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这是一条计划内的路线,这段穿越我本来想在端午节时走的, 但那次没能找到伴,活动只能取消。 这是一次意外的行动。端午节后我多少有点心灰意冷——过节都没能成行, 平时的周末就更不好说了,于是一连两次我都是一天的活动,美名其曰“休闲行"。节后7、8天,铃铛突然与我联系:想出去走走,还不想只在周末走两天。求之不得,但孤男寡女,两人探路有点不便,最好再有两个人。“可以,只是不是周末不好找伴。你找人吧,只要再找上一个就行”。美女就是美女,其媚力我是自愧不如,绝对的不如。很快,就有人来电话询问出行的情况,很迅速的就凑足了6个人。6人,我喜欢的人数,探路活动的最佳人数。 出行的时间定在了6月13日,周5。参加的人员有铃铛,草原孤狼,海天一色,涵冰,奔雷。多是一起出行过多次的老熟人。孤狼虽说是第一次见面但也早有耳闻。 穿越路线示意图 上图中,虚线为计划走的路线,实线为实际走的路线,蓝、绿、红分别为D1、D2、D3天的路线 这是我纵走太行计划中的第16次出行。按我最初的设想,我们此次应从距碴马不远的马圈附近上山,沿晋冀两省边界向北走,过西沟寨、花果山,最终从猴吻或石家塔下至滹沱河畔,这是一条理想化的穿越路线。但5.1那次穿越时,我发现这一带的山多断崖,山脊很难走通,或者说根本走不通,而从碴马坐车回出来时那条沟却很漂亮。回来研究路线,从卫星图上又发现马圈一带的山多已开矿,被挖的千疮百孔,甚至有大路一直通到山顶附近,这样的地方走着没劲。所以我决定不走马圈了,改走新开村上山,起点也由碴马村改为前湾水库处。这样能顺便走一走那条漂亮的沟。 从卫星图上看马圈一带,山被挖的千疮百孔 我们要去的地方地处两省交界的深山区,又不是旅游区,每天只有一班车,早晨出来,下午回去,这样的车,我们不赶趟。我们只能乘坐7点10分北站去驼梁的车,小觉下,再包车。这是最省时间、花费最低的方案。 石阎路温塘至古月段是最爱堵车的路段。过去曾多次在这段路遇上堵车。这次也不例外,过温塘不远,我们又遇堵车,交警指挥我们拐下石阎路,拐上一条乡间小公路 。没想到这条单行线的小公路堵的更历害。 乡间小路上的车龙 随着僵硬的车龙断断续续向彰前移动,过大米峪,发现前边的石阎路已经打通了,而我们还被堵在小路上,这可好, 我们只能看着已经开通的石阎路兴叹。原想饶小路能快一点,结果事与愿违,反倒耽误了时间。这叫什么?欲速则不达也。 小觉镇,我们以100元的价格包了一辆小面。以车代步20公里,前湾水库很快到了。说是水库,其实只是一道拦河坝,坝的上游本应是一湾清水,现在却是一片和坝顶一样高、平平坦坦的沙地,唯独不见一滴水的影子。其实顺沟稍往上一走就有水,水还不算小,只是整个库区已被砂子淤平,水流到这儿全渗入地下了。对此,司机和我们只能相互呵呵一声了 我们的穿越从这儿开始,此时的时间是11点40。看地图估计,由此到新开庄那条沟的沟口,也就是南营村大约4公里, 4 公里,抬腿部就到,小意思了。 准备上路的队友
如果说,前湾水库处的山还只是山势平平的话,拐过一个弯,走过脉道岭(一个只有一户人家的小山村)后,两侧的山突然象变了一个风格一样,口说无凭,照片为证。不过俺的相机,俺的技术,再加上天空中弥漫着的那层雾气,好的风景没能拍出好照片,不但不出彩,甚至可以说是糟蹋那些风景了。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一些记录,各位看客管中窥豹吧。 路渐走渐低,渐渐的几乎与沟底平齐。时间已经12点多了,该寻个地方 吃饭了,可这一路上楞是不见一个荫晾。沟中出现了一个小桥,一个5孔桥,一个很普通的便桥。干脆,咱钻桥底下吃饭吧。又有荫晾,又守着水,何乐不为?
我们用餐的小桥
简单午餐中的队友
继续上路,走不远又是一个山村。我带的谷歌地图上,过脉道岭后的第一个村是黄龙洞。所以我认为这个村叫黄龙洞 听到狗吠,两个老乡从家里走出来。“你好,这是黄龙洞么”?“是,你们去黄龙洞”?老乡说的黄龙洞是山上的一个洞,据说洞并不深,只是崖壁上的一个大凹陷,崖下有两个水潭,传说潭中分别住有一条黄龙,一条黑龙。黑龙经常为非做歹,为害一方。后黄龙在一个放羊人的帮助下战胜了黑龙。百姓为感激黄龙和羊倌,在水潭旁建了黄龙寺和羊倌寺,后来逐将此处称为了黄龙洞,山下的村子则叫成了黄龙洞村。 我们并没有去黄龙洞一游,与老乡打过招呼后,我们匆匆的告别了这个小山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路边那座长长的石头楼,这座石头楼建于40多年前,长有26、7间屋子,足足百米。在那个年代,如此长的一座楼,别说这深山区的小山村,就是大平原上那些成千上万人口的集镇,甚至一般的小县城里也不多见。 回来后看百度地图和天地图,才知道这个村子不叫黄龙洞,它的名字叫土窑。老乡也许只是随口那么一应,可这样一来,我更认定它是黄龙洞村了。 走出土窑村
土窑村边的山
山上的景色
这个东东象个什么 ?
这个东东又象什么
山越来越巍峨,一座座石峰拔地突起,其锷直剌云天,颇有黄山的气势。几个队友一路走在前边,唯有我边走边拍,一路落在后边。
赤壁般的山岩
又一个山村出现在视线中。这个村子才是真正的黄龙洞村,可我受谷歌地图的误导,加上土窑老乡的随口一应,特别是这个村里还设有南营村村委会,所以更加误认为这个村是南营了。 黄龙洞村旁的山上有一条带状的滑坡区,滑坡带从山脊直达山脚下,面积之巨大。使的它很远很远就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大家边走边讨论:这片滑坡是自然崩塌还是人为开山造成的?争来争去没有结果,列位看官,您又认为它是怎么形成的? 村边,无处不在的防火宣传标语 想象一下, 这个石上的纹路象个什么
黄龙洞村边的有一宅院,风格古仆雅致,与常见的山村院落很不一般,显示出主人与众不同。它的主人什么人?是学富九车的文人墨客、还是腰緾万贯的富贾大户?我很想弄明白。可我们走过这个小山村竟然没看见一个人,甚至连鸡鸣狗叫也没有听见一声,怪、有点怪,怪、真的怪,要知道,这个村并不是废村。看样子还住有十户八户人家,要说现在正值中午,老乡们正在家里休息,路上碰不上人还情有可原,可连鸡呜狗吠都没有就太不正常了。 现在需要说明一下:这条沟里,从脉道岭以后的几个村,都属平山县杨家桥乡下辖的南营行政村,包括土窑、黄龙洞、南营、碴马等自然村,我们要去的新开村也曾经是南营行政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如今已彻底废弃。还需要说明的:南营行政村的村委会并没在南营村,而设在我们刚刚走过的黄龙洞村,这点,更加深了我的误解。
设在黄龙洞村的南营村村委会
最后修改于 2014-06-23 15:01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outdoor/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