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作为古道的咽喉之处,乏驴岭周边有三个古寨,其中离村子最近的是村东马平梁上的好汉寨。 马平梁象一道墙一样的横在乏驴岭村东,护卫着乏驴岭村,好汉寨象个楔子一样钉在马平梁上,居高临下控制着古道及乏驴岭村。确保着乏驴岭村的安全。 古寨上当年是否曾驻有好汉我不知道,问了一下老乡,老乡也没说清。但这个寨子上曾经建有日军炮楼是真的。当年,日军为控制乏驴岭,在村子周边建了7个炮楼,两个地堡,由此可见乏驴岭地位之重要。 村东的好汉寨 村边的高台,高台上有一三义庙。当年阎老西站在三义庙前做过讲演 乏驴岭村的陈氏祠堂。 乏驴岭村从前有一人叫陈畴,是光绪年间的廪膳生,擅长书法,据说,他常常夜不能寐而以手指画肚皮;与人交谈辄俯拾草棍画地皮;策驴行走则以鞭杆画驴皮,被人称为“画三皮”。中年以后,他博采众长创出“疙瘩体”,字形势如龙盘虬曲,枯枝老鸦,至今在书法界还享有盛誉。陈畴为人慷慨好义,很受到村民尊敬。阎锡山到这里视察晋军时,就临时下榻在陈畴家里。阎欲聘陈畴其为副官,陈婉言谢绝。后来又拒绝出任当时的县长。可以想象当年阎锡山也是求贤若渴,只不过碰到陈畴这样不为名利所动的老夫子,只能是无可奈何。对比部分现代人对名利禄的疯狂追求,这个陈畴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乏驴岭老村村北有一大铁桥,横跨绵河河谷,非常显眼。这座建于1905年的大铁桥是旧的正太铁路桥。1943年后,铁路改走了更靠北的熊猴湾,此桥做为备用线并没有拆,解放后,旧的正太铁路被拆除了,这座桥却因为是乏驴岭村人过河的唯一通道而保留了下来,现在,这座铁桥已经110岁了,它成了乏驴驴的标志性建筑。 旧正太铁路线隧洞 乏驴岭铁桥,单跨75.5米,高7.5米,宽5.5米,桥面至谷底30米。由法国人设计,巴黎DAYDE&PILLE 公司承建,采用的是19世纪流行的锻铁(puddle iron)技术,和越南的“龙遍”铁桥、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使用的是一种技术。铁桥的构建全部由铆钉固定,全桥没有一处焊接。村里的老人曾讲过乏驴岭铁桥的建造过程,当时在河滩中,架起火炉,铆钉被烧得通红以后,桥下的工人将铆钉迅速抛给上面作业的铆工,再趁热将钢钉铆到桥上。 大桥上的铭牌表明此桥建于1905年 1937年,日寇占领河北后,为保证正太铁路将山西的煤炭运输到各出海港口,重兵驻守该铁桥,并在周边修建了7座炮楼和两座地堡。 1940年8月百团大战时,正太铁路乏驴岭铁桥成为了百团大战破袭重点之一。当时,聂荣臻指挥两个连的八路军,乘大雨在午夜发起攻击。占领大桥后欲用炸药将桥炸毁,但因当时我军炸药奇缺,仅炸坏桥头部位,最后桥上的钢轨拆毁数段抛进河底,当地民兵又炸坏火车,才切断了正太铁路。”聂荣臻1940年8月的《正太战役破击报告》一文中记载:“乏驴岭铁桥在二十日夜三时所破坏,因药甚少未获彻底破坏,仅将桥之左端炸毁一部,铁轨炸断了数条,现已不能通车,惟行人其上尚无大阻碍。” 后来,被炸毁的地方重新用铁板进行了加固,但当年战斗中留下的弹孔仍清晰可见。 当年的弹孔 炸坏后重新修补过的部位与没有修补过的位置对比 从大桥上看不远处的乏驴岭村 桥下戏水绵河的鹅群 乏驴岭大铁桥东通一隧洞(正太铁路隧道),西接S037省道,这条省道是在原正太铁路的旧址基础上修建的,其中山西境内又叫S315省道,它东起天长镇,西至阳泉,两端与G307国道相通,所以又叫307复线。这条公路的开通让原来的古道成了历史 。 公路 边的乏驴岭地名标志 大铁桥的西侧 大铁桥头的张果老倒骑毛驴的塑像。乏驴岭名字的由来,与张果老有关。在民间传说中,张果老和柴荣驴驮日月、车载名山,前往忻州,途径此岭,驴困车覆,因此有了乏驴岭这个村名。《列仙传》载:“张果驴困乏于此,因此得名。”由此可知乏驴岭村虽不大,但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了。 我们向老乡打听原来的古道,老乡说古道因58年修绵右渠被挖断了,走不通。要往娘子关走只能走公路 。 有些失望,但不管我们多么不情愿,我们只能走公路 。 公路上看乏驴岭村 绵河滩中的水坝,上游已被淤平 我和维维走大铁桥过了河,飞熊熊等人却想抄近道。走拦河坝过河未果;沿河滩向下走,找水浅的地方也没有,最终他们乖乖的上了岸。还是走了大铁桥。看着他们在河滩里转来转去,我更真实的感受到大铁桥对乏驴岭人的重要性。 棉右渠配套工程——乏驴岭水电站 水电站溢洪道 沿着涛涛的绵河,我们向前走去,拐过一个弯,乏驴岭消失在视线中。我在心里默默默的说:乏驴岭,还还会再来的,这次只是走古道,乏驴岭村许多值的看的地方都没走到,有时间,我还会来乏驴岭,我会会好好转一转乏驴岭,还要为牺牲在乏驴岭的爱国将士们送上一朵花,告慰他们: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过的这片土地没有忘记你们。
最后修改于 2015-03-29 05:04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outdoor/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