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村游4——上下两董寨,传承两千年之下董寨古村 (上)

2015-04-14 18:19 阅读(?)评论(0)
   看过龙潭,下一步是转古村。下董寨位于由华北平原经娘子关去太原的必经之处,村寨具体的创建年代不详,据说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据考证, 三国汉末并州牧董卓曾在此凭险设关,屯兵建寨,世称“董卓垒”。今天的下董寨据说是明代时在原来的董卓垒的基础上修建的。如果从三国那时算的话,董寨有1800年历史了。

   我们沿河滩里的古道向上走去,下董寨坐落在数十米高的崖头上,要想进寨首先要爬一道陡坡,坡上的古道非常陡,陡至车不能行,马不能骑,过往之人唯有下马牵行才可通过,而坡道的尽头是一居高临下的关阁。
 此阁乃下董寨的东阁。

   下董寨村南为悬崖峭壁,龙潭天险可作天然屏嶂,无需设南门。因此下董寨共有三道寨门,即东阁、西阁、北阁,三个门中,尤以东门阁最为险绝,东阁不仅居高临下,阁外山崖还呈V形分列,东阁正处在两道山崖的交汇处,任何人要想从下向上进攻,都会受到高处之敌的三面围射,纵你有天大的本领也很难躲过从正面及左右三个方向射来的雨,所以下董寨绝对是个宜守难攻之地。真正是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几十米高的陡坡的尽头就是东阁,东阁面朝正东,因此又名朝阳阁,阁上建有观音庙一座,因此也叫观音阁,阁下的门洞就是下董寨的东大门。

   正要进村,石头和清泉从村里寻了过来。不锈钢自报奋通,带着两个美女去参观龙潭,余者在一旁等他们。此时天已中午,古道一旁有个平台(实际是一户人家的房顶),利用等待的时间,我们正好在那个平台吃午饭。我们还没吃完午餐,不锈刚已陪着两个美女回来了,看来他们的游程被缺斤短两了。于是,接着午餐。


居高临下的东阁



东阁一侧的崖墙体
    


午餐进行中



   午餐后我们刚要进村,在河边洗衣服的老乡挑着洗过的衣服回来了。刚才问路时忘了为这位有孝心的老乡拍张照片,现在正好补上一张。

   我们和老乡一起进了村,老乡告诉我们,阁南边的平台上看龙潭位置很好,但要进到住户的院子里才能看。




老乡指着东阁一侧的平台说:从那边看龙潭正好,但得进到住家的院里看



阁门下的青石古道,被踩磨的成乌黑蹭亮



从东阁上看两侧平台上的房屋



   从东阁上看下董寨的古街,照片中可以看到过年扎制的彩门。后来我们在下董寨的古街上看到多处用松柏枝搭建的牌楼。下董寨村民俗独特,每年正月十六有源于古代军事活动的赛马活动,还有社火表演等。界时,沿街有十来座用彩绸、松柏枝等搭建的彩门、牌楼,我们这次来距过年不久,比赛时扎的彩门、牌楼等都还存在。可以想象那天的热闹、红火。




从南侧平台处看东阁



   作为村中的主街,下董寨的老街保护的非常完好的,街两边的建筑基本全是老建筑,且大多没有废弃,还在使用中,就连古街的路面也是原汁原味的青石路面。老乡告诉我们,下董寨村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了,至于这条街和东西阁则是建于明代,从那时算,也有500百的历史了,一个千年古村, 一条数百年历史的古道,能这么完好的保留到今天,甚至在硬化村里的大小道路时能有意识的被保留下来,没被水泥路面所覆盖,这可真不多见。是非常难得的。




   过去的下董寨村商业街繁华,主街两侧全是各式店铺。为了便于人员、牲口及货物进出,临街的宅院的大门都非常宽大,这一点,与我走井陉古代道见过的其它村,包括以前走过的地都村和刚刚走过的坡底村,有着明显不同。那些村里虽然也有些宽门大院,但绝对没有下董寨的宽门大院多,没有这么集中。




  下董寨老街上的房屋,大多是院套院的二进院,有的还院中套院,为了不打扰老乡,我们基本上没有进到院的内部参观,只是在街上走着,看见开着门的院子时隔着门偷偷的拍上一张照片,从不多的照片中,你可以管中窥豹,了解到下董寨古民居的一角。


 

从老街上看东阁



古街上的松柏牌楼



除老街外,下董寨村其它大小胡同的路面均已硬化



还是村里的老宅院


  最后修改于 2016-01-20 10:13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outdoor/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