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太行之脊之——从北驼到歪头山,三个男人一只狗14年10.1里的故事 (8)

2014-10-16 09:31 阅读(?)评论(0)
   这一夜色睡的有点冷,450克的羽绒睡袋,把帽口完全收紧才感到“舒适”。早晨起来,地上的霜雪比昨天明显的增多。昨天大风,气温又下降了。

   
我们从百草驼向歪头山穿越的第4天开始了,同昨天一样,还是6点多起床,还是8点20出发,还是老王抢先一步上路。我们上路前,寒冰又把营地巡视了一遍,确认没有留下垃圾才开拔。小伙子好细心。赞一个。

   我们的首要目标是登上山脊,再继续沿晋冀的分界线向歪头山走。




检查完营地,最后一个上路的寒冰


    沿路向上攀去,看似不高的山脊真要是登上去并不很容易。开始路还清楚,但走上一条岔脊后路又乱了,视线中的路全是羊走出来的横切路。

    又是无路上攀,好在前边的坡比较缓了,好在我们的目标是上山脊,只要冲着那个山头一直爬就是了。




攀升路上,老王和寒冰不约而同的在打护膝


    重新走回到晋冀分界的主山脊上,沿纷乱的小路向前走着,路渐渐的往左靠去。我一边走一边不时的看地图,从地图上看,山脊在前边有个拐弯,省界并没有沿山脊向左拐,而是直接沿一短脊向北降了下去。我对前边的老王说:“别再往左走了,往右靠,上山脊,找路往下降”。登上山脊后老王回答:“下边没有路”。

    站在山脊上向下看,前边是个很大的下降,高度大约有200米,沟的对面则是一个很急的上升。按方向来说,我们的确应该从此处下降,翻过下边的沟再上对面的山坡。可问题是山脊的北侧根本看不见地图上显示的山脊,也没有路。视线内的陡坡上全是茂密的灌林,根本下不去,看样子我们只能顺山脊向左走,下到沟底再顺路上对面的山。

    越走越低,越走越偏西了。走过一段急降,当我们重新走回山脊线时,寒冰在后边喊开了:“龙哥,你看咱们是不是应该顺那个山脊走"?回头看去,我们刚刚绕过的山头北侧真的出现了一道不起眼的小山脊,它正是晋冀两省的分界线,是我们要找的那道山脊。这道小山脊,我们在刚才的位置根本不看不见。




    调回头来,贴着密灌的边缘边切边降,我们很快绕到那道山脊上,一路急降后,我们下到了垭口处。过了垭口我有些诧异,这个垭口处为什么不见阎锡山工事呢?这也是两省间的一个通道,阎老西没有理由不在此设防啊?纳闷归纳闷,诧异归诧异,我们没有时间研究这个,我们要继续往前赶路。

    垭口的对面是一座很高很险的山,从地图上看它的海拔在2100多米,它是我们从北驼一路走过来的第一个2100米以上的山,也就说,我们的前边将面临一个大爬升,它是我们今天的重头戏。登上那座山,后边的路将是以平切为主的路,那时的路会简单一些,轻松一些。


垭口对面的山


    从远处看,垭口的北侧似乎只有一座山,但登上一个山脊才发现,垭口和那座高山间还隔着一座山,路并没有一直向上走,没有象我们的愿望那样直接登上山脊线,而是逐渐降低,拐向了两山之间的缓沟,那条缓沟里有一条明显的路,那是一条开矿的路,只是已经废弃了。

    走上大路了,一阵连续的急行后,我们登上了垭口,垭口风景不错,它的对面是一条险恶的深沟,一条小溪在沟谷里跌成无数小瀑,可惜我们只能听峥涛天的瀑流声,却看不见瀑布的真容,因为沟里的植物档住了我们的视线,我们能听其声,却难见其容。

    用到现在,我的最后一块电池已经是第三天了,前边说过,此行我带了三块电池,第一块电池根本就开不了机,第二块电池照了不多的几十张照片也罢工了,从第二天早晨开始直到现在,用的一直最后一块电池,尽管省着用,但这块电池今天早晨还是报了警,因此今天上路后我一直没怎么拍照,生怕耗完最后一点电,再看到必照之景,看到不拍后悔的景时无法拍照,虽然寒冰说他的充电宝有电,午餐时可以让我为相机充电。但午餐以前呢?将近一上午,我只拍了不多的几张照片。现在,看到垭口处的关景,也忍不住还是多拍了两张。




    脚下的大路沿山坡向西拐去,老王顺大路上行,我和寒冰则沿沟向上,沟边有一条小路,时上时下、弯弯曲曲。我准备沿这条路向上走,上右侧的山脊。那道山脊的脊顶较缓,只要登上山脊,沿山脊线向主山脊走应该不难,

    我没能找到过沟的路,不断分岔的路又把我们引回到大路上了。老王得意的一脸坏笑,好象在说:该,放着大路不走,非要去找小路,失败了吧?

    我不甘心,极度的不甘心,站在公路边上向对面观察着。沟的对面是无边无际的人工松林,最多不过20年树龄的人工林,那些树不大,但树的密度很大,枝杈很低,没有路寸步难行。最终我失望了,彻底的失望了。“算了,还是走大路吧”。


沟底的小瀑


又一个小瀑


    漫长的大路让人几乎崩溃,半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走到了大路的终点——一个废弃的矿山,象巨大创口般的废矿山一片狼迹,让人心痛不堪。

    我们没能找到小路,好在这儿离山脊已不远,高度不足百米,坡也比较缓,这样的坡,没路也能走。我们钻进松林,拣树木稍稀处向上钻去。




    “路”很难走,前边说过,这片人工林树龄不大,枝杈很低,树种的还很密,,而且沿山坡的高度一排排的种,横切容易、上升难。钻来钻去,我们走上了一条路,但那路只是顺着人工林的树空平走,半步也不上升。疑惑中那路绕过了沟,它拐向了南。“不对,这路不对。咱们得往上走,不能再平切了”。“没错吧,前边都露出天来了,马上就上到山脊了”?“天虽然露出来了,但却越走越靠南,大方向不对,这样走下去越走离咱们要走的主山脊越远“。

    我们再一次分开枝杈向上攀去,没攀几步,我们已站在了山脊线上,这道山脊正是我想找小路走的山脊,那会儿几经寻找都没能找着路,现在路自动的出现在我们脚下了。

    天已中午,吃饭。




    沿山脊步步上升,歪头山又一次出现在视线中。此时的歪头山全然没了那种“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感觉。

    对面的山坡上有一条开矿的路,在山坡上生凿出来的路象一条怪蟒,非常的扎眼。爱山的人,看到这种现象就心痛,就象那伤口伤在自己身上一般。





山坡上的一片红叶,南北驼、歪头山一带的山少有红叶,成片的红更是罕见


寒冰在欣赏秋色。寒冰的包是探路者,包的背负有问题,没有人体工程学的弯,背在身上即难受又难看。




    拐上主山脊了,主山脊交汇处是一个巨大的垭口,或者说是鞍部,垭口的大草甸子,地势之平,面积之大让人吃惊,这是我走太行以来在山脊上见到过的最大最平的垭口草甸子,堪称一个小“空中草原”。扎上百十顶帐篷丝毫不在话下。




垭口的大草甸子



遥看五台山的东台


    我们在大草甸子上看到一石板, 上边刻有繁峙县南界,阜平县西界等字样。负责任的说,这个古板上的记载并不准确,这个草甸子只是五台县与阜平县的界山,真正的繁峙县界距这儿还有一公里多,与这个草甸子还隔着一座山,一会儿我们还会走一段那道山脊。不过这些是我后来看地图才知道的,当时,我真的以为自己已经走到了繁峙县界内。




    离开大草甸子又是一个侧切,由于太行主山脊是山西一侧缓,河北一侧险,一路走来,所有的侧切路都在山西一侧,只有这一次,只有这个侧切是在河北一侧。

    路是只有一尺宽的羊肠小道,虽然明显却有些泥泞,脚下是70度左右的立坡,立陡立陡的坡度,直下百米的深度,虽非悬崖却近似悬崖,足以跌死牛或羊。我的心有点紧:这要是一脚踩空或者脚下一滑,可就一头下去了,虽说坡上长有灌木根本不档不住人,想刹,门都没有。我们不断的互相提醒:"走慢点,可别踩空了”。


走上侧切的路


    山坡上的石,象一个胖大嫂,她时而向沟中俯首,时而向远处张望,象在等待远出未归的丈夫,却又放心不下家中的牛羊




山坡上的石,老王想过去得瑟一番,走到跟前却没敢过去


  最后修改于 2014-10-16 10:56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outdoor/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