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中缘,难忘的山里人,错上错,未竞的穿越路(一)

2013-10-09 06:36 阅读(?)评论(0)



     忙, 瞎忙,又不得不忙,国知节也不得安生。
       十一,本想3-6号进山走一走,LP却极力反对:“家里这么多事,你出去跑什么”?半耍赖半央求再加保证(7号前一定回来)的说了半天好话才征得了批准,发了贴子却没什么人响应,最终只有不锈钢、老史两人打来电话:有意同行,但还不是很确定。也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7天小长假来之不易,又是出游的最佳季节,一年只有这么一次,爱玩的的人早都结好了伴,要往远处跑,不爱玩的人多是玩上一两天过把瘾就行,还有的人要回家看望父母,有的则盼着孩子回门,象咱这种不长不短的时间,没有名气的线路,对参加者还有入门要求的活动能有几人报名?
        2号傍晚与不锈钢联系,人还在老家昌黎。得,他明天肯定无法参加,这下LP高兴了:“正好,你也别去了,人都没了还去个什么劲”。“罢、罢、罢,这就给老史打电话,告诉他不去了,明天继续在LP的监督下劳动改造”。
        3号瞎忙一天,傍晚不锈钢打来电话:“我回来了,咱们明天出去吧,”。“没你这样的,我刚拔了气门芯你却又来了劲,不去”。“你要不去我和老史就两人去”。“等一会儿,我考虑考虑”,两分钟后我拨通了不锈钢的电话,“要不我还是去吧,我要不去的话你俩孤男寡女的再整出点什么事,咱可以给你俩做个伴、当个电灯泡”。“去你的,你爱去不去”。我靠,他倒牛起来了,“去、去、去,一定去,明天一早见”。

       (以上情节部分虚构)


       6点半北站集合,不到8点到平山,换乘去沕沕水的车,我们与一对带着孩子回娘家的年青夫妇坐在了一起,那个少妇很健谈,与不锈钢、老史拉的很投机,把我和孩子他爹晾在了一边。沕沕水下车,那个少妇的家人开着三马子来接她们,顺便把我们也捎上了,这一下省了我们不少力气和时间。嘿嘿,人家可是看不锈钢和老史的面子,咱是星星跟着月亮走——沾光不小。
       黄安村口我们下了车,谢过那对夫妇及其家人,我们背上包向前走去。黄安我在以前的贴子中已多次提到,是个很有特色的小山村,据说常有人来此摄影、绘画,不过只是听说,今天还是第一次见到来此写生的人。


黄安村,正在写生的人




我们穿村而过




这株老树、这个门楼,相信很多朋友已经很熟悉了



        这个假期,我本想继续纵走太行,走我以前两次走却没走通的路,老史想走杀九陀,在我的“威逼利诱”下老史只能“从良”,不过我也留了活口:先走栏头起,到拦头起后视情况再定,这叫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穿越,万变的是路线。

       连问两个老乡,问清了要走的路线:去拦头起要走城沟,过城门就是山西,下去就是拦上头起。我们自信的向沟里走去。老乡说3、4个小时就能到拦头起。老乡3、4个小时,我们走的慢,5、6个小时应该够了,现在的时间是11点,只要不出意外,5点前我们能下到拦头起, 补上水后继续往前走,天黑前在沟里寻地儿扎营,这样可以为明天的穿越多争取一些时间,明天是个关健,拦头起至小鱼的路上次我们就没能走通,用老乡的话说:下山的路很难找。这次我们能不能顺利的找到路,也很难说。







    脚下是滚滚的乱石,急急的赶路我们,走在上边难免有拌蒜的时候,不过别担心,咱有保护神,这次出行,我没有带我用了10年的LEKI登山杖,而是带了一对威海鲁滨逊公司生产的碳杆登山杖,感觉它的最大优点就是轻,两根杖和一根LEKI铝杆杖的重量差不多,至于它的其它优点或缺点,俺要在以后的使用中慢慢体会。你要是关注这款登山杖,就请关注俺以后的游记,有了新装备总是要秀一把,不管优点还是缺点都要和朋友们分享一下。

       登山杖好处多多,咱在此就不用说了,朋友,如果你还没有登山杖,那就赶快买一根吧,当然最好是一对,至于牌子,太多了。但我劝朋友不要买那种太便宜的,一分钱一分货,这句话没有错。声明,俺这可不是广告,

       说到登山杖还有一个小花絮,老史中秋节出行时把登山杖丢在乘坐的平石快客班车的后备箱里,因为没记住车号,无从寻找。他的登山杖也是LEKI,虽说也用了10年了,但比我的LEKI新的多,心痛的老史好几天睡不好觉。这次出行,我们本来先上的是6.40发车的那一班车,但开车时售票员说我们没经他剪票,现在车超员,让我们下去一个,他妹的,我们上车时问包放哪儿,你们(站在门口的人,闹不清是司机还是什么人)让我们放后备箱,我们放好包上车时门口没人剪票,现在你超员了怨我们么?算了,不跟你一般见识,我们走。当我们背着包走到下一辆车跟前时,那个售票员又追过来喊我们回去坐他的车,MD,把我们吆喝过来吆喝过去,你当我们是小孩呢,不去。我们打开这辆车的后备箱准备放包,“登山杖”,一根红色的LEKI登山杖赫然出现在眼前,正是老史上次丢的那一根,阴错阳差,我们上的正是上次坐过的车,老史失而复得的登山杖又回来了,高兴的老史双手捧着登山杖就是一阵长吻。事情有时就这么巧,幸亏、幸亏我们上第一辆车时没人剪票;幸亏,幸亏那辆车超员后我们大度的下了车;幸亏、幸亏我们没有象小孩子那样又被那个售票员吆喝回去。只要其中一个环节有变,这根登山杖就将和老史失之交臂,以后再想找回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我的新登山杖



       几分钟后,我们意外的看见一堵城墙,高约3米,厚约4米的一堵城墙,从规格看它很象是明长城。这一带的山里的确有长城,属内长城的一部分,但它都建在河北山西交界处的山脊上,这儿才刚刚进沟,怎么就会有长城呢?不是长城它又会是一道什么墙? 后来老乡说这是抗战时阎锡山抗击日寇的工事,我个人认为不是,抗战事起突然,阎老西哪来的及修这么好的工事,要说是抗战爆发前,他长期统制山西时修来用于防备其它军阀的倒很可能。朋友中有考古的没有,快来研究研究,我这个判断对不对。





     再往前走,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座奇峰,它颇象一手掌,有人说它是五指峰,左边那个小尖尖是它的大姆指,我说不对,它是六指山,左边的小尖尖不是大姆指而是多出来的第六指,那它的大姆指在哪儿呢,呵呵,它的大姆指在手心那儿弯着呢,朋友你看出来了么?




拉近点您再看,这回看清了么?



还有人说,加上右侧的山,它象一个双手合胸的胖老僧,您看象还是不象呢?反正我看也象。





       渐渐的,脚下的草越来越多,这条沟里只有沟口有少量梯田,里边再没有庄稼地,老乡很少进来,荒凉也就不稀奇了。





一条岔沟



我们要走的沟,看着很幽深的样子



初见的红叶



       路越走越荒,看的出好长时间没人走了,我们不禁的有了一丝担心:我们能找到翻山的路,顺利的穿到拦头起么?







     老史一边走一边玩手机。“兄弟,攸着点,看俺,一进山就关了机玩失踪,让他们找没处找、寻没地儿寻”




一个小水洼,关健时候能救急



     标,醒目的路标,不同的路标证明至少有两支“队伍”走过这条路,看到它我们更坚信自己的路没有走错




    随着路标的出现,路开始了急剧的爬升,脚下的路底子不窄,但年久失修好多地方已经被冲毁,加上阴湿潮滑,走起来并不轻松,此时两根登山杖的优势更加明显,多一条腿怎么也比少一条腿稳 。何况俺是四条腿呢,俺蹭蹭蹭的爬在了前边,不锈钢在后边喊:“咱吃饭吧”|“太早,等会儿财吃吧”,老史回答。“你8点半才吃早饭,这会儿赶情不饿,我和龙哥5点吃的饭,早饿的不行了”, 不锈钢反对道。“再走走,找个平地方,这会儿连个坐的地方也没有”,我回答说。说真的,我也儿真的饿了,5点到12点,7个小时了,何况早晨还没吃饱,只是简单垫了点。但此时的路正坡大路窄,别说坐,连卸包的地方都没有”。




      上升路的拐弯处终于有了一小片平地方 说平只是相对而言,其实并不平,但坡度缓的多,形成一个一平米多的小平台,还有自然的台阶可坐,我卸了包回头说着,“就在这儿吃饭吧”。“我真不想走了,一步也不想走”,不锈钢说道。“上来吧,这儿平,能坐”。此时能坐就是一种奢嗜、一种幸福。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outdoor/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