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过了小断层又是一段很急的下降,下边是一V字形的垭口。沿山脊线有一道石墙,有资料说这是一段中山国的古长城,是不是中山国的长城我不清楚,但其建筑规格显示它绝对是一段长城而不是别的什么墙,不会是明长城?河北山西间的明长城基本沿着两省的省界走,紧贴着平原的地方怎么会有明长城?直奉大战或蒋冯阎大战时的工事?这儿的确打工过仗,前边说过,宝泉寺就毁于直奉大战的战火,但一场军阀间的战争只一溜烟过持续几个月,最多用石块垒堵墙或挖道战壕,那道石墙两边是块石垒砌,中间填土,工程浩大,军阀在战争中哪有时间、精力修这么艰固的一道墙?这么一分析,这道墙是战国城墙的可能性还真的挺大。
前边,大多数队友已越过垭口,登上了对面的山头
我加快速度向对面的山包冲去,小山包并不高,一个冲刺就登了顶。然而,此时的小山包上已空无一人。回过身来,先为后边的队友拍几张照再走。 隔着垭口拍身后的四个队友,稍远处是刚刚越过的断层
拉近点看
山头的另一侧又是一段比较急的下降,前边的队员又放慢了脚步,但这段路比刚才的路要幸福多了,在这儿,即便你摔个跟头,最多就是磕个鼻青脸肿,不至于要了命。
此后的路一直贴着城墙向北延伸,虽说时上时下但总起伏不大,我加快了步伐,渐渐的又走到了队伍的前列,然而,紧追慢追,虽说与前边的两个MM相距并不很远,却只能望其颈背,至于老慢,更是连影也看不见了。这个老慢,真的名不符实,你应该叫不慢、老快才对。
走在前边的两个MM
城墙一直在向北延伸上,那墙残高约1米,底宽大约5尺,以人们心目中的明长城来衡量显的有点简陋,有点不够档次。其实人们熟悉的长城多是重要关口处的长城,因其地位重要才建的非常的高大坚固,在远离关口的地段,特别是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即使是大名鼎鼎的明长城也不过如此。如果它真的是中山国的长城,在这人烟如此稠密的地区,能保存到今天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为身边有这样一段城墙而惊讶,而自豪,记的第一次看到它的照片是在前不久汗腾格里的游记里,那篇游记名《墙之旅》,可惜的是,懒惰的汗腾只发照片,不写文字。而我的文字也很苍白,只能是略胜于无,因为有关这段城墙的记载实在太少。
现在我们所走的山脊非常低矮,一个个小山包高不过二、三十米,它右侧陡峭,左侧平缓,平缓的沟里是连片的梯田,那梯田几乎一直修到了山脊线处。我知道,顺梯田下去就是长峪,我还知道,北边不远有一个又宽又缓的山口,那儿有下梁庄的小路。可是当我沿山脊线穿一片梯田时,我发现这个山口并不是我走过山口,那个山口还在前边。
翻过的又一个小山头
行进中的驴友
走过一片梯田,这个山口不是我走过的山口
翻上又一个小山包,发现下边才是我走过一次的山口。小山包顶上有一个简陋的小庙,仙姐决定在此午餐,此时的时间是12点稍过。有的队员却愿意再往前走一走,下到下边的山口处吃饭,最终队伍分成了两队。我选择了小庙处午餐,今天有风,风哇凉哇凉的,这个小庙虽说小,起码能为咱档一档风。下边的山口处是一片喧软的耕地,即不背风又没地方坐,结果下去的那群人只能坐在对面的山坡上午餐。呵呵,这支队伍中唯一走过这条路线的就是仙姐,听领导的没错。
坐在背风处简单午餐的队友
清水的午餐够丰盛
还是午餐的队友
垭口对面,在山坡上午餐的队友们
午餐后上路,别急,趁这儿比较隐蔽,先方便一个,女嘘嘘了男嘘嘘,等我上路时,大多数队员已走过谷底,我又一次落在了队列的最后。
我们没有沿着城墙登眼前的小山包。前边的路途还很长,上午我们耽误了过多的时间(等人+下那个有雪的断层,比正常情况多耗时1小时),现在我们必须要抓紧时间,于是我们选择了侧切。林中的雪有两寸深,一不小心会摔一个跟头,惹来众人阵阵善意的笑声。 走回山脊线处,我们又见到了城墙。
又见到了城墙
眼前是一个很大的爬升,高高的山头上有两座输电塔,成为一个显箸的地标,虽然没走过这条路线,但根据方位判断,翻过这个山就是石佛,石佛有下铜冶的公路,是穿越路上的重要节点。从距离上看,石佛是整个穿越路线的2/5处,从时间上看据说是全程的大约一半。这样看来我们的时间还很紧迫,加油。
沿山脊线上升中的队友们
奋力爬升中的队友
我几乎是最后一个登上山顶,山顶一片狼迹,从地面的四个巨大混凝土基座分析,有可能是准备建索道站,因为下边就是开发中的窦王岭景区。据说景区内戒备森严,盘查很紧,我们决定向西饶行,尽量避开景区。
开发中的窦王岭景区
山顶上的城墙,已被破坏的不成样子 ![]()
我还是几乎最后一个出发。沿山脊向西走去,山脊上有明显的小路,它饶过另一个电力塔,饶过前面的山头,从不远处下了右侧的沟,沿沟下去应该就是石佛。可不知为什么,前边的人却折向了右侧的岔脊,那岔脊上并没有明显的路,前边的人完全是在无路硬切,莫非他们要从岔脊的低点走大路下景区?不知道,不过这样一来就没有饶行的意义了。
站在山脊上,看着前边的人艰难侧切的架式,可以想象前边的路很不好走。后队的几个人想继续向西走,沿那条清楚的路下石佛,“怎么样龙哥,咱们去走那条路吧”。“那条路应该不难走,你们走吧,到石佛的公路上再会合,我跟大部队走”,作为一个老驴,咱得对活动的组织者表示尊重,不能带头闹“独立”。最终,后队的几个人也选择了走岔脊。
最后修改于 2013-05-03 12:29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