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鸡鸣了,我披起衣服起来,草草梳洗后便走出山门,想看看太阳出山时的景致。一阵晨风吹乱了我的散发,这时在烟雾迷漫中又是一番山景,我站在山峰上向四周眺望,觉得天风飘飘,云霞烟雾生于足下,万山罗列,如翠笏环拱,片片白云冉冉飘过,如雪雁飞翔,恍惚如梦,我为了这非人间的仙境如痴如醉。天边有点淡红的色彩,渐渐扩大,又出现一道深紫的虹圈。这时已望见东山后放出的万道金光,这灿烂的金光中捧出一轮血红似的玛瑙珍珠似的朝阳……” 写这段文字的人叫做石评梅,民国早期四大才女之一,她描述的是在她的故乡--阳泉市小河村看日出的景象。 群山环绕的小河村依坡而建,一条小河穿村而过。地势之差使小河村的建筑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改开以来,山村的街巷结构得以保持,大多古建筑保留依旧,一派古村落气象。再加上保持完整,堪称我国北方最具特色的大院民居的石家花园,这一切都提升了小河村的历史文化名村的价值和品味。 小河村隶属于阳泉市郊区义井镇,位于城乡结合部位,距市中心仅四公里,北与白羊墅火车站相距一公里,南与太旧高速公路平定出口相距八公里,307国道在村西1.5公里通过,交通通讯十分便利。小河村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640余亩,现有662余户,纯农人口1245人,非农业人口1100人。1993年一已步入小康村行列,到2006年经济总收入已达3600万元,人均收入3800元。 由乱流村顺铁路西行,行约3公里稍多有一个只能人行、不可车过,飞架于桃河两岸的铁索桥,那是乱流村去往河北岸白羊墅的一个便桥。过桥再西行约一里就是小河村口。路口有公交站,每隔十来分钟有一班开往阳泉火车站的公交车。小河村交通果然方便。 走在长长的铁索桥上 河北岸就是白羊墅火车站 小河村并不在公路边上,而是隐匿在一条不象山沟的山沟里,距公路约有200米远。据说当年日本鬼子入侵阳泉时,大队人马从小河村边经过,却没有发现小河村,由此可见小河村有多么僻静。就是今天,如果不是路边戳有小河村的村名碑,我们也无法想象那个看似一个很浅的山洼洼的地方会隐藏有一个不小的村庄。 小河村口,正在等公交的乘客 小河村口的村名碑,蒙了一层灰垢 拍照的时间,一辆公交车驶了过去 一进村,我们首先看到一个高大的古建筑,它建在巨型条石砌筑的高台之上,飞檐斗拱、气势喧昂,在蓝天的衬托下显的格外高大、庄严。它是小河村关帝庙前的古戏台。 沿石砌坡道步步登高,过一大门已来戏台子前的广场上,说是广场,实际是一个方正平整的大院。说实在的,虽然刚才在下边已经领略了这座古戏台的风彩,但当我站在这个古戏台面前时还是大吃一惊,小河村的这个古戏台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保存之完好着实的让我吃了一惊。这两年走过了不少井陉古驿道上的古村镇,也看过不少老戏台子,但象小河村这样规模的古戏台的确首曲一指,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娘子关关城上的那个古戏台了。 古戏台的对面就是关帝庙的端门,即关庙的大门。 占地约2千平方米的小河村关帝庙始建于明崇祯八年,关帝庙坐落在陡峭的山坡上,它左挹桃河,右绕泊水,从前到后一共五组不同层次建筑,是典型的一正两厢,中轴对称式建筑。远远看去,一层层建筑依山就势而建,形成一组层殿叠院鳞次栉比,即错落有致又巍伟壮观的古建筑群。 端门左侧,高耸的鼓楼下是一个小小的石勒庙,它在向人们讲述着1600多年前石勒射蟾的故事。 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即后赵明帝,上党武乡人,羯族。字世龙,初名勹背,小字匐勒。其祖先是匈奴别部羌渠部落的后裔。石勒家境贫寒,少年时给人当佃户,后来又被人卖到山东茌平为奴,替人放马。此时石勒结识了魏郡的贩卖头目汲桑(石勒这个姓名就是汲桑替他取的),并召集到王阳、夔安、支雄、冀保、吴豫、刘膺、桃豹、逯明等十八骑为群盗,西晋时期(公元305年)天下大乱,汲桑带石勒等乘机起事,先是投靠汉赵刘渊。又在汉人张宾辅助之下以襄国为根据地,先后灭了王浚、邵续、段匹磾等西晋在北方的势力,又吞并曹嶷。于319年11月建立后赵,自称赵王,都襄国。329年石勒灭前赵,成中当时中国北方势力最强的国家,330年称帝。因此,石勒可称之为世界历史上的唯一一个奴隶皇帝。 石勒称帝前,曾屯兵于小河附近的寨垴堰一带,当时的小河村距平定州8里,整个村子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清澈的河水由南向北在沟底潺潺流过,可村北一水潭中出现一只巨蛙,村民称其为蟾,经常攻击人畜。巨蛙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村民只能住在距水较远的桃树岭上。桃树岭没有水源,人们必须下山挑水。每逢挑水时,人们成群结队,敲锣打鼓,大声吆喝才敢下山。石勒知道此事,决心击毙巨蛙。每有空闲,石勒就到潭边寻找。一天,他骑马路过潭边,巨蛙忽然从潭水中跳出,张着血盆大口向他扑来。石勒一箭过去,射死巨蛙,岭上居民纷纷下山观看,并杀猪宰羊答谢石勒,不久,石勒带兵离开这里,村民便把石勒驻兵的地方更名为寨垴堰,并在此修庙纪念。巨蛙被除后,村民纷纷下山,近水重建家园。于是就有了“先有桃树岭,后有小河村”的说法。 因年代久远,古碑已经字迹全无 关帝庙的主要建筑从下往上有戏台、庙场、端门及钟鼓二楼,南北精舍,过门无梁殿及左右配殿、文昌殿,虫王殿,最高处为武圣殿,俗称正殿,这些殿宇有卷棚式、有硬山式、歇山式、均飞檐挑角,舒翼若飞,雕梁画栋,巍峨壮丽,充分展示了我国建筑文化及道教文化的灿烂风貌。 端门建在高高在石台上,正中高悬一匾,上书关帝庙三个鎏金大字。迈上19级台阶, 跨过端门则进入关庙的第二进院(第一个院即端门与古戏台间的广场院),过门两侧的周仓、关平画像形象生动。二进院的主要建筑是钟鼓楼,它们分立于端门两侧,庄严肃穆,对称工整。 过端门紧接着又是20级陡峭的台阶,跨过二门即进入关庙的第三进院,这个院有南北精舍,无梁殿、东西配殿等。小河村“关帝庙”建于明崇祯年间,清康熙46年(1708年)和乾隆7年(1743年)两次重新修建,庙里有碑刻为证。在无梁殿前,立有一尊光绪年间的功德碑,碑文显示,当时的捐银者中不乏太子太保+淮杨提督文彬、河南布政史长赓、安*省学政杨鸿吉、振威大将军锡缜等军政一品、二品大员。由此可见此庙当时的影响。 穿过无梁殿又是一组台阶,台阶之上是关庙的第四进院,院的右侧是文昌殿,里边供奉的应是孔老夫子,左边是一个虫王殿。虫王殿,呵呵,这算是极为罕见的一个殿了。 再登上十数级台阶是关庙的最后一级建筑,关庙的正殿,大门上方高悬“忠义千秋”大匾,大殿门锁着,我们不得入内,只能空留几分遗憾。大殿的后边只有一个小小的后院,并无建筑。 虫王殿 从大殿前看关庙
最后修改于 2016-01-20 10:19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outdoor/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