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登上山顶,我们意外的发现路边不时有砍下枝条,那些枝条水灵灵的,和没被砍的小树别无二样,这说明,这些枝条被砍下来没有几天,看来刚刚有人来过,还开了的路。这下子心里塌实多了,毕竟开过的路要好走的多。
时间已经是下午2点了,我们从鸡架岩过来只走了整个山脊的1/3,在我的计划中,乏驴岭穿越照天梁有两种备案:如果路好走,穿越的速度快,时间足够,就沿山脊一直穿越到核桃园,如果路不好走,时间不够,就半路上下南峪。现在从时间上看,我们不可能走到核桃园,我们只能下南峪。这也好,上次从乏驴岭走到娘子关,为了赶时间我们没进南峪村,只从村边擦身而过。今天下南峪,正好可以去南峪村里转一转,补上上次的缺憾。 山头那边是一个不小的下降,远远的看,对面的山头右侧有一岔脊,岔脊后边有一村庄,我知道那就是南峪。南峪村呈一张弯弓状,细长细长,非常好辩认。如果我们能沿那道岔脊下降最理想了,可那道岔脊上有路么?不知道。 视线中的南峪村 走在下降路上 走过山脊的最低点,小路又开始上升了,还是老慢带头,我们向上头攀去。攀升中,眼尖的小董发现右侧有条横切路,他先过去探了探,那条路一直通向右侧的岔脊,看来是我们需要的下山路。 喊回走在前边的人,我们拐上了岔脊。 走在侧切的小路上 山脊如一道崖墙,走过一小段脊顶后,路变成了沿崖墙右侧侧切。我们当然要走路,可正走的尽兴,前边的人突然停下了脚步,路断了。小董认为路拐上脊顶了,小董的说法有道理,但我们又懒的向后退,于是沿崖墙一断裂处向上攀去。好在有惊无险,紧张刺激。 山脊上果然有路,仍是刚刚有人“开”过的路,可能是枝条更密的原因,此处被砍下的树枝更多,有一株小树上甚至还绑有一面彩旗。是什么人做的这一切?我们虽然好奇,却又没有头绪。不过既然有人来过这儿,有人开过路,下山的路应该不难走。 地下被砍的枝条 走过那面彩旗最多不过百来米,我们看到一段石墙,石墙上有疑似的门,石墙内还有废弃的碾盘、捣米的石臼等,种种迹象表明曾有人在此生活过。这儿莫非是乏驴岭周边的三个山寨之一?可能,很有可能。可是“好汉们”在这儿扎营,怎么解决水的问题?如果有人进剿,不要说攻打, 就是围困也要被困死了。 石墙疑似的门口 废弃的碾盘,浮土刚刚被人清理过 捣米的石臼 还是刚刚被砍的树茬,茬口很新,水气很足,应该不超过一星期 远看岔脊左侧的南峪村 岔脊右侧,石太铁路,井阳公路,绵河,绵右渠,历历在目 虽说有路,但并不太好走,虽说不好走,但却是有惊无险。一行人向下走去,我边走边拍,又落在了最后。 艰难下降中 出沟了,沟口是一碳酸钙厂,两缕清烟表明那个厂正开着工。井陉有华北钙都之称,大大小小的碳酸钙厂不计其数,这个厂环保还不错,走近它时完全没有那种遍地粉尘、呛熙熙的感觉,厂里排出的废水也清澈见底,说明处理的不错,我们甚至还用那水洗了洗手,洗去了手上的征尘。 跨过清流如碧的绵右渠,越过宽阔的绵河河滩就是井阳公路,我们终于“上路”了,时间已是4点整,这个点还有班车么?够呛。 绵右渠建于1958年,是我国农民兴建和第一条大型灌溉工程,比箸名的红旗渠道还要早,虽说对这条渠道早有耳闻,也多少次在公路上看见过它的渡槽,但如此 近距离的直面它仅有一次,它比我想象的要宏伟的多。 我们上路的地点在南峪东边,张洼村西。张洼我知道,距南峪村大约2里。 视线中不见村,只能看到百米左右,南峪方向、张洼方向各有一个“路边店”,张洼方向的店更近点。人们向张洼方向走去,想打听一下车的情况。我更想向南峪方向走,先转转南峪村,再坐7点的火车回市。但大家想回家,我只能少数服从多数。我一边走心里一边想,要是没有班车就好了,那就只能坐火车,就会断了大家回家的念想,逼着大家往南峪走。你说,我是不是有点自私呢? 老板娘说:这个点没车了,如果往下走二里路,走到北峪沟口,可能还能赶上从常平下来的车。有人买了瓶水就要往北峪沟口赶。我发话了:“算了,还是往南峪走吧,别走到下边也没车,就白赶了。还是去南峪坐火车站保险。可以顺便转转南峪”。 于是,一行人转身向南峪走去。 南峪路上拍我们刚刚走过的碳酸钙厂
最后修改于 2015-04-08 17:00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outdoor/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