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正文
|
||
地势逐渐变开阔了,路在拐过无数的弯后翻到了另一条沟里, 虽说我并不是第一次走这条路,10年前我和鹿鸣等人来黄榆关就是走同样的路下的山。但一样的路却给了人不一样的收获。10年前我们来时正是夏天
,一场急雨把树木洗的格外的青翠,
飘飞的云雾,半遮半掩下的青山给人的感觉就象一个羞羞达达江南才女,犹抱琵琶半遮面。今天,我看到的是萧瑟的山林、苍茫的大地,我看到的太行是那样的直白,那样的坦荡,象一个不拘一格、毫不掩饰的北方壮汉,向我们敞开了自己的胸怀一样。
原汁原味的古道让人走的很恣意,也很轻松,唯一让我们有些不安的是班车问题,真象黄榆岭上的邢台驴友说的,营里就有班车,而且车不少么?要真是那样就好了。 山路拐弯处一片建筑废墟,看迹象这儿曾经建有古庙类的建筑 沟底,一个废弃的村庄 回看黄榆山,左侧最低处就是黄榆关所在的垭口 营里村北的山 营里到了。营里,听村名就知道,这儿跟长城守关人驻扎的兵营有关,在兵营之里。如今,这儿的老乡是当年的守关人的多少代孙?怕是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我不应该忘记,他们的祖先曾经为国家的安全、为人民的祥和乐业做出过贡献,永远不应该忘记。因为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忘本。 走过营里村村委会(前边那座白房子) 村北的山,崖壁上挂着一串串冰瀑 黄榆关碰上的邢台驴友提供的信息不准,营里村边虽设有班车站,但非旅游旺季,仅早晨有班车,下午没有车,老乡说坐车要往下走8里,到禅林寺坐车,那儿2个小时
有一班车,现在已经12点多了, 下一班的时间是2点。那好,抓紧时间赶往禅林寺。 没有片刻的停留,我们又上路了,再一次开始了走公路。 出营里村约一华里有一道青砖修砌的城墙,这儿是营里村的东大门。当年我们第一次来时,几个老乡正在这儿清理场地,说是准备修大门,当时沟的对面有一截残存的城墙,老乡说那是原来的寨墙,过去防土匪用的,过沟的寨墙被水冲毁了,准备修。我认为这道墙并非防土匪的寨墙,它是黄榆关长城的一部分,是黄榆关的下关。当时我还以为老乡们是要修复那道石头寨墙。现在,石墙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高大的青砖城墙。从审美学的角度看它的确很漂亮,很壮观,但我总感觉不如原来的石墙更有品味,更让人留恋。 走近才发现,那道城墙更主要的作用是拦水,它其实是一道水坝,原来干沽的沟底瑞成了一个小水库,很有高峡出平湖的感觉 黄鱼岭,关门上的名字用的是古时的旧名。不知从何时起,黄鱼岭变成了黄榆岭,现在地图上都是那么写。其实岭上真的没什么黄榆,最起码是不多,要不然我为什么没看到黄榆。个人认为还是黄鱼岭更为贴切。 继续向下,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山水盆景中,两侧的山是天然的盆景石,如鬼斧神功,似天造地化。脚下的水虽然不多那样的清澈、那样的碧绿。走这样的公路
,并不寂寞,也不枯燥,相反,你的心里总有一种期盼,期盼前边有更好的美景出现。不知不沉中我们都加快了脚步。 出营里约40分钟,我们走到了龙池沟的沟口,龙池沟也是邢台驴友常来的地方,龙池沟-姑子崖-黄榆关一日游是一条很热的路线。由于我们这次没能走完姑子崖-黄榆关的穿越,如果下次再来,我就准备从龙池沟上山。 龙池沟沟口有村名郭庄,再往东一走就是禅林寺,两个村子现在已连为了一体,人们习惯的统称为禅林寺。 郭庄村边就能等班车。腿长脚快的昆仑却傻达乎的一个劲的还往前走。急的铃铛在后边一个劲的喊:“别走了,停下,昆仑理也不理,依旧两脚生风,越走越远了。又走了差不多一里地,路边有一班车站牌,昆仑终于停下了脚步,嘴里还不时的念叨:不过瘾,还没怎么走呢就该坐车了,没走舒服。铃铛这个气呀,粉脸铁青,鼻子都气歪了(该忽悠就忽悠,莫当真)。 2点稍过,班车上来了,它越过一群等车的人,直接开到郭庄村边才停下车,当班车调头回来时,车上已坐了半车人。还好,4个人分工合作,男士放包,女生抢座,我们这才避免了站一路的结果。4点,班车驶进邢西站,5点稍过,我们乘坐的K820已经开车了。乌拉,一次活动,一次不算圆满还算很成功的活动结束了。
最后修改于 2016-03-05 22:31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outdoor/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