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山林孤独行——14.6.30五峰山小遛腿(2)

2014-07-06 09:50 阅读(?)评论(0)
沿沟上行,脚下的路非常宽,也非常的明显.看来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从这条路上走过。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驴友。不可否认,走过这条路的也不全是驴,其中不乏假驴、伪驴,五个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齐,这个道理谁都懂的。




走在路上,我发现了一个怪现象,自从过了那个小水库之后,这条沟里不断有砍倒的小树,开始被砍的树还很小,只有两三公分粗,渐渐的有的倒树已经象胳膊般粗了,这些树几乎全是从半截腰砍断的,让人感到非常可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树不是砍倒的,而是用小锯锯断的,是什么 人放倒了这些小树?他们出于什么目的要伐掉这些树?开路?那些树根本不碍走路的事,用材或当柴?那为什么要留下那么高的树桩?为什么 不把砍倒的树身子运走?究竟何人所为,我百思不得其“姐”,连它妹子也没得到。




继续前进,我发现沟底有了断断续续的流水,原来这条沟里的水还没有完全断流,只是水太少了,流不到下游就渗没了。就在这时,我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从这儿往右上山坡,翻过山脊就是五峰山的正门,那条路也是过去常河-梁家庄间的村道,很好走的一条村道,我曾走过一次。今天我不会再走那条路,我要从这儿往左拐,经那座废弃的石屋登五峰山


从高处看通向梁家庄的那条村道



左手也是直接拔梁子的路,路上同样做有很多路标。顺着它扶摇直上,我很快就登上了山脊的垭口,一个很明显的人工开凿的小垭口。下边就是沿瀑布过来那条沟。顺路下去会有一座废弃的石屋。那个地方,我和飞熊曾经来过。只不过那次走的不是这次这条路。


山脊上的垭口,明显是人工开凿的垭口



从垭口处看五峰山



从山脊上看对面的沟


顺路稍做下降,我很快就来到了那座弃屋处,那组建筑共有三间正屋,一间小偏屋,还有一大一小两孔储物的石窖,从建筑的样式来看,它不象一个废村,象是过去生产队时期留下的集体建筑。
我在此休息了20分钟,两个烧饼下肚后又上路了。


废弃的石屋



弃屋的内景



弃屋旁的石窑



另一孔小石窑,窑顶已经有塌毁现象



离开弃屋,继续沿沟上升,沟两侧有一片片废弃的梯田,这就是为什么在这半山之处突然会蹦出一座弃屋的原因。
沟越来越陡,路越来越小、越来越荒了,完全不象之前走过的路那样成熟了,更有的地方处处象路,处处又不是路。还好,前人做下的一个个路标,我可以省却找路的辛苦。要不我怎么说对那些路标又爱又恨呢。




当沟变的不明显时,我的面前出现了石海,大块大块的乱石形成的石海。在太行的浅山区,这样的石海极少见。 根据海拔、根据周边的地形分析,这片石海不是冰川运动的产物,而是山崖崩塌形成的滚石区。
走在石海处,很容易让人想起箸名的太白石海,所不同的是,太白石海的石头上斑驳的苔渍很多,证明其年代更久远,而这片石海没有苔渍。




穿过这片石海,沟突然收窄了,窄的几乎不可能顺沟上行,若非小树上有一个个路标,我肯定不敢再顺着沟往上走,因为沟底并没有路,根本没有路。
顺沟走了没多远,最多来过10米8米,路标向左侧
不可能有路的山坡上拐去,常河-五峰山路线上最艰难的一段爬升开始了。


路脱离沟底处


攀升,急剧的攀升,四野静静的,视线中没有一个人影,耳边也没有一点人声,有的只是略带嘶哑的蝉鸣声,那声音或轻或重、或大或小、或远或近,让我分不清它究竟是我的耳鸣还是山知了那不知疲倦的长鸣。


前边的五峰山



回看走过的沟



山坡上的绒花树



渐登渐高,现在,由五峰山下猪圈的那道山脊已完整的展现在视线中,那是一片漂亮的大草坡子,漂亮的你走到那儿就不舍的再往前走,恨不的躺在那儿美美的睡上一觉。不过眼下那片草坡还没返绿,还是一片黄褐色,旱呀,真的旱呀,不知什么时间那片草坡才能返了绿,那时那片草坡的景色会更美。
草坡上有清晰的小路,沿路缓缓上行可到猪圈村,顺右边的缓沟下去是则白果树,朋友,如果你还没去过,可以一走哦。




再看五峰山



记忆发生了混乱,我以为很快就能与前边看到的那个大草坡上的去猪圈、白果树的路汇合。我一边走一边思考 ,到了路口是继续北上,登五峰山,去五峰山门坐车回家。还是往南拐,下猪圈或白果树,回常河坐车。然而事情愿违,想象中的路口迟迟不见出现。




这段路上拍的石景



还是常河方向,左手的沟是我这次走的沟,右手的沟我还没走过



再看那个大草坡



再看五峰山




  最后修改于 2014-07-06 10:25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outdoor/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