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走太行D22之1:景区也疯狂,老道旮旯找路忙——15年春节D1天 (4)

2015-03-04 08:13 阅读(?)评论(0)

  转到山脊的另一侧,路突然消失了。正当我们感到奇怪时,有人发现身边的崖壁上,低矮的灌木上栓有红布条。“路标,这儿有路标”。原来眼前那近乎垂直的绝壁,那最不可能有路的地方竟然是一条路。

  说是路,但它真的不能算是路,因为它太对不起“路”这个字了,充其量只是崖壁上有几个小石楞,小石楞宽的仅能下一只脚,窄的不过一寸宽,人扶着石壁,踩着这几处小石楞,勉强能够通过。若不是眼前有鲜红的路标,我们打死也不敢相信眼前的崖壁上有一条路。不过眼前的险路并不长,充其量不过10米8米。过了这段绝壁,前边又能看出隐隐约约的路来了。

 

   眼前虽然有路,我们却丝毫乐观不起来,为什么?我们的前边,能看出来的路只有百来米长的一小段,更远处是连续的绝壁,墙一样的绝壁,高度足有百米根本看不出路来了,只是崖壁拐弯处有个缺口,缺口处是陡坡,特别陡的陡坡,从我们所在的位置,根本无法确定沿那个陡坡能否上到山顶。这么险的路,万一走过去又是条死路怎么办?过还是不过?我决定再赌一把,我指着远处崖壁上的缺口说:“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那个陡坡了,如果那儿上不去就彻底没希望了”。飞熊说:“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那要再上不去就得赶紧下撤了,已经4点半了,没有时间再找路了”。

 

 

 

 

 

  小心的走过那处崖壁,我们来到了崖壁拐弯处,这才发现远处看见的陡坡不是一面坡,只是一道岩缝,起点处的红路标表明,“路”正是从这儿上去的。

  起步就是个小难关,一个两米多高的小断层横在我们面前,断层一侧,几个圆滚滚的石头叠在一起,那几个石头处就是路。虽说下边就是深不可测的深渊,但在平时越过这个断层并不是很难,可现在不行,岩石上覆着一层雪,蹬、蹬不稳,扒、无处抓,使的本就难走的路顿时变的危险万分了。因为你在向上攀升时脚要多次的踩在石头的斜面上,两只手却根本没有借力的地方,不管是谁,只要脚下稍微一滑,就会滚下看不见底的百丈深渊。

  此时,身手敏捷的老慢也不敢怠慢,他卸了包空身向上攀去。费了好一番功夫才越过了眼前的难点。老慢尚且如此,别人就更别说了,特别是力量较小的女驴和五短身材的我。要想上去比登天还难。

 

 

 

  幸好,幸好我们有备而来,老王带着一根扁带,此时派上了用场,依次的卸包,一次次的向上系包,急而不慌,忙而不乱。

  见老慢一个人在上边太忙,乐行也吃力的攀了上去,两人分工协作,速度果然快多了。

  当众人忙着递包时,我忙中偷闲的充当了“占地记者”的角色。没错,没有打错字。确实是占地记者,占着断层下的只有一平米多大一小平台的一角,一个唯一能让我平稳立足的地方进行拍照,不是占地记者是什么?

 

 

 

 

  递完了包上人,占据有利地形的飞熊第一个抢先上去了。“飞熊,咱发扬点风格, 让列宁和女同志先走不行么”?飞熊大言不愧:“我不先上去,能腾出地方让她们过来么”?,也是。这个小平台真挤不下几个人。

 

 

 

 

牛牛第二个上

 

 

 

铃铛排第三

 

 

 

  当一向喜欢走在最后的我攀上小断层时,前边的队员纷纷的背上包准备上路了。别怪他们不等哥,实在是地方狭小,八个包就占了好多地方,前边的人不先走一步,我们这些后来者连个立足之处都没有,就是硬挤上去了也没法转身上包了。

  

  

  

  

  

  继续前进,路仍然很险,面前是一个接一个石台,形同一个又一个小断层,所谓的路仍然是个石缝,坡度大约5、60度的石缝,这样的路“走”是绝对不可能的,只用手脚并用着向上爬,爬山爬山,这才真正是爬山,此时,登山杖对于我们来已经无用,相反还成了我们累赘,这不,老慢嫌手中的登山杖碍事,竟然把登山向上扔开了。唉呀呀老慢,这有多危险,你不怕登山杖滑下去戳着你么?

  当所有的人都在那个小石缝处排着队向上爬时,我却发现了一条捷径,于是从最后一个变成了倒数第4名,这才有机会拍下了下边一组镜头。

  

  

 

 

  走过那就道石缝,我们才真正脱离了危险地带,前边是一面乱石坡,攀升虽说不易,但比之前边的路是小吴见大吴,差着一辈人呢。

  路还算凑合,最起码能看出一些路蛛丝马迹来;路并不是很清楚,那些并不清楚的痕迹让人很难分清究竟是人还是动物曾经走过,但我们相信这是一条人走过的路,因为自从见到最后一个红布条以后,除了这条路之外不可能再有别的路,绝对不可能。

 

  我们沿路向上攀去,渐渐的接近了山顶。

 

 

 

 

  正当我们急冲冲的向前赶路时,走在前边的老慢突然停下了脚步。“路断了,前边没路了”。此时,我们距山顶只有一步之遥了。

  前边是大约40多度的陡坡, 坡上长满了灌木,这样的地形,没有路寸步难行。“前边肯定没路,路肯定是走丢了,向回退,回去找路”。正在这时,后边传来了佳音:“路在这儿,从这儿往上走了”。“这个老慢,只顾抬头猛跑,不顾低头看路”。“就是,到了营地罚他,罚他一碗方便面”。“谁这么没出息,一碗方便面就打发了?要罚,一碗方便面怎么能行,怎么也得是一碗挂面呀”。“哈哈哈哈”。


从丢路处看前边的石柱

 


 

  后队变前队,走过最后一个小爬升,我们登上了山顶,发现我们登上的是一道非常平缓的岔脊。而且距主山脊,距主山脊下我走过一次的那条大路只有不足500米的直线距离。此时我的心稍微的放下了一些。现在上大路易如把攥,只要走上那条大路,即便走点夜路问题也不大。更何况我们都备了水,只要有地方随时可以扎营。

  时间已经5点半多了,太阳已经落山,暮色中我们向前赶去

 

 

 

 

  岔脊与主山脊的结合部有一片平地,乐行建议扎营,我认为那片营地太小,不理想,决定再往前走走。我现在判断不出我们上来的位置是小川底还是大川附近。如果前边是小川底垭口,垭口下有大片梯田可以扎营。

  拐过一个弯又是一道岔脊,岔脊上也有一片平地,不但比刚才那片平地大,而且要平的多,只是不避风。与此同时,我看到了前边的垭口处有个小庙,现在可以确定,前边是大川底垭口。我知道大川底垭口地不平,而且是风口,条件还不如这儿呢,而且我的记忆中,前边半小时路程内没有更好的营地(忘了大川底垭口下去不远就是大川沟村),故此,我决定就地扎营。 听说扎营,大家都乐了。不知为什么,今天走的路虽然不多,但大家人人感到很疲倦,心里边早就盼着扎营了。

 

 

  最后修改于 2016-03-05 22:20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travel/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