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新春佳节雪纷纷,路上游人欲乐晕。借问洒家何处去?牛城西行是和顺。 这个冬天不太冷,一冬几乎无雪。不是说一个雪花没飘过,只是那雪小的根本不值一提,直到骏马飞腾而去。 三羊开泰果然不一般,大年初一就飘起了雪花,初二雪下的更大,不是鹅毛,胜似鹅毛,飘飘洒洒,下了一天。虽说地温已高,市区已经存不住雪,但毕竟是一场真正意义的雪。 雪兆丰年万事顺。羊年第三天,大年初三这一天,我们按计划上路了,开始了羊年的第一次出行。此行,我们还是走太行,目标是和上次一样:邢台境界内,邢台和山西和顺县一带的山,河北省与山西交界处的太行主山脊, 上一次(元旦那次0,我和几个朋友本想从马岭关一路向南,走到上龙门、小董坪一带。但那次上路就不顺,几经周折后,在从姑子岩往黄榆关穿越时又因时天色已晚、急于抄近路,结果我们绕错下了百备村,没能走通姑子岩到黄榆关的穿越。这些,我博客《一样的山不一样的路,2015年元旦,我们这样走过(纵走太行之20)> 中有记述,在此只一笔带过,不再多说。当时我计划下一次穿越从龙池沟上山,接着走姑子岩-黄榆关-阎王边......。 回来后,在准备春节的出行计划时,我又改变了主意,把再次穿越时的上山地点改成了老道旮旯。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调整,是因为老道旮旯正在开发,很快就要收费了。大家都知道,收费的山驴友们不愿走,驴友们就愿爱走野山。如果这次走龙池沟不走老道旮旯,就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再走老道旮旯了。 按我的新计划,我们从老道旮旯上山,登上两省交界的主山脊后走大约两三小时的“熟路”,在天黑前到达姑子岩扎营,虽然姑子岩没有水,但姑子岩下山大约半小时应该能补上水。尽管补水费点事,但可以顺游一下“景区”也算一个收获。让我没想到的是,这次又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最终我们并没能在第一天天黑前赶到姑子岩,我们在天黑前只上到了大川底垭口附近。最终是在山梁上扎的营。户外么,随时有很多的不确定,这正是户外的媚力所在。 第一天行走路线示意 去邢台西部山区,要从邢西客运站坐车。到老道旮旯,应该从邢西站坐去云梦山的车,在老道旮旯路口,在地图上一个叫什么白崖底的地方下车。根据我掌握的资料,去云梦山的班车一到两个小时一班,其中上午9点半有一班,从时间上说那趟车最适合我们坐。为保证赶上那班车,我们在石家庄乘坐的是6:42分的6421次火车。此车正点是8:04分到邢台。有充足的时间保障换车。 大年初三的火车门可罗雀,这让我有些担心:火车上人这么少,坐汽车的人也多不到哪儿吧?班车车次会不会减少?9点半那班车还有么?如果没有,下一班车是几点?我担心耗在车站的时间太长,那样一来我们就没什么时间走路了,天黑前就很可能走不到姑子岩了。只是现在担心也没有办法,只能到时候看情况再说了,实在不行,如果能赶上去禅林寺的车就坐那趟车,不就是多走两公里么,小意思。只是禅林寺的车更少一些。 门可罗雀的火车 火车正点到邢台。邢台火车站到邢西汽车站,坐7路或28路公交最便捷。但我事先只从百度上查到了28路,没查到7路公交也通邢西站。下火车,我带着人们直奔火车站北侧的公交站,打听28路,一清洁工却一杆子把我们支到了不远的中心汽车站处。结果在距车站几十米处,我们眼睁睁的看着一辆28路开走了。好在下一班车来的也不慢,到达邢西站的时间刚刚9点。并不误事。 因回家过年,年前就到了邢台的驴友老王(带不带把?)早早的已在邢西站等着我们,还为我们带来了六罐能源(呵呵,表示感谢),但这个“本地人”竟然误以为我们要坐去宋家庄的车,在车站见人就问:“宋家庄的车在哪儿”,孰不知我们去的是冀家庄方向,要坐的去云梦山或禅林寺的车。这个本地人怎么当的,该匾。 我们乘坐的班车 与火车上的冷清大相径庭,班车竟然爆满,路上甚至还遇上了小小的堵车,好在只堵了几分钟。这与以往过年出行可有点不一样。记的10年前,我和老席过年走南北驼时,诺大的一辆班车只有三、五人,车过寨头更是只剩下我们两人,就象我们的专车一样。同样是过年,现在出门的人怎么就那么多呢?你们不在家呆着,出门干什么?“什么,我们怎么也不在家呆着?我们不是另类么。另类,就是和大多数人不一样”。 车过西庄,一个不起眼的岔路口,班车司机说我们该下车了,这个沟就是老道旮旯那条沟,沿着水泥路一直走就能走到老道旮旯。这就是白崖底?传说中的白崖在哪里?视线中明明只有红色的山、红色的岩,当然也有红色的崖了。邢台的山无山不奇,没有崖那就不是邢台的山了。“难怪邢台户外玩的那么火,人家这边资源就是丰富”。这是我们此行的8个人的一致公识。 不管有没有白崖,我们也要下车,司机师傅是不会骗我们的。没那个必要。如果你是自己开车来,那么请你记住这个地方:左侧是两个伟岸的山,不远处是西庄的房屋,右侧有几间石屋,屋前有棵怪模怪样的树,至于是柿子还是黑枣或者核桃树,对不起,对植物有点小白的我实在分不清楚。 到达白崖底的时间是11:15,稍一磨蹭就是10来分钟,当我们背上包上路时,时间已经11:25了。 此次出行共有8个人。他们是:飞熊、老慢(蔓葭生)、牛牛(西瓜虫)、老王(不带把)、铃铛、乐行户外、小董。1、2、3、4、5、6、7,咦,怎么只有7个人,那个人呢?那个人是谁? 聪明的朋友,你知道么? 整包,准备上路 刚刚迈步,有人又出了妖蛾子:合张影再走。“别照了,都是老熟人,有啥照的,时间不早了,赶快上路吧”。“不,你不照我们就不走,咱就这么耗着,看谁着急”。还有人说:“你要不照的话,一会车来了我就直接上车回家”。这都什么人呀。“照就照,说好了,只管拍不管洗照片,反正现在都是数码相机,又不费胶圈”。不是有那么句话么: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 路口到老道旮旯约3公里,路是标准的村村通,虽说不宽但比想象的要平,爬升很小。但我还是感到气力两虚, 为啥?早晨5点吃的早饭,一个小馒头一袋奶,这会儿已过了6个多小时,早就饿了。“吃了饭再走吧?快12点了”,这是我说。“走走再说吧,公路边上怎么开饭,一会有好地方了再说”,有人这样回答。还有人说:“现在吃饭太早,怎么也得过了12点”。“12点半再开饭吧”,也有人这样一唱一和。总之。一邦人边说边走,头也不回。唉,俺饿着肚子只能傻追。不行,先偷偷的吃块糖吧。 公路北边的山,山顶有个铁塔,你看清了么? 拉近点再看 视线中,前边的公路出现了急转弯,老慢带着小董离开公路向沟底走去,美名其曰抄近路。公路渐升渐高,走了没多远两人又拐回到公路上,说是怕沟底有断层。早知如此 ,何必当初,这上来下去的折腾个啥么?有人说了:“没事,让他俩折腾吧,一个外号跑不死,一个号称铜蛋子,怎么折腾也没事”。这话,够损的。他俩是壮,可再壮也不能折腾着玩吧 重新走回公路的小董、老慢 公路拐弯处 山的阴坡,雪还不少,看着那些雪我们很是兴奋。今年暖冬天又旱,一冬天了,虽说见过飘雪,但只是当天就化的事,根本就存不住,眼看都开春了,这个季节,能看看“雪山”也不错。高兴之余内心也有几丝不安:山上的路不会滑吧?虽然提醒大家了,但不知有几个人带了冰爪。 路边的丹崖 路虽然窄,却不时有汽车驶过,我以为那些车是赶着回家吃饭的,后来才知大多是开车来玩的游人,老道旮旯虽说正在开发,但已经小有名气了,就连俺们们这些庄里人都慕名而来了,邢台当地的人就更别说了。毕竟就在人家家门口,来去更方便。 12点稍过,我们走进了老道旮旯村。老道旮旯是个行政村名,全村共120户人家,600来口人,又分为成小南台、前庄、北庄、南坡、水堤几个自然村。5个小村只有小南台稍微独立一些,距其它村有几分钟的的路程,其它村相对距离很近,从前庄到水堤一共不过里把路,路的两边依次分布着4个小自然村,让人很难分辨它们是一个村还是几个村。 这两年,老道旮旯着实的有点火了,不但邢台本地驴友常来,不少外地驴友也常来光顾,更有投资商看上了这块宝地,投巨资进行开发。因此,这儿已经不再偏僻,即便是一辈子没出过山的老乡,对我们这些城里人也不感到新鲜,或者说已经司空见惯。尽管如此,还是有人关心的问我们:大过年的来干嘛啥?山上多冷呀。在老乡眼里,过年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就应该一家子坐在一起,守着红通通的火炉过日子。我们,纯粹是没事找罪受的人。 走过前庄村 走进北庄 北庄村西,有一漂亮的大牌楼,一旁是在建的红砖小楼。不用说,这个牌楼就是景区大门了,牌楼上的字并非老道旮旯,而是什么*界山,几个自认为文化不低的人看了半天,楞把第一个字认成是佛字,最终还是一过路人告诉我们:是“仙界山”。呵呵,这个名字有点俗。远不如“老道旮旯”更耐有意境。 我们挺着胸膛,理直气壮的走进了仙界山,不,我还是叫它老道旮旯吧,我们挺着胸膛,理直气壮的走进了老道旮旯景区的大门口,当了一回免费的游客,呵呵,不花钱的感觉真好。 走过进“景区”已是12点半,终于有人提议开饭了,路边一块堆了很多石头的小平地,成了我们的天然餐厅。可此时我倒不怎么饿了,是饿过了劲?还是走的有点兴奋了?我不知道,反正就是不怎么饿。但不饿也得吃,为了一会儿能有体力爬山,不想吃也得吃。 简单的路餐,各人吃着自己带来的食物,谁也不肯当活雷锋,帮别人减一下负。
最后修改于 2016-03-05 19:18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outdoor/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