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走太行D22之2:风行山脊路,再翻黄榆关——15年春节D2天 (1)

2015-03-05 22:09 阅读(?)评论(0)


  天终于亮了。今天是大年初四,我们出行的第二天。

  天亮了,风却没停。昨晚扎营时风就不小,大约有5、6级,当我把内帐支好,撒开手去拿旁边的地钉时,就在那一瞬间一股风吹来,我的帐篷竟被吹飞了,紧追慢赶,在帐篷飞去去10 来米,就要滚下陡坡前的最后一刻我抓住了它,这才避免了一场尴尬。要知道,这顶帐篷是我刚刚更新的帐篷,这次出来是第一次用。真要滚下去不一定能找回来了。

  扎营时风大,入了夜风更大了,足可以用狂风来形容,打着旋儿的风一会儿从左边吹过来,一会儿又从右边吹过来,睡梦中几次被吹倒的帐篷压醒。类似的风,只在小五台赶上过一次。躺在帐篷中,我严重的怀疑自己帐篷的帐杆被吹弯了(后来收营时发现果然如此,不单单我,差不多所有人的帐杆都弯了)。

  早晨起床,发现风比我想象的更大, 至少有7级,人被吹的站都站不稳。大风带来的好处是,今天的天极晴,天气预报中的“多云”早就跑到爪哇国去了。


我们的营地。后边不远处就是大川底垭口,垭口处的小庙清晰可见



我们的帐篷,尽管打足了地钉,拉齐了风绳,还是被风吹的全都变了形,风大时帐篷能压在身上。



我们左侧的山峦,我们就是沿中间那道山脊上来的



换个位置看两道山脊之间的沟,我的帐篷昨天就差点被吹到这条沟里



  营地右侧的山脊,因山脊上有一深深的缺口被邢台驴友称为U山脊, 这条山脊上有从水堤上来的小路,是邢台驴友上山常走的山脊



这张照片中可以隐约的看到U型山脊上的小路



U型山脊与我们所在的山脊之间也是连续的断崖



  计划9点出发,性急的小董早早的收好了包,看他干站在那儿被风吹的难受的样子,我建议他到前边的小庙去等我们,小庙虽然小,好歹能避避风。

  当我们上路时,时间已经9点多了,大约是9点09分。此时小董在小庙处等了我们至少20分钟了。

  路是元旦刚刚走过的路,我对它还记忆犹新。这条路非常的宽大,远比一般的山路大的多,这样的路常被驴友称为高速公路。




垭口处的小庙



  由小庙向南,我们走上了低缓的山脊,缓坡上横七竖八的路显的非常的乱,不过没关系,你只要记住一个大原则:一直向南走,不离开山脊线就行。




  从山脊上看老道旮旯方向的沟。老道旮旯其实是从白崖底过来后一大片山的统称,在这片山中,扇子面般的分布着至少数十条沟,地形复杂,拐来拐去的沟岔如同一个大迷宫,沟中藏有不少人迹罕至的畿角旮旯,渐渐的有了石崖旮旯、偏文旮旯等地名。因古时曾有隐居的道人在这片山中修行,后来这个地方就被人称为老道旮旯了、






  不知何故,我的相机经常闹点小脾气,这不, 下边的照片又失色了,不是黑白,貌似黑白,仔细看多少还有点色。类似的情况曾出现过多次,让我始终搞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我们出发时都捂的很严。虽说风很大,气温也很低,但一走起来还是感到热。小庙处,我已率先脱去了冲锋衣,上路半小时,连最怕冷的飞熊也忍不住了,不得不停下来脱衣服。他穿的羽绒服是那种加厚的雪山用羽绒服,这会儿,怕是热的后背都要起火了。 



上路时全付武装的样子



正在脱衣服的飞熊



  山上的雪比想象的要小,向阳处的雪早已化完,只有阴坡处才有积雪。雪的映衬下,放羊人走出来的一条条路更清楚了。只是我们很难分清,那些横七竖八的路哪条是真正的路,好在我们并不下山,这要是想下山,还真就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你闹不清那些路中的哪里一条能通下山去。




  风不时的刮的人东倒西歪,每当一阵强风袭来,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柱稳定了登山杖全力的抗风,每当有人走在靠近崖边时,细心的飞熊都要提醒:"别站的太靠边了,注意安全"。真要刮下去可就成了"烈士"了,只不过是死的轻如鸿毛,没有任何意义。




  上路40分钟,我看到了左侧沟中那熟悉的崖墙,我知道这儿就是龙池沟,本来我是准备走这条沟上来的,现在却要第二次与它“拜拜"了.

  龙池沟也是一条漂亮的沟,邢台驴友也常走,这条沟里最漂亮的景,一是下边沟中的一道崖墙,二是龙池沟的一个天然的观景台,它突出于山崖外,人立于上,三面临渊,如同立于天边,很有八面临风的感觉。从邢台驴友的游记中没少见这个观景台,上次我们走到这儿时,铃铛还上去得瑟了一番,今天若是天好,一定会有人上去得瑟一番的,但今天风太大,没人敢上去显白显白。





从不同的角度看那个观景台




  过观景台是一个小爬升,虽说不高但也足以让人气喘吁吁的小上升,这是姑子岩路上的最后一个上升,走过它就是一马平川了。

  队友们如同一字长蛇,走在最后的我怎么也拍不出效果,没办法, 只能下到路下边,从下向上、以天为背景,才能拍出效果不错的照片来。




  龙池沟的另一条岔沟中也有一景,一个石柱。它立在高高的崖头上,形同擎天柱一样。当然 ,只有从龙池高向上走,从下向上看才有擎天柱的效果,现在我们是从上往下看,那个石柱象一只巨鸟。唯妙唯俏的立在那儿。




另一侧的石崖也很有特点


  最后修改于 2016-03-05 18:52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outdoor/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