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正文
|
||
核桃园村中心有条东西向的沟,古道顺沟北而行,古村沿沟两边而建。圣母庙东有一石桥,把南北两部分村有机的连系起来。这座桥是村中的主要交通道路(村西口的礼义桥位置太偏西)。 与礼义桥风格相似,这座桥也是双孔石拱桥,建筑同样较为简单。桥身朝东面的一侧,两桥洞间的匾额上写着“萃休桥”三个字。而桥北头的有一修桥功德碑,碑上却写的是“会源桥”。此桥究竟叫会源桥还是萃休桥?我以为应该是萃休桥。“会源桥”也许是村里的另一座桥,那个碑或许是从别处移来的,这都并非不可能。 令人十分的遗憾,桥两侧垃圾如山。此次核桃园一行,最让我们不能接受的是村中的垃圾,沟的两侧,特别是两座古桥的桥头,简直成了一片垃圾场,让人看了很是无语。要知道,这些垃圾不仅影响美观,还影响雨季的行洪啊。 桥头的“会源桥”碑 走过古桥即来到核桃园村的南半部分。说起核桃园村中的古民居, 最有代表性的当是吴家宅院,可称之为为核桃园村的必看之处。吴家宅院由皮货富商吴广治于民国初年所建,位于村西南部,河沟街上的南侧。我们一路走一路打听,很快的,一座高大宏伟的石头建筑出面在视线中,此建筑非同一般民居,高达10来米的墙体全部用雕工精细的巨大方石砌成,每块石头都非同一般整个建筑更是显的出类拔翠,乡人常称其为大石头院。 俗称大石头院的吴家大院建成于1916年,由清代吴氏家族主事人吴广治主持修建。吴广治从小家贫,15岁到北京皮行当学徒,发家后回核桃园村,在老家原址上修筑新宅。 吴家大院依坡而建,又分为上下两层院落,下层院落是本地风格的石窑式建筑,房屋全部由大块青石砌成,每块青石都采自较高的山上,花高价雇人在山上凿成型后运下来,再经精雕细琢,每块石头都非常的规矩,象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因此砌出来的墙横平竖直,非常的规矩,墙缝也非常的细,第一眼印象就让人觉得气势非凡。据说吴家宅院仅这种料石就用了七千余块,平均一两银子一块。上层则是仿建的北京四合院。“整个工程用时长达六年之久。”一位老乡向我们介绍说:“当时有的工匠耍心眼,搬运石头时,把石头运到村边,只差几步道时不运了,要等吃了饭再运,主人明知他故意磨洋工,却并不着急,反而说:你不就是想耗点时间么,反正我有的是钱,咱就耗吧,看谁能耗过谁,看你能耗多长时间”。 象好多老宅院一样,吴家大院的门也紧锁着,过路的老乡说钥匙在村干部手里,非重要节日或有领导来了,一般不开门。进去参观一下的愿望落了空。我们只能上至高处看一看,隔着门缝看一眼。从观察到的凤毛麟角看, 下院的布局为山西民居风格,院子细长,房子是窑洞式建筑,正房为一明两暗,南北厢房对称,具体间数不清,其中的南厢房为二层式建筑,二楼又是上层院的北屋。 吴家大院的下院不仅房屋是石头建筑,院子、过道等也是大青石铺砌,整个院落只有大门的廊房用了少量的青砖,称之为大石头院真是名不虚传。 从高处看一层院的布局 雕花精美的青砖门廊 地势较高的上层院则是明显的北京四合院格式,建筑材料以砖木结构为主。上层院里还有两间相对简陋的青石屋,风格与整个院落的风格似乎不大协调。据说那两间石屋是吴家宅院建成前的旧房子,在建设吴家大院时有意保留下来的。 吴家两间老房子之没有被主人丢弃,而是成为四合院的一面,是老主人提醒后人不要忘记自己的出身。 吴家大院二层院门旁一侧有一偏门,通过这个门可上到一层院的房顶,我们则透过此门的门缝,管中窥豹般的窥视了一下大石头院的内部风采 老慢扒着门缝看院内 门缝中看到的大石头院下院的内景 从二层院大门下边的缝隙处看院内的情景 大石头院对面的一座老建筑,虽然也很坚固,但与大石头院相比变就相形见掘了 一株古树,虽然树形不大,据说已有1200年历史了 告别大石头院,我们沿来路向回走去。据说核桃园村规模较大、有文物价值的老宅院共有8座,我们只看了大石头院、树德昌院两个院,就是这两个院,我们也只能在墙外看上一眼,无法入内仔细参观。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不再去找寻其它大院。我们决定奔向下一站,大小龙窝。 随手拍下的石楼 村中的小庙 走在前边的队友边走边拍的老慢 村里的孩子 拍下的最后一个民居 大门上方的砖雕 院子的内景 核桃园的东口有东阁名层霄阁。层霄阁为三层建筑,在我们走古道见过的无数古阁中,核桃园的层霄阁是除故关的全神阁外我们见到过的最高大的古阁,其建筑不但高大气派,而且斗拱额枋、雕梁画栋,巧妙绝伦、十分精美。在四周的飞檐翘角上,还各悬挂着风铃一个,铃随风动,悦耳动听。 资料记载,核桃园东阁始建于明朝隆庆、万历两朝间。清乾隆年间,村里人又筹资重修二层,并增建了第三层。现在阁的二层供奉着真武大帝及三官爷,三层则供奉着玉皇大帝。因此此阁俗称玉皇阁。 东阁的正面,石匾上有“古桃园镇”四字。经考证为明朝万历元年所题。 我们参观东阁 东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门洞内青石古道上那深深的车辙,车辙最深处足有20厘米深。楞把坚硬的青石磨出那么深的两道沟,那得需要多少年水滴石穿的功夫啊啊?同行的小董不解的说:“那沟是不是故意做上去的?我实在无法想象怎么才能在这么硬的石头上磨出那么深的两条沟来。当我告诉他,过去的车轮都是木毂轳,外边包着一圈铁箍时,他才恍然大悟。现在的年青人,哪儿见过什么木头毂轳呀? 青石铺成的大道上还有一道减速带 古阁下部的石雕 沿青石铺成的宽阔古道,我们向东走去,只可惜,走出去不过几十米,古代道就消失在河沟边的农田里。岁月无情,今天我们走过桃园古村时,我们能看到的原汁原味的古道仅剩下东阁下不过百来米长的一小段了。正因为如此,这段古道也更显珍贵,因为它就是一段历史。 核桃园村东,河滩里一株古树的残桩
最后修改于 2016-01-12 19:04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outdoor/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