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天终于大亮了。这一夜,又是自3点来钟就再也睡不着,又是静静的躺着一直等到天亮,等到6点起床。尽管色技越来越抽抽,色心却依然难改,尽管照片越拍越不咋的,却依然喜欢照相。而营地,相信是每一个驴友都喜欢的题材,我同样不能逃避这种俗气。起床先给营地来上两张照片。
晨光中的小溪
朝阳打亮了营地旁的山峦,今天是个好天气,难得的好天气
早早的吃过早餐,早早的收好营,我利用其它队友收营的时间去完成一下本次出行的捎带脚的任务——Miniwell户外净水器的二次测评,我来到小溪旁,特意找了一处水不怎么流动、看着水质也不太清洁的地方,打开净水器准备过滤,咦,怎么没有上下水软管?左寻右找确实没有软管,再三寻找还是没有,看来是忘了带了,这事整的,没上下水管测个球呀,我非望的把净水器收好打入背包,现在唯一可做的就是等待出发了。
把净水装入收纳袋 收营中的队友们
出发时没看表,估计还是8点20左右我们又上路了。今天我们这支队伍发生了“分裂”,4人因各种原因不再继续穿越,他们将沿沟下行,出井子峪、奔沕沕水乘车返石,沕沕水每天早6点、中午1点有去平山县城的班车。另外5个人,老马夫妇、老王、铃铛包括我则拐进去东山庄的那条沟,继续向盘口方向穿越。
沟口的防火宣传牌
结束穿越的几个朋友与我们在岔沟口分别,从此刻起双方将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东山庄沟是一条非常漂亮的沟,沟中异峰突起,奇崖陡立,这是沟内的第一个山景
这片山我看像几个屏风,你看象什么
这片漂亮的山又象个什么
进沟半个小时是一条岔沟,老王和铃铛继续向前走,我在路口等候因为更衣落在后边的老马夫妇,等待中听到岔沟里有三马子车的声音,寻音找过去,一个老乡正在不远处忙活。“正好,过去问问路”。老乡是庄旺村的人,来这条沟又是刨树。他的话让我有些失望:“东山庄走不过去”。“那哪条沟能过去”?“都过不去”。“谭风沟或北黄楼也过不去”?“过不去,这边的几条沟都过不去,只有井子峪能过去”。老乡的话我半信半疑,因为我知道除了井子峪之外走白龙洞也能翻到盘口。所以我决定还是到赶东山庄再问问路,如果东山庄一带真的走不过去,就退回来走北黄楼。
老马夫妇上来了,说起这条沟的风景,老马说他来过,和鹿鸣等人整了一个小环穿。想起来了,在老马的游记中我曾见过那个石林的照片。我说怎么眼熟呢
9点33分,我们走到了石瓮,远远的看见沟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卧牛石,它就是石瓮的标志。一个老乡赶羊羊正要出村,我急忙上前问路,没想到放羊人说自己是外地人,对山上的路竟然说不清楚,放羊人不知道路,这我是第一次见,若不是亲身经历,打死我也不会相信。 放羊人说,东山庄距石瓮还有1里,村子就在那个春笋般的石峰下。告别石瓮的放羊人,我们继续向东山庄走去。 石瓮村西的沟有一小断层,断层下有一个水瓮般的大石坑,不知这是不是石翁村名的来历,我认为很有可能
沟对面的石瓮村,仅一户人家的废村,现在成了羊圈
石瓮村边的小断层,断层下有一个水瓮般的坑
走向东山庄
露出一角的东山庄
东山庄是盂县北下庄乡管辖下的一个自然村,村子位于大家沟沟口处,“全村”分为三片,一片位于沟口西侧的高坡上,一片位于沟口东侧的高坡上,这两片均各有一座房子,东山庄的第三片房屋是位于沟底的两排平房,从房前遗留的标语看应该是个学校,一个仅两人家的村子怎会有学校?原来东山庄虽小却地处4、5个自然村的中心位置,学校设在这儿可以方便周围几个村儿童的上学。现在这些小自然村几乎全部废弃,这个学校也就彻底废弃了。
“学校”后墙处,我们碰上两个正要“下地”的阳光少年,这是两个放假在家的初中生,正要下地帮大人去干活,小伙子说这条沟能过去,但具体的路要问他爷爷。 左侧山坡上的屋子就是爷爷的空
回看沟口的东山庄
沟的左侧有明显的小路,还有一根引水的尼龙管,看来这儿的水也够紧缺的。顺路走出去近1里地,路将我们引向另一侧的山坡,尽头是一水窑,引水管的源头就在这儿,这儿就是东山庄的生命所在。
水窖上方的断崖
沟尽头的U型绝壁
既然问路时老乡说这个沟能上去,那就肯定有路,直接顺沟走不行但肯定有饶断层的路,我们向回退去,一边退一边寻路,一直退回到村边才看到一条岔路,其实我们刚才也看见这条路了,但那会儿我们一心以为应该顺着沟走,顺那条明显有人经常走的路往前走,认为这条路是上山坡种地的岔路,谁都没有想到这才是我们应该走的路。
艰难攀升中
路已很少有人走
沟中一景
沟中一景——仙人指
这张更清楚一点
走上崖顶的平切路
再看近在咫尺的东山庄
最后修改于 2013-05-20 10:26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