,这篇游记以扫街为主,兼顾那些不能单独成篇的小景点,也稍带脚的体验了一下大同的几种传统美食。



大同扫街路线示意图




  三天零三小时的时间,第一天的三个小时只去了一下华严寺,然后就是找饭门、去旅馆,走路虽不少称不上扫街,沿路也没有拍照。真正的扫街是第二天,从博物馆出来后开始的。从博物馆出来时已经中午了。大同博物馆所在御东新区地广人稀,博物馆周边没有任何商业网点,更别说餐饮店了。只能乘坐公交(38/70路回“城里”,我计划从大同东门(和阳门)开始扫街,所谓扫帚街,即步行游览大同老城的街道。

  公交车行至曹夫楼社区时我犯了一个错误,曹夫楼邻街全是门脸,看到那些门脸我“灵机”一动的下了车。早晨坐65路公交来的时候,我看见路南有好几个饭店,看着档次还行,也挺干净。我认为这种居民区旁边的小饭馆比古城旅游区里的饭馆实惠。我们可以先在这吃了饭,再坐车去东门,或溜溜达达走过去也行。看公交车上的线路图,这个地方离和阳门南只有两站路,应该没多远。

  下车后我左右扫视了一遍,两边没看见饭馆,于是我顺着街道向前走去,一边走一边寻找饭馆,没想到直到走过了这片社区,走到御河河边的绿地了,也没能看见一家饭馆。原来38/70路和我们早晨坐的65路车走的不是同一条路。此时我们已
走出来了差不多一里地,两站地走了快一半了(过河那站远一些))再退回去坐公交车有点不值当的了,干脆继续向前走吧。反正一过御河就是老城区了,找家饭馆应该不难吧?没想到我又盲目自信了。



博物馆旁的一条路



御河生态园




还是御河生态园,这片楼群即曹夫楼社区



宽阔的御河,也是人工蓄水



  一过河即大同东关,大同东关一带是大同最大的批发市场,还有大同东关客运站,东关客运站主发大同周边各县的短途车。一般来说,车站周围肯定有饭馆,档次不高,填饱肚子没问题,可我们现在是走在高架桥上,根本下不了桥。



从高架桥上看大同东关,远处是大同城墙



从高架桥上看大同东关客运站



  下了高架是兴云街,兴云街相当于东关大街(真正的东关大街在右边的大同东小城,即东关关城里,现在已不具有“街”的性质 ),前边不远即是大同主城。兴云街路边店铺林立,这让我十分兴奋,可我很快发现那些店铺全是以各种批发为主的小店,却不见一个饭馆。我白空欢喜了一场,无奈,我只能饿着肚子继续向前走,向东门方向走。




大同东小城



  大同东门名和阳门。和阳门不开,进城只能走和阳门南北两侧的新城门,所谓新城门其实不是真正的城门,是为方便车辆行人出入在城墙上掏出的门洞。我走的是和阳南门。进“门”沿和阳门内街向北一拐即和阳门,也就是人们俗称的东门。



和阳南门



  我之所以要从东门开始扫街是有原因的。大同东门名和阳门,和是和熙,阳是阳光,东门是迎接日出的地方,代表着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在古代,官员进城上任必走东门,寓意如日初升,步步高升,前途无限,事业大成。

  我并不是“官”,我只是名工人,还是退了休工人,这辈子都不可能“高升”了,我之所以走东门进城其实是顺路。从博物馆出来正好顺路,不是讨吉利。



和阳门内街上看和阳门



和阳门



和阳街(也叫大东街,即大同老城的东大街),前方是太平楼



  找了一路的饭馆,直到来到和阳街上我才看见饭馆,说真的,真心的不容易。我从曹夫楼社区一路走来,虽然从公交线路图上看只是区区两站地,实际距离却差不多3公里,加上刚才又去东门瓮城里转了一圈, 现在已经快两点了,已经过了饭点。于是我赶紧找了一家饭馆,先填饱肚子再说。




我用餐的饭馆,不是广告啊



已经过了饭点,里边人并不多



  饭后继续扫街。和阳街东段,一边是居民楼,一边是仿古各种门脸,以饭馆居多,一家挨一家的。刚才我们找饭门,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楞没见着一家饭馆,这儿的饭馆却多的碰头。昨天也是这样,昨天我们转完了华严寺就快6点了,正是吃饭的钟点,考虑到华严寺周边商味太浓,我们想在去宾馆的路上随便找家饭馆,也是走了一路没见一家象样的饭馆,最终不得不拐到操场城街里吃的饭。城里城外(操场城也是城,是大同的北关城,又叫北小城),只隔一道城墙,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老大同,也算是老字号了吧,据说饭点时需要预约,现在过了饭点,也没人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即太平楼。

  现存大同城是明初大将军徐达率军驻扎大同时所修,为壮军威,徐达于古城中心处修建了四座牌楼。后来的历任大同总兵和大同巡抚锦上添花,在四大街上各建起一座阁楼,与四牌楼交相辉映。
于是大同城里有了四座街楼,分别是太平楼、魁 星楼、钟楼和鼓楼。太平楼位于东城,阳街与太平街交汇处,是大同古城内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太平楼楼高三层,平面呈方形、建筑整体以木构搭建,柱枋咬合紧密,坚固牢靠,底层面阔、进深均为三间,中开洞门,门呈十字穿心,外围施以泥作腰缠平座的三层三檐木结构阁楼式建筑,二三层开间略小,成逐级收缩样式。顶部施斗拱,托起外檐,檐外设立柱,柱下有栏杆,栏杆中间有木刻雕饰,环绕一周,成为外廊,游人可以登临其上,凭栏远望。其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晋北地区明代阁楼式建筑的艺术特征



太平楼东侧




  太平楼始建的具体时间没有史料记明,但清道光《大同县志》载有,“太平楼在学院午署东南,明时建,上有嘉靖谕碑。康熙四十二年,知县周全功修,乾隆二十八年,知县宋乾金修,道光六年重修。”说明太平楼始建于明代。后经多次维修。

  太平楼之所以叫太平楼,蕴含着大同人对世事安宁平和的美好愿望。然而太平楼并不太平。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为避战乱出逃西安,路过大同时,曾率群臣登上太平楼,祈福“天下太平”,然而最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赔偿各国关银4.5亿两,连合利息合计9.8223815亿两。

  1934年,当时的大同镇守张汉杰(外号张三毛)以太平楼有碍交通、防碍战时出兵为借口,下令将其拆毁。这座楼阁由此毁于一旦。所以大同人说,来了佛爷不太平,来了三毛路不平。我们现在看到的太平楼是大同民营企业家昝宝石出资于2016年重新修建的。



太平楼北侧



太平楼西侧



太平楼南侧的南北街名都司街。都司街北起和阳街,南至鼓楼东街,长约220米,是连接和阳街(即大东街)和鼓楼东街的一条支巷,因旧时有都司署而得名。

  大同古城街巷众多,素有“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之说,这些街巷多呈井字形布局。可如今,大同城里正在大规模改造,老城晨的大多数市民都忆搬迁,成片成片的旧平房被拆除,新建成仿明清风格的建筑。成为各种商业用房,穿行在大同的街巷里,原汁原味的老街几乎没有,也很难看到真正的老房子。关于这一点,但文物部门很有看法,不过大同市民却是满高兴,毕竟这么一折腾,他们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了,不用再住过去那种鸽子笼式的小房子了。

  
都司街北口处



都司街北口处的天主堂



表面贴了一层“砖”的老墙



都司街上被拆迁的空地



都司街南口处的魏碑研究所



都司街南口(鼓楼东街街口) ,没来的及拆除的旧建筑



从都司街口看鼓楼东街东段(都司街路口以东)


  最后修改于 2020-05-09 14:26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