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同伴在那儿疯,我穿出松林向更远处走去,我想登上一个高点看一看。大草原的另一侧是什么景象,然而,我向前走了很远,看到的仍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最终我灰心了,转回过头来向回走去。当我和同伴们会合时,大家已做出了决定:继续向前走而不是就地扎营。这正合我意。
重新背上包,我们继续向北走去。 路遇的羊群,还有一只可爱在的小狗狗 有羊群就有放羊人。众所周知,户外活动中,我们是最希望的就是碰上牧羊人,探路活动尤其是这样,牧羊人是山里的活地图,他们不仅是我们最好的向导,也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想知道的一切,牧羊人差不多都知道。因此,不管哪一次活动,只要碰上牧羊人,我们都要向老乡搭讪几句,即便不请教路线,也会搭讪几句,就象遇上了老朋友一样。 牧羊人告诉我们,去桌子石,要沿饶城路(指环饶核心景区的大道)向东走,然后再顺沟向下走,过果塘庄就是桌子石。老乡还告诫我们不能钻林子,穿林子容易转向,甚至可能遇上断崖,饶来饶去的费尽力气却走不出去。 老乡说的正是传统的穿越路线,我最开始的计划也是那么走,但我现在的计划变了,前边说过,这次我想走左边的沟,顺沟下桌子石。这样虽然稍饶一点远,但风景可能更漂亮。当然,那只是我的猜测,是否真的漂亮就不得而知了。但漂亮不漂亮,我都想那么走一回,你不亲口尝一尝,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 告别老乡,我们继续向北走去,视线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石,我不停的拍照,又一次远远的拉在了最后边。要知道,我之所以不走传统路线,要饶一个远走左条沟,就是为了这些石头,现在真的见到它们,你让我怎能不拍照呢?不过我只是瞎照,我即非色驴,更非摄影家,我即没时间等光线,也没时间去选取理想的角度,我只能边边拍,到此一游式的拍下我看到的一切。 草原上的奇石 石上的灰鹊 远处的石林
走不多远,前边又一个牧羊人,记不清这是我们今天碰上和第几个牧羊人了,应该上两位数了吧。老乡告诉我们:从这儿往下走,用不了多一会就能下沟底,他们每天放羊都这么走。“我们想去桌子石,走这条沟能走通么”?“能走通,就是不好走,全是乱石。你们去桌子石干什”?“我们晚上想在桌子石扎营。下边沟里有水么,如果有水,我们走不到桌子石也行”。“你们可以去我们村么,我们村有水“。“你们村在哪儿”?牧羊人一指对面的山梁,"不远,就在那儿,半个小时就能走到"。"妈呀,去他们村要先下到沟底,再上升100多米,我们可不想费那个劲。 还是草原上的石
告别老乡,我们向沟里扎下去。虽说是牧羊人每天都走的路,路并不大,但踩的非常成熟,也很好走。正象老乡所言,我们很快就下到了沟底。 沟的对面,平缓的脊顶上有一个小山村,那就是牧羊人的家,我们刚才碰上的那几个牧羊人,全是那个村的人,那个村有个怪怪的名字“歇心庵”。淡淡的雾气下,我们只能模模糊糊的辨别出那有一个村,其它的就看不清了。 脚下的沟 山坡上的石老人,他默默的坐在那儿,少说也有几万年 由于不停的拍照,我又一次掉队了,这次拉的没有200米也有150米,好在这面山坡视线极好,前边的队员不论走多远都在我的视线中,用那句什么话叫:一切尽在掌握中。 飞熊他们停下了脚步,卸了包在休息,待我走到跟前才知道他们想在此扎营,说实话, 这个地方有坡度,做营地并不太理想,,睡觉时会向下出溜;说真的,此时的时间还不到4点,这个点扎营有点太早,我并不想此时扎营。但飞熊说再向下走怕找不到更好的营地。既然不想走了,那就扎营吧,反正今天已经比预计多走了一截路,属于超额完成任务了。让我没想到的是,随后的几天中,我们几乎天天在4点就开始扎营了 由于刚刚4点,扎营后我们的第一动作就是晒睡袋,这对我来说还真是第一次,对于习惯于急急火火的赶路,紧紧张张的扎营,匆匆忙忙的晚餐的我来说,真是FB走一回了,FB的感觉原来也是这么好。
没事晒着太阳玩手机的人,有信号真幸福啊
最后修改于 2014-08-20 22:50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outdoor/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