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环水绕无双地,神乐人欢第一区——太原晋祠游记9、王琼祠与晋溪书院

2021-02-18 11:29 阅读(?)评论(0)
  难老泉向南不远是王琼祠。

  王琼(1459年~1532年),字德华,号晋溪,谥号恭襄公,山西太原人刘家堡人。他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名。4岁能楷书,8岁通《尚书》,22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由六品工部屯田主事一直做到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尤其在正德短短五年中,连中三少(少保、少傅和少帅)、三师(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和太子太师),堪称奇迹。历史上将他和于谦、张居正并称为明代三重臣。

  王琼一生熟读经史,洞察世情,反对空谈,务求实用,为人正直,处事公正,故能屡创奇迹,取得巨大成绩。他很善于总结经验,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遗产。著作有《漕河图志》、《西番事迹》、《北虏事迹》、《双溪杂记》等,后人将其功绩编成了《户部奏议》、《晋溪奏议》和《三边奏议》三部书。

  正德元年,王琼任右副都御史,负责全国漕运。他尽职尽责的精神和非凡的功迹,令人惊叹。《明史》称他“治理漕河,以敏练著称。”他不仅政绩突出,看到军将以杀人多少论功晋级,为了立功,许多妄杀好人。他向皇帝反映后,皇帝准奏,制止了妄杀冒功之事。

  因功劳甚大,晚年的王琼一直被首辅杨廷和嫉妒。正德皇帝驾崩,因为立嗣之事,王琼跟杨廷和意见不统一,最终结果杨廷和迎立了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登基,即嘉靖皇帝。杨廷和这份功劳地位更加巩固。他为了打击王琼一派,指使其党羽诬陷王琼交结内侍,将王琼定为死罪。后经过王琼的力辩,最终将其改为谪戍绥德,已经65岁的王琼心灰意冷,多次要求告老还乡,但直到嘉靖六年春,才得嘉靖皇帝恩准还籍为民,在“晋溪园”过上了山水怡情的园林生活。可一年后,边关紧急,皇帝又下诏让王琼率兵出征。王琼不顾年迈体弱,又驰骋沙场整整4年。嘉靖十一(1532年),74岁的王琼年老病逝,终前遗嘱长子王朝将自家私墅“晋溪园”改为晋溪书院,从而这里成为明清两代王氏家族子弟攻读学业之处。
  
  王琼死后葬于蒙山脚下王家林,第二年为其子在晋祠里为其建祠。王琼祠位于绿树掩映,风景幽雅的难老泉边,祠为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明嘉靖十二年)创建,面阔三间,坐西向东,背山(悬 瓮山)面水(难老泉出来的晋水),祠前一小桥,门额悬挂着“山高水长”横匾。祠内神龛中供奉着王琼塑像,两旁有四总兵立像。

  我们去时,王琼祠正在维修,游人不得入内,只能隔着围档拍一张照片。





  王琼祠虽然“关”着门,门前却异常热闹,这是因为王琼祠前有两株银杏,此时正满目金黄,煞是喜人。

  王琼祠前的银杏树据说是建祠时所裁,至今已有约500年历史了,已长城了参天大树,每至深秋,根杏树落叶纷纷,祠前遍地黄金,让人们的心境也变得灿烂。这两棵树又是一雌一雄,南边那棵是雄性,它树干粗壮,需4、5个人才能合抱,这棵树长的也比较张扬,一只长长的树枝伸向东方,象是要迎接升起的太阳,又象在迎接四方游人。而北边那株雌性则规规矩矩,十分的低调,可每到深秋,就会不时的有银杏果从这棵树上掉下来,吸引游人去捡拾。不过这时,游人都在更为粗壮的雄树前拍照,那棵雌树反倒显得有些寂寞。



王琼祠前的游人




正在雄树前拍照的学生,应该就是我在晋祠门口碰到的那队中学生



我等了至少5分钟时间,那群学生才拍照完毕,我才有了拍树的机会



粗壮的雄树,胸径有差不多1.5米粗



相对瘦弱的雌树,树身细的多,但色彩却更浓艳




  王琼祠前(即王琼祠东)即王琼后人依王琼遗嘱改建的晋溪书院。

  晋溪书院原为明代重臣王琼始建于嘉靖五年(1526)的私人别墅,名晋溪园。王琼去世后,其后人依王琼遗嘱将它改为书院,以后一直由王氏后裔经办,一则广招学子兴教育人,二则在院内供奉王氏祖先王子乔。从明代王琼之后至民国之初,先后出了翰林进士举人六七十人。

   晋溪书院经历明清四百多年,几度兴衰,到20世纪30年代后已大半倾圯。因祠内曾建有子乔祠,成为海内外王氏子孙寻根祭祖的场所。1992年6月,在海外王氏宗亲鼎力捐赠支持下,重修晋溪书院,并在书院内辟建子乔祠,1993年6月全部竣工。

   



  其实晋溪书院有后门,可直接通往王琼祠,以方便游人进出,我就是由后门进的晋溪书院。但为叙述方便,游记还是正门开始。
 




  晋溪书院分两进院,前院主建筑是太原堂,两侧为南北厢房。

  太原堂是王姓、祁姓、温姓家族的堂号,即宗祠的意思。
祁姓出于山西太原一带,故祁姓的堂号也是"太原",有认祖循宗之意。太原堂还是温氏家族的堂号,有的梅姓聚集的地方至今仍有"太原堂"的围龙屋。

  王氏起源于山西的太原,初袓王子乔。所以太原是王姓的肇兴之郡、望出之郡,太原王氏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七族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最早登上一流门阀士族的地位。如今全世界有太原堂王姓宗亲会馆20多个,这些地方的王姓还经常有人来太原寻根祭祖。




  后院是晋溪书院的主要部分。

  后院的建筑。南北两侧厢房各为7间,硬山顶,前带廊。正房5间,歇山顶,前带廊,两边各有一间耳房,不过这些建筑应全是近年新建,缺少历史的韵味。后院的其南北厢房均僻为展室,其中北厢房展出有王氏的2500年来的发展、繁衍、适徒史。





南厢房展出的是历界垦亲联谊会的情况,对这些内容我没有兴趣,没有进屋看。




  后院正房为王子乔祠,祠内四壁绘有反应王子乔生平的壁画,正中是王子乔塑像。

  王子乔,东周人(约前565年-前549年),黄帝后裔,东周灵王姬泄心的太子,本名姓姬名晋,字子乔,人称太子晋。因直言犯禁被贬,17岁郁闷而死。其后人不满周室宫庭的争斗,迁到晋阳定居,自称王子晋或王子乔后人,故后人视王子乔为是王氏的始祖。

  王子乔汉族传说中的神仙,传为道士浮丘公引上嵩山三十余年,得道成仙,喜吹笙作凤鸣声。尝游伊洛中,遇道人浮丘公接引至嵩山,修炼石精金光藏景录神之法。据说三十余年后,家人见王子乔在缑氏山,乘白鹤升天而去。道教中封其为"右弼真人",统领桐栢山。五代时封为"元弼真君";宋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封为"元应真人";高宗绍兴(公元1131-1162年)年间加封为"善利广济真人"。事迹见《列仙传》、《云笈七韱》、《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参观完晋溪书院,我在晋祠的任务 就算完成了。其实晋溪书院周边还有三圣祠、傅山纪念馆,董寿平美术馆,但这几个地方都很僻静,少见游人。另在晋祠的最南端,靠近晋祠出口处还有奉圣寺和舍利生生塔,那是佛教的洞天。因我下午还有别的安排,亦无时间一一细转。


晋溪书院外一块太湖石




  从晋溪书院出来后,我随着游人向景区出口走去,整个的参观过程约两个半小时。事后感觉游晋祠游的有点急促了,应增加一个小时为宜,那样可以看的更细一点。




  最后修改于 2021-02-18 14:41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