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走太行D21:一样的山不一样的路——2015年元旦马岭关-黄榆关穿越(6)

2015-01-16 12:38 阅读(?)评论(0)
  垭口处,一条大道下了河北一侧,那路降的挺急,好象上下沟了。没敢走那条路,我们继续沿山脊向上走去,但走出去几十米后我又有些犹豫,山脊上的路明显变小了,不象常有驴走的路。莫非下边那条路才是正路?我再次回到垭口,沿那条路往前走了走,路的确很明显,是经常走人的路,就是越降越低,我还是有点怀疑,怀疑它是下沟的路。这次来邢台,我发现一有趣的现象,邢台山里路标很少,不说一个没有也基本上看不到,不象石家庄的山,只要是常有驴走的地方,红红绿绿的路标非常多。

    我们路不熟,路边又没有路标,在不能确定路线时只能采取最保险的办法——沿山脊线走。只是走山脊也有风险,万一有断层,我们下不去就傻眼了,那我们就只能原路后退了,所以说保险只是相对的,保险中也蕴藏着风险,绝对的保险是没有的。




  拐过一个弯我看清了下边的地形,那条大路没下沟,它的确是侧切的路,它才是我们该走的路。想下去,想走下边的正路上去,但我们根本不下不去,我们的脚下是连续的断崖,高达数十米的断崖,我们只能俯望着下边的路兴叹。

  翻一上一个不高的山头,前边是一座更高的山,脚下的路越来越小,这种现象让我们心里发虚,路这么小,前边的山会不会走不通?不行,不能再走山脊了,还是得下去,走下边的大路去。一边走,一边搜寻着能下去的路口,结果却一直是失望。

  两个山头的鞍部,山脊的左侧终于出现了斜坡,虽然陡度很陡,但能勉强走人的坡,此时,下边的路离我们也没多远,高度大约20米,我们拉开距离,小心的向下降去,终于又一次回到了正路上。




  走大路就是爽,没有焦虑不宁的心情,没有时而的下降和上升,只有心旷神移的美景,再就是神仙般的步履,我们的速度又加快了,很快,大川底垭到了,我看到了在邢台驴友照片中多次看到过的那个小庙。

  时间已经快3点了,从地图上看,现在距我们计划扎营的大雨门还有将近一半的路,看来我们今天很难赶到大雨门了。赶不到大雨门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在姑子岩扎营,据说,据说姑子岩那儿有水源。我们只有四个人,只要有水,随便找个地方就能扎营,户外活动,人少有人少的好处,特别是探路性的活动更是如此。如果人多,找营地就是个大问题。



秀美的山峦


斜阳下的山脊



大川底垭口处的小庙



  没有片刻的休息,没有一分一秒的耽搁,我们继续向前赶去。

   走过一段小爬升,路再次变成了横切,这是我们今天走过的第三段侧切路了,下边还会有几段侧切,我不清楚。我清楚的是,侧切越多爬升就越少。今天的路虽然长,但侧切多,强度并不大,要不是我们两次走错了路耽误了时间,这会儿,怕是已经走到姑子岩了吧。


路边的石,花纹令人叹奇


侧切路上看下边的沟


  来前看天气预报,邢台山里(邢台峡谷群)的最低气温低至负19度,比周边各县都冷的多,我有些怀疑,至少是半信半疑。昨天有大风,的确感到有些冷,但好象也没想象的冷。今天风小了,更是感到气温没有预报的低了。即便如此,我们这一路走来,还是看到,路上或农田里的地面被冻出了不少裂缝,这种情景如今已经很少见了,这说明,这一带的气温的确不高,比市里要低多了。我多少有点担心,昨晚我们是住在煤管站的屋子里,虽然刮了一夜的大风,我们并没感到有多冷。今晚会扎营在何处,我的睡袋不算厚,今晚会不会冷?




侧切路上看沟底,一道薄满的崖墙在沟底突起


  因为拍照,我又一次落在了最后。拍完沟中的风景,我正加快步伐追赶队友,前边传来铃铛兴奋的呼喊声。抬头望去,几十米开外,铃铛正站在一突出于两侧山体的平台上得瑟,昆仑他们正在拍照。俺的相机可是超长焦,只要肉眼能看的到的东西都能拉进来,于是我把刚刚收起来的相机重新掏了出,给她来了张远距离的抓拍。




  此时山风正猛,那个平台面积不过一张床大,纵然是胆量不小的铃铛,也不敢长久的站在崖头上得瑟,我刚拍了一张照片,她就逃离了那个平台。晚风也想上去得瑟一番时,铃铛泼了一瓢凉水:别去拍了,风刮的站都站不稳。闻听此言,晚风打消了上去拍照拍照的意愿。只和铃铛坐在石台的边上合了一张景


铃铛小心的往回走



  这个石台似曾相识,等我走到它的跟前,站在另一个角度才发现,在邢台驴友的照片中,我早已多次见过这个天造地设般的观景平台。我知道,姑子岩快要到了。


铃铛和晚风坐在石台边上合影


天造地化的观景平台


距离不远又一道漂亮的山脊,邢台驴友称之坦孤垴


坦孤垴下的“宝石,”有人称之为花瓶石,有人说它象一只大鸟


坦孤垴的山脊非常平,尽头是一座孤峰,这就是坦孤垴名字的由来吧


舍身崖,站在崖头,你有没有纵身一跃的冲动?呵呵不管你有没有那种冲动,反正我没有,而且我还要说:谁跳谁是傻子。



走过坦孤垴眼前一亮,我们已来到一片美丽的空中草原。视线中的草地平缓而舒展,如茵如毯的草地上散布着一棵棵绿油油的小松树,那景色,如同城市广场中的大草坪一般,面积却比城市里的草坪大的多。我们不禁感慨:如果有水,这是多好的一片营地啊。可我们没水,因为这段山脊的山西一侧都离村不远,下村很方便,这次穿越,我虽然也要求队友们带上空瓶备用,但早晨出发时我们并没有备水,只带了一L路上喝的水,这在我的户外历史上非常例外。随着年龄一天天增大,我越来越重视减负,越来越重视保护自己的双腿了,适时的少备水,也是一种有效的减负方法。当然, 前提是你确定前边有水源。




垭口处看山西 一侧的缓坡沟,它应该是大北沟那条沟



  远处的山脊上有一个小亭子,我相信,那儿就是姑子崖。看样子则取 多再有10分钟我们就能走到姑子崖。

  现的时间是下午3点46分。正是一年中天最短的季节,虽说还不到4点,太阳却已经很低,西斜的阳光打在我们身上,在地面拉出了长长的影子,我们迎着西阳向前走去,没时间再得瑟,也没时间再欣赏眼前的美景,我们必须要抓紧时间赶到姑子崖,虽说它离我们只有几分钟的路程。

  姑子崖是我修改计划后的营地,那儿是景区,有药王殿、姑崖寺等景点。既然是景区,既然有建筑,应该有平地可以扎营,更重要的是据说那儿有水,但那个营地条件究竟如何,水源怎么样,这些都得走到了才能知道。今天的风又不小,万一那儿无法扎营,我们就得往大雨门赶。




  最后修改于 2016-03-05 22:30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outdoor/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