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镇三晋,一刹传千古——太原永祚寺游记、1

2021-01-31 10:03 阅读(?)评论(0)
注:题头照片来源于网上



  太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山西省省会城市,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一座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都太原过去也叫晋阳、并州,它虽然没有四大古都名气大,也曾做过诸侯国的都城,像赵国,北汉,前秦,前晋等等。太原又是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反隋之地,也是尧帝,汉文帝刘恒,隋炀帝杨广,后汉高祖刘知远等帝王的发源之地,有人统计了一下,太原这个地方曾走出过大大小小19位皇帝,因此被誉为龙兴之地。李世民说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

  每座古城都有自己的文化传承,每座古城都有自己的风景名胜。古城兴拼景,大多拼为八景或十景。太原历史上也有八景:双塔凌霄,崛围红叶,天门积雪,土堂怪柏,烈石寒泉,汾河晚渡,蒙山晓月,巽水烟波等。其中第一景双塔凌霄,说的是太原市区东南3公里,郝庄村南山岗上的永祚寺双塔。

  永祚寺本为三晋名刹,位于太原老城东南3公里处,郝庄村村南的小山脚下,距太原火车站约2.3公里。因寺内有两座宝塔,人们更多称之为双塔寺,以至它的正名——永祚寺倒很少有人叫,甚至有不少人不知道。寺内的双塔,被称为文笔双塔,如今双塔已经成为了太原市的标志。2006年5月,永祚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双塔寺距太原火车站较近,游人可步行前往,如果乘公交,可乘坐820路车,双塔寺站下车。




  现在出门是真方便,以及石家庄到太原来说,起早点,赶早晨6点多的火车,两小时稍多已到太原, 出站正是朝阳初升,阳光和煦之时。70年前,一位伟人曾把青年人比作早晨 8、9点钟的太阳,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 8、9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就是因为8、9点是一天中最好的黄金时间。

  我早已不是青年人,按年龄差了两代人,已到了被称为爷爷的年龄。但这个时间也是我今天最好的时间,从这一刻起 ,我开始了我的第二次太原之旅。这次来主要是转古城、游古迹,我的第一站便是太原八景之首的双塔凌霄,即永祚寺里的双塔。





  我国的寺庙,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双塔寺却一反我国寺院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习惯,门朝北开,成为例外。这是因为郝庄村村南有一座名为向山的小山,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双塔寺向村而立,只能建在山的北麓。双塔寺坐南朝北居高临下,背拥太行,面俯汾水,高高耸立的两座塔如两把插天的利剑。在过去双塔是太原最高的建筑,登塔远望近可广瞰古城太原全貌,远可眺望晋中盆地之沃野千畴。故双塔一经建成即为世人瞩目的“晋阳奇观”被被誉为“凌霄双塔””文笔双峰“,成为太原的标志,吸引着每一个南来北往的宾客。历代的地方志书都把永祚双塔作为古太原城的八景之一,其影响之大甚至使的寺院的本名“永祚寺”也鲜为人知,直被“双塔寺”所取代。 

  南沙河路上下了车,顺永祚寺路向南一拐先看见一座大戏台,它是永祚寺山门对面的戏台,应是近年新建的仿古建筑。戏台前边是公交车停车场,地名公交三公司。如果回火车站方向,可以在这儿乘车。





  大戏台对面就是大名鼎鼎的双塔寺,即永祚寺。

  双塔寺的山门
位于整个院子的最前端(即最北端),是游人进入双塔寺的唯一通道。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仿木作悬山顶,其当心间较两边的次间明显要高,使檐部在视觉上形成错落之感。中心间正中是砖砌拱券门洞,两边是两根圆柱型砖雕,门洞上方嵌有石匾,上刻“永祚寺”三个大字。两个次间中心则各镶嵌有一个绿色的团龙图案,整个门房的外型有点象座牌坊。

  双塔寺门票有淡旺季之分,旺季(4月1日-10月31日)30元,淡季(11月1号至次年3月31号)20元,学生半价,儿童、现役军人、残疾人、60岁以上老人免费。

  双塔寺开放时间也有淡旺季之分,旺季8:30-17:30;淡季9:00-17:00。





门房的内侧,总体造型与外侧基本一致,只是两次间用两个花格圆窗替代了外侧的两组团龙图案



  双塔寺虽然有名,历史却并不算太悠久,该寺始建于明代万历中叶,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最初只是太原的一些绅雅仕为弥补太原城“西北高东南低”,不利于发展文化的地形,筹资建了一座补辅太原“文运”的文峰塔,即今位于东南角的那座塔,塔下建有几间简陋寺舍初名“永明寺”。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封于潞安的第十一代晋穆王朱敏淳见永远明寺规模简单,与太原城的地位不甚相称,逐写书五台山显通寺高僧福登也有人写作佛灯,法号妙峰)和尚,邀其主持扩建永明寺。万历皇帝的母亲宣文太后李氏还出了资。妙峰当年已经67岁,他在佛教界很有名望,当时好多王公贵族包括宣文太后李氏都拜福登为师。明万历皇帝曾诰封他为“妙峰真正佛子”。福登还是知名的建筑师,显通寺铜殿就是他修建的。

  福登当年已经67岁,接到邀请,福登不顾年迈体弱,很快就赶到在太原,主持了寺院的修建工作 。福登的计划,这座寺院规模是非常宏伟的,除现存后院中的大雄宝殿,东西配殿、方丈室等建筑外,还有山门殿、天王殿、前院诸殿、后院门庭等。到万历四十年九月,福登已完成了大雄宝殿等后院主要建筑的建设,并在文峰塔和大雄宝殿间新建了一座舍利塔,形成了双塔并立的格局。此时福登因年迈体弱,积劳成疾,抱病返回五台山,不久即圆寂于显通寺。




  随着福登大师的圆寂,塔寺的建设也停顿了下来,此时的寺庙仅建好了一个院(即现在寺院部分的后院)和两座塔,寺更名“永祚寺”。永祚之词取自《诗经·大雅·既醉》篇“君子万年,永锡祚胤”句,《尔雅·释古》说:“永,长也;永,远也。”《说文解字》说:“祚,传也;祚,福也。”《晋书·乐府》说:“永祚,犹远祚也。”可见祚这个字,有两层意思,一个流传,二是福气,有福寿万年之意,“永祚”一词,就是“永远传流,万世不竭”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希望国泰民安,皇上千秋万岁,大明江山永固,一统万年。为颂宣文太后捐款之功德,永祚又塔又并称为“宣文塔”,其中的文峰塔因建的稍早,又被称为旧塔,又因其位置靠东南,也称东塔或南塔。而福登所建的舍利习称新塔,也称西塔或北塔关于“永明寺”和“宣文塔”的起建原因,明万历本《山西通志》和万历本《太原府志》都曾作过明确的记载。

  愿望总是愿望。那座志在祈福绵寿、延长国祚的永祚寺和宣文塔建成还没有10年,宣文皇太后去世。此后又过了公20年,大明帝国轰然倒塌。大明江山一统万年成了一个笑话。大明江山虽然倒在,永祚寺和宣文双塔却永远的留了下来。

  顺治十五年(1658年),双塔寺新建了山门(现二门位置),并在双塔之间增筑了一间过殿,基本完善了寺庙的建筑,形成了一座规制完整的小规模的寺院。民国十六年(1927年)双塔寺进一步扩建,修建了新的山门(即现在的大门)增建了三进院的”永祚禅林“门东西配殿北端的单坡式配房。但到民国末期,古寺因历尽沧桑、饱经战乱,已是遍体鳞伤、满目疮痍。新中国成立之后,曾多次维护古寺。上世记80年代,国家陆续拨款新建碑廊,仿建前院,广植牡丹,特别是对遭受战火伤害的新塔和因地基下沉严重歪斜的旧塔进行了保护性维修,使得古刹面貌焕然一新。




  历史上的双塔寺分寺院、塔院两大部分,其中的寺院又分前后两院,后院是双塔寺的核心部分。塔院位于寺院的东南。

  现在的双塔寺分左中右三路。东路分三进院,前院是一片绿地,中院以百米的碑廊为主,间以绿地,名碑廊院。后院建筑以双塔为主,又称塔院。中路又分前后两部,前半部分即原来双塔寺的寺院,现在分前中后三进院,后半部分与东路的塔院是一个整体。西路以绿为主,主要建筑有两处,一座展室,一处不对外开放的四合院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双塔 寺中路寺院的第一进院,即中路的前院。前院原来只是一处空旷院落,没有相应的建筑。直20世纪80年代,才在前院的东西两厢各建了5间仿明代形制的厢房,这才形成了现在的院落格局。在导游图上,前院的东厢房是展厅,但实际是一图片社,似乎没有营业。西厢房是客服中心,名为青年服务站。如需要讲解员,可在西厢房处联系。



双塔寺平面布局图



双塔寺中路前院东厢房



双塔寺中路前院的西厢房,现为服务站



西厢房侧视



西厢房的后面



前院里的石狮



  走过清顺治年间修建的二道门,就进入了双塔寺寺院的第二进院,即中院,中院里没有建筑,但遍植各色牡丹和树木,具有北方园林的韵味,取名“祗园胜景”,又称牡丹院,

  说到牡丹,永祚寺的牡丹堪称一绝,有姚黄、魏紫、赵粉、豆绿、状元红、青龙卧墨池、碧雪丹沙等40多个珍贵品种。更可贵的是植于寺院后院大雄宝殿前的数十株明代牡丹,品名叫紫霞仙,也叫紫云仙。这种牡丹花型为单瓣,花期较长,在众多牡丹品种中,它开花最早。花朵硕大如盘,初开时花瓣呈肉红色,馥郁芳香,为玫瑰香型,盛开之际呈淡紫色,馨香更浓;临近晚期则为正紫色,是牡丹品种中的佼佼者。

  
双塔寺的牡丹有七棵是明代的,国内仅存,经历了数百个春秋风霜,如按人的寿命算可谓是百岁老人了。这里的牡丹棵棵老干虬枝,却仍然苍劲旺盛。牡丹在这里已不单是民俗文化中富贵的象征,更寓有“紫气东来”到来之意,一旦东南“温厚之气”到来,紫霞仙会率先绽放,预示着文运昌兴,国家繁荣。




二进门边的小猫,够瘦



从二进院里看永祚双塔




  最后修改于 2021-01-31 13:23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