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草帽山位于河北井陉县杨庄村东,是一座名不见经传说的山,草帽山不高,即使是主峰草帽顶的海拔也不足800米,在井陉的山峰中属于排不上号的小弟弟。草帽山北坡是崎岖的陡坡,与一般的山没什么区别,但它的南侧却为万仞高崖,象一道屏风,屹立在甘陶河北岸。在过去,它是晋冀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杨庄口的明长城,从杨庄村东向北跨过甘陶河,沿草帽山向东拐去,消失在逶迤的群山中。 草帽山之行,是我们杨庄行的第二天。一般来说一次出行应该写一篇游记,这样的游记才连贯。但我们此行有点特别,原计划三天,第一天寻找杨庄口长城,以走长城为中心来个轻装小环穿;第二天第三天重装探路,沿草帽山、代家脑山、苍岩山,向诸山寨方向穿越,能走多远走多远。可实际上,我们只有第一天是按计划走的,第二天的穿越连代家脑都没有走到。第三天改变计划又回了杨家庄,走了个营子岩-板山轻装环穿,等于三天玩个三个互不关联,自成一体的活动,虽都 是户外,但内容不同,这就象一个水果拼盘,三种不同的水果虽然放在了一个盘子里,却各有各的味,如果一口把三种水果同时吃下去,那就成了大杂绘,嘴里什么味也不是。所以这次活动的游记只好分开写了。 雄奇险峻的草帽山 不到8点,一行四人已经上了路。 夏天天热,拖的越晚天越热,同样的路,能早点就早点,早点赶路凉快点,这是我的一贯宗旨。所以我组织的活动,夏天常是7点上路,8点还算晚的了。 草帽山不高,极顶海拔将将不到800米,仅比甘陶河谷高约400米,至于杨庄村边的山梁就更低了,肉眼估计也就比杨庄村高百来米。登这样的山按说是很容易的事。杨庄村北有条三马子路,那路一出村就向村东的山梁拐去,我们以为顺着那条路就能很顺利的登上山梁,草帽山的山梁起伏不大,远看简直就是一溜的小缓坡,沿着山脊很快就能登上草帽顶。这一轻敌,在村里就没有仔细向问路。至于草帽顶再往前的路,杨庄村的老乡也说不太清,不过老乡说山上有养殖场,到了那可以再问。 从山路上回望甘陶河谷,杨庄大桥清晰可见 让我没想到的是,脚下的路并没有把我们引上山梁,眼看距梁顶只有一箭之遥时,路拐了弯,顺着山梁下的陡坡向草帽顶方向拐去。想离开大路直接登山梁,先找找崖顶上的烽火台,再顺着山脊向前走,可路边全是修路形成的劈坡,想找个能上去的“路”头却没有门,我们只能继续顺着大路往前走。 时间再推移,路一直在向前延伸,那路坡度不大,基本以平切为主,可一侧的梁却越升越高,随着梁的升高,身边的山坡越来越陡,更多时干脆就是越来越高的绝壁,此时再想登梁更不可能,时间一长,我们只好放弃了登山梁的打算。“条条大路通广州,老师何必硬强求?”这话怎么听着有点熟呢? 三马子路的尽头是个新建的蓄水窖,容量不小。本以为过了蓄水窖就是小路了,没料想前边是公路。从卫星图上看,前边公路沿线稀稀拉拉有一些建筑,大概是老乡说的养殖场吧,想到见到人能问问路了,我还有点小兴奋。喜欢探路的朋友都知道,我们驴友在探路时最喜欢碰上人放羊人,放牛人,采药人等等,他们是山上的活地图。就算不是探路,就算是走熟路,碰上人也不错,拉拉家常,了解了解风土人情,历史典故,也很不错么。 走上公路的队友 路过的一片建筑,不是养殖场,一堆很高大上的名牌 连过了几片建筑,一直到了公路尽头,我们没能碰上一个人,也没看到哪怕一丢丢最近有人生活的迹象,问路的希望彻底破灭。我失望了,我彻底失望了, 轨迹没有、问路无人,我们只能盲走了,希望前边的路还顺当。 路过的又一片建筑,好象是渡假村 我又失望了。山梁上有大片梯田,基本全是废梯田。梯田间有横七竖八的三马子路,每条路上都长满了草,即使走到跟前,你不顺着路走几步,也不好确定是不是路,更何况即使你确定是路,却不知它通往何处,有的路明明是往东走,走出去不远又往西兜了,有的路开始是向上,不一会又向下拐了。这种纷乱的情况我们应该走哪条路?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能没头苍蝇般的乱闯。 几个队友分头探路,不时的向我“报告敌情”,走在最后的我汇总各种消息,再做出最后的判断,那劲头,就象是指挥三军的大将军。很快,我们还是无路可走了,老慢在前边喊:“这么找路太耽误时间,干脆别管路不路了,直接往上走吧。”“也行,直接往上走,奔着山脊线走。”我这个“大将军 又一次号令三军。 一条长满荒草的三马子路 一般的山脊上都有路,除非这条山脊走不通,前后有断层。奇怪的是这条山脊上没有路,有的只是茂密的灌木。现在我们只能是有路要走,没路也要走,只要是向东走,只要不远离山脊线,哪好走往哪儿走。我们时而沿山脊线向前钻,时而又沿陡坡侧切,横七竖八的灌木,还是长着尖刺的灌木,就象一只只拦路虎横在面前,我们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翻过一个小山包,对面是一座更高的山,不但高,还陡,无法直接上攀的山。垭口有向左的路,虽然小,却不难辨认。老慢要向左拐,我却叫他等一等。从卫星图附带的等高线上看,如果要向左绕行前边那座山,会绕出去很远。如果往右偏,走南坡侧切,相对路线会短,关健草帽山的南坡多悬崖,悬崖间有没有侧切路。我在垭口右侧的山坡 上之字形的走着,想找出一条路来。皇天不负有心人,我很快发现一条路,一条非常非常模糊的路。我又向前走了几十米,确定是一条路。”过来吧,这边有路。“ 路确实是一条路,只是走人很少,而且废弃了几十年,宽的时候也就20来公分,窄的时候放不平一只脚。这还不算,很多时候斜生的灌木已完全把路封死,即使猫着腰也钻不过去,我们不得不一次次的蹲着向前走,或者干脆趴下来向前爬。不管使用什么法吧,只要能向前挪就行。 路小林密还不是关健,关健是有的时候路已被冲塌,我们不得不从塌毁的斜坡上走过,脚下的“路”不但连一只脚都放不平,而且很松软,说不清哪一步就会往下滑。而路的下边是滚死牛的坡,不宽的陡坡下是深不可测的断崖。走这样的路真的是提心吊胆,哪怕失足一小步,都可能成千古之恨。 高峰在曲膝猫腰的向前走 一处必须趴下去往前爬的路段 二虎在躲避斜生的树枝 这样的路,若不是前边队友的脚印,你能看出来是路么? 二虎从两棵斜生的小树下钻过,拍的晚了一步,没能拍下他往前爬的那一刻,只拍下他重新站起来的那一刻 二虎艰难的攀上一个陡台 经过一番艰难行走,绕过了说不清几条沟、几道岗,我们终于来到一道长长的崖墙下,脚下终于有了象样的路,一道 一米多宽的平台,我们终于不用提心吊胆了。在这里,我终于见到了久违的老慢和高峰,他俩正在平台宽敞处休息。“歇一会吧,落落汗。”“歇一会就歇一会,我也卸了包。”刚才的一阵行走,虽说强度不大,但人高度的紧张,紧张的出了一身汗,不仅是我,几个人几乎个个的衣服都湿透了,很有必要休息一下,落一落汗。一张一驰,文武之道也。 休息中的队友,似乎只有老慢出汗少
最后修改于 2022-08-17 10:54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