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ER多特AIRCONTACT (穿越系列)65+10L男款户外登山包体验测评 7

2014-09-19 08:51 阅读(?)评论(0)
昨天发了此文,但不知为何没有成功,幸好保存有部分底稿,编辑重发

五、野外体验

   包是最重要的户外装备,不论你是攀登高海拔的雪山,还是穿越荒无人烟的野山,或是普通的宿营,哪怕是旅游, 是城市休闲,都离不开或大或小的包,我们很多人出行时往往不止一个包,比如登山包+腰包(或摄影包)。包的作用很简单,它唯一的用处就是把你出行需要的所有的物品装进去,以保障你在出行中的衣食住行乃至吃喝拉撒。有谁敢说自己不带任何包就能上路呢?没有一个人敢那么说。
    作为一个实用型户外的装备,一个包的好坏不是在室内测评出来的,而是在野外背出来的,用句文明词,是在野外体验出来的。
    收到包后的第7天,2014年9月5日夜,我的体验之旅开始了。

体验内容:Deuter多特AIRCONTACT (穿越系列)65+10登山包的实用性,舒适性、抗糙性
体验地点:河北琢鹿县-北京门头沟区
体验路线:小五台山涧口段至北京东灵山间的穿越
体验时间:2014年9月5日19点55分出发,10日2点25分进家,共计102小时30分钟


放在火车行李架上的Deuter多特 Aircontact 65+10 登山包


由于是4 天的活动,由于对穿越中途能否补给食品没有把握,由于计划第二天、第三天的营地分别是西灵山和东灵山上,需要背水上山,所以这次出行背的零零碎碎不算少,计有:
帐篷——北山狼单人帐1个,地布(2X1.5米)1块
寝具——天石牧场羽绒(450克)睡袋一1条、普尔兰德铝膜防潮垫—1个、铝膜地席(1.8X1.5米)1张
炊具——炉头一个、扁罐(350克)1个、火枫套锅一套、防风板一个、筷子一双
衣物——冲锋衣裤(凯乐石)1套,秋衣1件、备用裤子1条。换洗袜子一双,市售羽绒马甲1件
灯具——FenixE35小手电1个
雨具——ACME户外雨披1个
食物——馕5个、挂面1封(500克)、双汇趣味肠1袋(85克X5)、压缩饼干(125克)1块、月饼3块、苹果3个、黄瓜3根、洋葱头2个、水果粮10块、生花生约200克、干菜1袋,炸酱一瓶(约350克用800ML水瓶装)。
水具——鸭嘴兽水袋(2L)1个、2L饮料瓶1个、0.55L矿泉水瓶2个
其它——登山杖(鲁滨逊)1对、傲士游赤足鞋1双护膝一对、卫生纸一卷、充电宝1个、地图4张(A4纸)、小绳2根

另有药品盒、山瑞头灯,相机、手机、备用电池等装在腰包里。


装备全家福,本想在野外宿营时拍的全家福,因三天的宿营两天赶上下雨,最后一天又扎营太晚,早晨急于上路都没拍成,只能回来后在家里模似补拍


    走出车站,咱先来一个体验:立包不倒。一个包,能平平稳稳的戳在那儿不倒就是优点 当然只是之一,是优点之一。包能戳在那儿不倒,你就可以从容易的打开顶包掏东西,特别是中午路餐,方便多了。 有的包就立不住,怎么立也立不住,一撒手就倒,那样的包不好。


立在下花园车站广场上的Deuter多特AIRCONTACT (穿越系列)65+10L登山包


正式穿越前,扔在公路边上的包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这次体验中,Deuter多特AIRCONTACT (穿越系列)65+10L登山包的扩容部分没有用完,还有一定余量。如果我带的不是450克羽绒睡袋,而是1条棉睡袋,这个包也装的下那样扩容部分基本就用完了。。

   需要指出的是,我用的防潮垫是一个铝膜垫+一个铝膜地席,这两样占据了包差不多1/3的地方,如果换成充气垫,立即就能省出很大的空间,即便用350克的棉睡袋,也不需要扩容,相反,还会有多余的空间。




    走在路上,感觉Deuter多特AIRCONTACT (穿越系列)65+10L登山包我随身性很好,腰带、肩带等即柔软又有力,包裹性很好。不象我的另两个包,一个感觉就硬掘掘的,另一个包虽然摸着并不硬,但背的时间长了就会卡的跨骨处有点痛。




第一次休息时,扔在石头上的包


第二次休息时,扔在草坡上的包


    这次穿越,地形复杂、路线恶劣。走的部分路段已几十年没有人走过,路完全被大大小小的树忽死了。人要从茂密的林木中钻,从树木的枝干间挤,甚至多次从伏倒的树下钻爬,身上的登山包无数次的与树木的枝条蹭挂摩擦,登山包面料的强度及耐擦挂性得到了较好的体验。


穿过灌木林


    一次次的钻,一次次的挤,一次次的歪斜着身子甚至趴在地上才能通过,在腰身的不断扭曲中,包的上盘始终与我身体保持着一致,没有明显的左右摆。而包的下段由于有鱼鳍式旋转腰带,在我扭动腰躯时感到相对的灵活一些,不管身体做出多大幅度的动作,没有感到活动受限或吃力。


钻密林


    雾是探路的大忌。第一天,我们在雾中顺路下了一条沟,本以为既然有路下沟,顺着路很快就能走出沟去,没想到那是一条死沟,路下了沟又拐上了另一侧的山梁,消失在山梁的密林中,白白的浪费了几个小时的体力的结果,我们没能走到计划的营地,只能在天黑前退回沟底,扎营在一处缓坡上。

    一夜淫雨,拔营时才完全停了,抓紧时间出发, 树上草上全是水,今天要打上防雨罩。


第二天出发前,我看着雾气蒙胧的沟在沉思


    上路时的时间是8点02分,我们想早点出发,想把昨天耽误的时间补回来。

    从昨天走丢路的地方继续找路,几番周折后路是找到了,但前边的路更难走。一条很清楚的路,却完全被树木拦封死了,人要不时的钻,简直就是一场摸爬滚打的战争。可怜我的老腰,可怜我的新包,这可是她的处女行啊,就这么折腾她,用蹂躏、糟蹋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中午午餐时,照片可以看出,防雨罩上蹭的全是黑。幸好太阳早已已出来,树上的水干了,否则的话,她的面目会更惨。从昨天到今天 ,我的包,还有防雨罩经受了严历的考验。





   反复的丢路, 又反复的把路找回来,经过一上午折腾,我们在下午1点多时找到了一条下沟的小路。2点半下到了有大路、有放羊人的沟底。走上大路后我把防雨罩摘了,为的是让以外挂形式打在包外的湿漉的外帐和地布能接受到阳光和风,能干的快一点。


这是下午3点多,走在公路上的照片,湿淋淋的外帐、地布都打的外挂


因为找路下,我们耽误了几乎一整天时间,第2天晚上才到达计划第一天的营地,,我们没在村边扎营,而是往前赶了一段路,为的是能补回些损失的时间。


下午5点多,饶过沟中的木栅栏,下边是一小断层


  最后修改于 2014-09-20 09:07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outdoor/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