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正文
|
|||
花果山又叫铲角山,山势巍峨,景色优美,山上古木葱郁,山下流水潺潺,它座落在河北 山西两省交界处,是周围小有名气的山。 花果山之名因山桃树较多,春季一山粉红,夏秋硕果累累而得名。至少铲角山之名则与黑龙的传说有关:据说黑龙与黄龙争夺黄龙洞败下阵来,无奈下来到了花果山,花果山景色虽然美丽却没有黄龙洞山高,黑龙发誓一定要让花果山高过黄龙洞府。于是,它运用法力,让花果山一天一天长高,结果惹的民怨载道。 有一天,二郎神巡游至此,见到花果山不断长高,心想,要是这样长下去,岂不要捅破天庭。于是二郎神用他的宝戟用力向花果山刺去,只听一声巨响,花果山顶的尖角被铲掉了,随之停止了生长。于是当地百姓又把这座山称为铲角山。后来,周围村里的百姓见黑龙无处可居,念其可怜,在山下修了黑龙庙,把黑龙请了进去,尊为黑龙爷。每逢初一,十五,附近村里的人顶礼膜拜,供奉黑龙。黑龙呢,为报答人们的收留之情也立地成佛,保佑附近百姓年年平安,岁岁丰收……。直到今日,黑龙庙依然香火鼎盛,每年五月初一黑龙爷庙会,秧歌,社火,民歌样样都有,热闹非凡。 巍峨挺拔,险峻异常的花果山 其实,黑龙庙距四里铺村还有一些距离,大约300米吧。我们在黑龙庙用过午餐,背上包又上路了,跨一个小弯,真正的四里铺村已出现在视线中。 重新翻上公路,走向四里铺村 走进四里铺了。四里铺村因距河北通山西的古道(即现石阎公路)约四华里而得名。据查,清代的《平山县志》即记载有“四里铺”的村名,可见四里铺村至少在清代时就已经存在。 四里铺村不大,全村60多户人家,约200口人,有耕地106亩、林地132公顷。象其它山村一样,这些年,四里铺的年青人也全都外出打工,真正在家的仅有几十人,几乎全是半百以上的老人。 进村处,新立不久的两个烈士纪念碑。碑文表明,两位烈士均是原国民革命军軍人,牺牲于1937年的抗日战场上。近年,凡是牺牲于抗日战争期间的国军将士,只要有证据是牺牲于抗战战场上,国家都承认为烈士,给予他的亲属烈属待遇。 曾经的四里铺希望小学,门口的题字表明是这个学校是石家庄市白佛村对口支援的 路边的碾盘,尺寸超大 碾房里,仍在使用中的碾子,这年头,山村里保留下来的碾子并不鲜见,但仍在使用中的碾子绝对少见,少之又少见 路边废弃的民居 以沟为界,四里铺村分南北两部分。位于沟北,公路两侧的是近年建的“新村”,石桥南侧是过去的老村。走在前边的几个人继续沿公路向前走去,我和老李、老豆被石桥对面的建筑吸引,拐进了老村里。呵呵,“鬼子”进村,“扫荡”一番。 走过跨涧的石桥 走在后边的窦老 老村的老房子 老李在隔门偷窥:“好东西的有,我的米西米西”? 小院的大门及门牌 小院的内景,哇,还有个花姑酿 村里的一处豪宅,这么大的院子真让人羡慕 门上的锁,这种锁门方式有点特殊,象我这样的小个子要想锁门真还有点吃力呢 豪宅旁边,仍有人居住的小院
从高处看进村的石桥 穿出四里铺村,我们追上正在路边等待的队友,一起向九里铺走去。半路上,一根悬在路边的半截线杆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那半截线杆象吊死鬼一样悬在半空中,随着微风晃来荡去,这根线杆为什么会悬在这儿?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一场“哥的八核”猜想开始了。 2点稍过,我们到达了九里铺。九里铺因距平山通往山西省古道九华里远而得名。九里铺村共325人、98户,村虽然不大,却是这条沟(界石沟)里最大的村子。有耕地218亩、林地127公顷。 九里铺我曾经来过一次。那是去年端午节的穿越,我们九里铺为是穿越的终点。那次我们只是匆匆一过,这次仍将是匆匆一过。 走过九里铺村口的大石桥 九里铺大桥和界石沟桥、猴刎桥、四里铺桥风格相似,都是建于上世记7、80年代 九里铺村的第一座建筑 九里铺村,进村有连续两座桥,走过村口的大石桥,行不足百米又是一座石桥,一座跨越岔沟的小石桥。两桥之间有几间房屋,其中有个商店,是我们在这条沟里看到的唯一的商店。 铃铛走过第二座石桥 小石桥的另一侧是曾经的九里铺小学,由于现在村里只剩下老人了,九里铺小学象绝大多数山村学校一样,已经废弃 走过九里铺,路距沟底越来越来越深。当沟的对面再一次出现房屋时,路下到了沟底,大柳树到了。大柳树村始建于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一张姓人由山西省盂县迁此定居,建房于一棵柳树下,故取名大柳树。 大柳树是平山县杨家桥乡下辖的一个行政村,由大柳树、小岭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有耕地169亩、林地127公顷,但由于扶贫搬迁,两个村一共只剩了9户人家,10几口人。我们今天要去的就是大柳树行政村下的小岭村。 沟对面的小庙 大柳树村废弃的房屋 挺新的房子,也人去屋空了 九里铺-大柳树一带盛产一种叫做万年青的墨绿色花岗岩,据说主要出口俄罗斯,去年我们来时大柳树的山上还机声隆隆,今天却一片寂静。偶遇的放羊人告诉我们,俄罗斯现在不景气,不要石头了,采矿的就停了。采矿虽然停了,路边那高高的石头堆还在,大山身上裸露的伤疤还在,作为驴友,看到这些心里总不是滋味。 过大柳树,路虽然还是能走车的大路,却变的的陡一些了。现在走在我身后的是老豆,老豆是网名,实际上应该称呼窦老才对。窦老是石家庄第一批驴友,玩户外比我还早。我和窦老相识于03年,他是我玩户外认识的第一批朋友,至今已经有12年的“交情”了。这两年,因为家中有事,窦老有两三年没活动了,这次是重新出山。今天这一路走来,尽管窦老速度计不慢,很多时间都走在队伍的前边,但看的出来,窦老在上坡时走的有些吃力。毕竟已经是 66周岁的人了,而且两年多没有活动过,有些吃力很正常。好在今天的行程没有多远。对于窦老来说,真正的考验在明天。
最后修改于 2016-03-05 10:40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outdoor/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