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秦皇古驿道行之10、横涧古村 上、

2015-02-10 19:01 阅读(?)评论(0)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陉,即山脉中断的地方。就是穿越太行山脊的天然通道。井陉,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由此可知,井陉是穿越太行的八条主要通道中的一条。井陉因地形而得名。[唐]《元和郡县志》记载井陉名称由来称“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井陉”。又[宋]《太平寰宇记》说:“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谓之井陉”。

   自古, 我们的先人们利用太行山中的天然通道修建了一条又一条横穿太行的东西通道。井陉古驿道就是其中的一条,同时井陉道又是现存的唯一的一条秦皇时期的古驿道。历史上,井陉县城几经易址,井陉古驿道也随着县治的搬迁而有所不同。汉代井陉设县后,井陉县治所设在天户镇,即现在的矿区天户村,古驿道主要走土门头-威州-天户城-天长-长生口,往西自固关入晋。宋熙宁八年(1075年)井陉县衙迁到天长镇,从此天长镇成为井陉县,原来的老县城天户渐渐冷清了下来。官方的驿道改走了更近的南线,即由土门关-白皮关-微水-天长与原道相边。这样一来,威州-天户到天长间的古道失去了驿道的作用,渐渐的冷落了。但上千年的历史还是给这段古道上的一串古村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空闲了一周,2月7日我和几个朋友再次踏上了寻找井陉古驿道,探访千年老村镇的路。上次,我们从土门关走到了矿区的横涧,这次我们将从横涧开始,沿着古驿道的走向接着向前走。按我的计划,我们要走到乏驴岭,结果一天的时间,我们只走到了天长镇。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本着低炭出行的原则,我们选择了坐火车到井陉(微水),再换当地班车的出行方式。市区到井陉火车票仅3元,加上井陉到 矿区的班车票3元,比直接坐西王到矿区的班车省了一半车钱,哈哈,整整一半啊,可不是个小数目。要是咱所有的事都能这么省钱,咱不早就成了万元户了,国家也早就实现四个现代化了。呵呵。更何况还能体验一把绿皮车的感受,现在国家飞速发展,绿皮车已成了凤毛鳞角,说不定哪天这种绿皮车就彻底的退出历史舞台了。到那时,你可就再也没有机会坐绿皮车了。所以想坐绿皮车的朋友可要抓紧时间了,要不然最后后悔可就来不及了,我这可不是做广告,做广告的是下边照片上那个女列车员。 那个面目清秀、表情却有些冰冷的女列车员推销了半天,愣是一件也没推销出去,甚至没有人正眼看她表演,一个字,惨。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为了不耽误睡懒觉,我们坐的是8点25分的4465次,在车上,我意外的碰上了老朋友陉山。陉山说他经常坐这趟车。 我知道陉山是井陉人,一直以为他是井陉住,现在才知道他是在市里住,井陉上班。只顾了说话,没为陉山拍一张“伟人相",遗憾。

  9点12车到井陉。下车,车站上已走的没什么人了,我们还有点恋恋不舍,看着身边的绿皮车,我们都说:三块钱,太值了。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我们几乎最后一个出站,当我们走到300米处的当地公交站时,一辆班车刚好出站。怪不的N多的人下了火车急着出站,急着往前赶呢,原来是为了赶班车。

  我们只能坐下一班车了,好在班车1刻钟发一班,非常方便。9点半,整好满座的班车上路了。现在我们比来时又多了一个人,一个网名老K的井陉当地朋友,被陉山忽悠过来和我们一起走。网络时代就是方便。信息四通八达。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十几分钟后车到矿区南纬路口,我们的徒步开始了。

  沿南纬路西行的第一个路口就是我们上次穿越的终点——矿区供电局处。资料得知,古驿道从老县治所天户出来后的第一个老村是横涧。横涧村就在供电局路口的西南角处。可供电局路口处,我连问了两个上岁数的人,都说不清我们要找的古驿道的准确位置,也说不清横涧的大石桥在什么地方。看来此处的居民并非都是老住户。我们只能向横涧村里走,进村去问道。

  路口向南走,两侧是一栋栋高大的住宅楼,这是横涧新区么?我不知道。又一次问路,仍是一头雾水。南北路走到头是一条东西向的小街,在这儿我第3次问路,路边一老人告诉我:“由这条街向西走,走一里多有个路口,向南走就是你们要找的老道”。

  拐进去,我们走进了真正的横涧村。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横涧村地处井陉矿区边缘处,与矿市镇已连成了一体。走在村中,身边是一座又一座老建筑,不远的视线中却是一栋栋高楼大厦,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历史上的横涧是个很大的村,据说当年的横涧村主街长达3华里,街道两旁商业繁华,店铺众多,人来人往穿流不息。明代以后,因历史的演变,横涧村先是分出去了部分人新建了横西、北西等村。井陉煤矿开工后,因横涧村正处煤矿的采空区,部分居民又被迫搬迁,原来的村中心成了一片洼地,横涧村又分成了横南、横北,新西几个个村,就连那条长达3华里的大街也仅剩下大约500米条一段,其它路段已不复存在。因此,我连问几人,老乡都说去凤凰岭只能走西边的公路,古道根本就没不存在了。


村里的老屋,不远处就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风格各异的老屋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走过横涧的商业街,又一个十字路口处我们再次问路,一老者告诉我们:这条不宽的南北街就是当年的老驿道,北边不远有个庙,古道在小庙处分成两条,右侧那条通向威州、获鹿,左侧那条通往平山。老乡的话纠正的了我脑子里的一个错误,我一直以为,去平山的古驿路是在老县治所天户分的岔,没想到在横涧这儿就已经分成两条了。由此看来,当年的横涧是井陉古道上的重要一环,处于交通枢纽的位置,难怪当年的横涧村那么大,一条街就3里长。


古道分岔处的小庙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来到小庙跟前,我们才发现此庙竟然叫瘟神庙, 呵呵,虚渡这么多年,不说走南闯北的,也多少的走过一些地方。一般在古道沿途,见到的最多的庙是关庙,然后有玉皇庙、五道庙、娘娘庙等,瘟神庙还是第一次见到,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庙虽然已经很颓废了,大门上方的匾却很新。我们想进去看一个究竟,看看那位瘟神到底是什么模样。紧锁的大门却要谢客,好在东墙已经倒塌,虽然用砖查上了半截,但越墙轻而易举,于是我们做了一回跳墙党。


瘟神庙的大门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大门上方,瘟神庙的匾却是很新的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我们跳墙处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进了庙里才发现,此庙的大殿已经倒塌,只剩东西两侧的山墙摇摇欲附坠的戳在那儿。至于神像更是早已不知了去向。从大殿台基上长出的大树看,这座大殿倒塌不下几十年了。天知道这么多年,那位瘟神究竟去过什么地方。现在又在何处兴风作浪呢?我忽然突生奇想:莫非现前几年的非典,还有后来的禽流感、以及非州的唉博拉疫情,都是这位跑走的瘟神在做怪?


 

  瘟神庙的东西配殿包括门房保存的还算完好的。其中门房内有两通清代重修碑说明此庙至少有几百年历史了。从地面散落的建筑附件看,当初的大殿雕龙画凤的,建筑也是相当的精美,这样漂亮的一座建筑,里边敬的却是一位瘟神,这充分反映了百姓们的矛盾心理,善良的人们大概是想把这位瘟神哄的高兴一点,以免它为非作歹,祸害一方吧。就象今天的老百姓,给那些贪官送礼一样。



倒塌的大殿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瘟神庙的西配房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西配殿的屋脊饰件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残破的大门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门房内的两通古碑,一通道光年间,一通光绪年间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大门正对的影壁墙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散落的建筑饰件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从瘟神 庙退出来,我们沿庙的西墙向后边走去,发现瘟神庙还有一个后院,从门缝中观察,后院的建筑保存程度比前院要好,至少能看到的那一部分基本完好。


瘟神庙的西墙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大殿的西山墙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瘟神庙的后院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隔着门缝看院内,右侧是倒塌的瘟神庙大殿的后墙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从这个位置看倒塌的大殿后墙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从这个角度看大殿的西墙

井陉秦皇古驿道之10、古村横涧?<wbr>上、


  最后修改于 2015-02-10 21:25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outdoor/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