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秘径一路向北,走太行百折不挠—纵走太行之16 (8)

2014-06-28 13:39 阅读(?)评论(0)
一行人无可奈何,我们只能选择回撤。然而,令人泣笑皆非的事又发生了,我们找不到来时走过的路了。6个大活人,刚刚走过的路,怎么就找不到了呢?真是废物到家了。我们没头苍蝇般的又在山坡上乱转开了,还不错,时间不长,我们找回了那条路。
  时间快到正午了,我决定,不走牛圈坪了,直接回串上,下小岭、大柳树,走九里铺或、四里铺回家。现在分析,我下沟探过的那条路最可能是下山的路。问题是,我们并拿不准这一点,就算我们拿的准,就算那条路真是下山路,就算以后的路非常顺利,我们不再因找路耽误时间,我们下到牛圈坪,再赶到石家塔也赶不上车了。我们得包车回家,牛圈坪这条沟里只有两个村庄,小岭那条沟有4、5个村庄,牛圈坪属于山西,小岭属于河北,不论从哪里一点考虑,走小岭都更保险。
主意忆定,剩下的事就简单了,大踏步的后退吧。


走在返回的路上


返回路上,铃铛在发废,踢一个枯朽的树桩,这个垭口下边就是我探路时地面有过膝深的落叶那条
岔沟



下了这个坡,就是我曾下到沟底探路的垭口


我们很快翻过了老梁说的垭垭,这次我们没有象来时那样一直走大路,而是走小路下山,小路只是很短一段,最多只有一里路长,还没过瘾就走上挖矿的大路了。


走在下山的小路牌,旁边不远就是挖矿的大路


  差几分钟1点时,我们回到了老梁家,我们之所以又来麻烦老梁,是为了在他家补点水,今天不象昨天,我们每个人备水都不多,折腾了一上午,带的水基本上喝光了。
  简单午餐 ,迅速的吃过饭,我们再一次告别老梁,二次上路了。




串上村东的沟,崖墙就是河北山西的分界


下山的路是近年为开矿在山坡上挖出来一条路,下降坡度很大的一条盘山路


 半个小时,我们下到了小岭,小岭属河北,是这条沟中河北界内最偏僻的一个村,紧临两省分分界。房屋沿沟两侧分布,大约20来户人家。象大多数山村一样,如今的小岭村多数村民已搬了出去,只有不多的几户人家故土难离的坚守在那里。


走进小岭村


小岭村的老房子


仍在使用中的碾子


村西口的沟边有一水窑,这应该是小岭村的水源,在这儿,我们意外的看见两个小姑娘,两个正在打水的小姑娘。这年头在山里,,即便交通方便的山区,也只能见到上岁数的老乡,看不到年轻人,象小岭这样偏僻地小山村,能碰上这样的90甚至是00后,颇让我们有点意外。




出小岭鞹东口有几处值的一提的景观——奇石、瀑布


小岭村村东口驻足


回看小岭村


高10来米的石柱


几十米高的瀑布,可惜的今年天旱,断层处没有一丝水流


这个象什么,石兔?石龟?还是......


出村不远,我们在村里碰见的那两个小姑娘抄小路赶了上来,并很快超过了我们。交流中得知,穿黑衣的小姑妨娘是九里铺人,另一个是她的同学,小岭人。她们今天要一起回九里铺,坐明早的班车上学去。
两个小姑娘连蹦带跳的走的飞快,把我们的速度也带快了。




快到大柳树时,两个小姑娘拐下了沟。“你们走的是不是近路呀”?铃在后边问她们。“不是,我们下来玩一会儿”。
你们玩吧,我们还要赶路。没想到,过了仅仅不到10分钟时间,在大柳树,这两个小姑娘又一次超过我们。这是后话。




大柳树到了,与其说这是一个村,还不如说是一个矿山更贴切,大柳树周边,转着圈的全是开矿的。




山路弯弯,当我们走出大柳树时,前边的两个小姑娘已不见了影子。这俩小姑娘,好象在有意的避开我们,我们头上并没有刺着坏人两字呀,为什么要躲避我们呢?
  大柳树到九里铺不足2里,路虽然没有硬化但非常平坦,说话之间,九里铺到了。


走在大柳树到九里铺的大路上


2点55分,我们走进九里铺。九里铺是个较大的山村, 全村有百十户人家,400来口人。和我们来时走过的南营一样,同属于平山县杨家河乡。老乡说下午没有班车,要回县城只能包车。“哪儿能包到车”?“往前走吧,前边有个二层楼,那儿是个小卖部,那儿能找到车"。


奔雷在看什么 ?


九里铺一大怪,废屋里边种着菜


曾经的九里铺小学


  差1分3点走到九里铺小卖部处,我们请老板娘帮我们联系车,老板娘连着联系了两个人,人家都不接这个活,多加钱都不行,用老板娘的话说:人家说了,这么热的天,不跑了。奔雷讲话:不是钱的事。无可奈何,我们只能联系来时我们包过的那辆车。
4点多,久等盼久的车终于上来了。到平山已经6点半稍多。平石快客的末班车是7点,我们赶上了倒数第二班车,转盘处又等了10分钟的客,直到差几分钟7点才正式上路。随着车轮的驶动,我们的心终于安稳定下来了。
再见平山。我们还会再来的



  最后修改于 2014-06-28 14:00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outdoor/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