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ER多特AIRCONTACT (穿越系列)65+10L男款户外登山包体验测评 8

2014-09-20 09:41 阅读(?)评论(0)
   由于“迷路”,前两天我们耽误了太多的时间,原定一天走完的行程我们两天才走完。第2晚扎营在南杨木林东边的沟里。雨中扎的营。

   为了晾帐篷,第3天早晨出发的稍
晚,8点20多才上路。这天上午的行程比较简单,翻过红砂岭,下牌楼沟,然后走5公里公路到高庄子,与前两天的艰苦相比,这简直是一场饕餮大餐般的享受了。


走过下红砂岭的小路上


牌楼沟休息时,我的包靠在老乡的院上


包底上沾的土


中午12点,高庄子休息时


    第3天的重头戏是登灵山。灵山在河北涿鹿县境内,被北京驴友称为西灵山,河北北京交界的东灵山却喧宾夺主的被称为了灵山。这就是话语权的重要性。
    灵山共有三个尖,主峰因有古代长城又称石城,是河北的第3高峰,海拔2420米。石城西北的副尖高2380多米,此峰又被北京驴友称西灵山,石城的西南另有一尖,比西灵更低一些,但其高度也超过了2300米,有人将之称为南灵。
   高庄子村东有一条大沟,登灵山就走这条沟,开始的路是10里三马子路。
    为了抢回一些时间,我决定在高庄子租一辆三马子,以车代步10里路。于是,我的包又经受了一次新的考验。不是一次,是1.5次,我们刚刚把包装备上车,老乡说那个车没劲,得换一个车,于是又重新装了一次车,那可是面料与钢铁的摩擦啊。
    

三马子车上的Deuter多特AIRCONTACT (穿越系列)65+10L户外登山包,包的正面与车箱的带有砂土的地板直接接触


以包当座的我


下车再看我的登山包。天呀,这是我的新人小多特么?我怎么都不认识她了?我的小多特被糟蹋成这个样子,看着真让我心痛,但体验么,就要体验各种场合、各种环境,这样才有代表性,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次体验 ,我只能打掉门牙往肚子里咽,豁出去了。





攀登西灵途中,当然也少不了穿灌木丛,钻树林,但由于那段子时间队员们距离拉的较远。没人有照相。照片都是走在草地上的,好在前边已经有过很多钻树林的照片,足能说明问题了






登顶西灵了,带着喜悦留个影,再把包卸了休息几分钟



   连续几个小时的大坡度的爬升,快速的冲顶,让我汗如雨下。要是以往,后背的衣服早湿透了,今天,我背的是Deuter多特AIRCONTACT (穿越系列)65+10L登山包,是有拔热功能的背负系统,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我的后背。呀,真的不太湿,速干衣的后边只是局部有点潮,从照片上看都太明显,看来Deuter多特AIRCONTACT (穿越系列)的拔热功能真的不是吹的。与我以前背的两款包确实有差别。






    1个半小时后,我们登顶了灵山的主峰石城,此时已经是5点46了。
    西风正烈,直到此刻我才有了新发现:风吹过时后背有丝丝的凉意。看来这款登山包背负系统设计的通风通道的确有效,后背部分的确有比一般若包要多的空气在流通,怪不的后背的衣服不怎么湿呢。




等齐队友,下山时已经6点了,这个季节,最多再有一个半小时天就完全黑了。这个时间应该扎营了。
    按我原来的计划,我们第2、第3天会分别扎营在灵山和东灵山上。由于我们前边损失了一天的时间,如果我们此时扎营的话,明天登东灵再下山时间就太紧了,就很难完成 穿越到东灵的计划,所以我们决定改变计划,立即下山。至少要下到半路上再寻地扎营,为明天登东灵争取些时间。时间紧迫,立即下山。
    走过石城下孔涧那条路的人都知道,那条路的开始是一段侧切,接着就是几百米陡直下降,几乎是直线下降,用队友不锈钢的话说,那是一段让他腿颤的路线,是他玩户外以来为止唯一一条让他腿颤的路线。这样的路,对包的性能要求更高了。但由于急于赶路,更由于山路过于危险,在这段时间我没有让队友为自己拍照,只是在赶路中抓机会拍了几张前边的队友的照片。反正他走的路就是我走的路, 一步也差不了。 


侧切中的队友


艰难地的、小心翼翼的向下走着


天已经黑了,我们还有最后一段危险路段没有走完。下降中,不锈钢心惊胆战的观察下边的路径


    7点半,在天完全黑下来5、6分钟后,我们终于下到了安全的地段,走上了一条大路。本想连夜赶到孔涧,但我们可能是走错了路,沿着那条大路,我们走了两个多小时还没到孔涧,最终,我们在沟中的一片梯田上扎了营,当我们吃完晚饭,时间已经11点了。


夜色中赶路的我

  最后修改于 2014-09-20 10:25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outdoor/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