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自在天地间——16.4.17三帽山-金华寺-常河小穿越 (1)

2016-04-22 15:07 阅读(?)评论(0)


  三帽山又叫窟窿背,位于井陉县与鹿泉县交界处,主峰由三个并立的石峰组成,因此得名三帽山。又因山上多裂隙暗缝,被人称之为窟窿背。三帽山不是很高,最高海拔不过 1013米,却是距石家庄最近的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加之山体雄厚,山脊委婉,山形峥嵘,山势险恶,且四季分明,景随天变。因此成为石家庄驴友最喜爱的户外热点地区。

  白果树位于元氏县西北部前仙乡牛家庄村北。树高28.1米,胸径1.82米,推测至少有上千年树龄。这株白果树树干挺立,枝繁叶茂、极为壮观。1973~1975年兴建水利时,在银杏树西侧3米处挖一深5米的渠沟,使部分树根被切断裸露,加上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树体营养不良,生长不旺,现约有1/5的树枝干枯。白果树旁原有一座普济寺(习称白果寺),据残留的明嘉靖二十五年所立修寺碑记载,白果寺创建于唐,重修于元朝至正元年(1341年),原寺已不存,只留几个经幢、残碑证明它的过去的辉煌。几年前寺庙原址复建了新的寺庙,仍叫普济寺。这儿也是石家庄户外人喜爱的热点地区之一。

  金华寺,位于井陉县芦庄村境内,三帽山南侧的将军垴山南麓,距井陉县城20公里,与白果树仅一山之隔。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公主在早上洗脸时,发现脸盆里有朵金花在放光,时隐时现,就派人禀报给了皇上,皇上也觉惊奇,命人查找此花,几经周折找到了此地,掘地数尺取走金花,奉为国宝,于是,皇上下旨在此修建庙宇,定名为:金华寺。金华寺历史悠久,但创建历史无详细记载,寺中的僧人说此寺已有两千年了,此说不知真假,但金华寺内有株上千年的皀角树,那却是实实在在的千年古树,以树推断,金华寺当有不俗的历史了。金华寺也是石家庄驴友喜欢去的地区之一。因种种原因,我却一次也没有去过。

  三帽山穿白果树,路径清楚,路线曲折,惊险刺激,升降多变,加上强度适中,是石家庄户外人喜爱的轻装穿越路线之一。近几年来,走过这条路线的人越来多,有的人甚至10次8次的走过。这条线路我也走过,但次数不多,只有区区两次。走此线路再把金华寺揉进去,我则是第一次。

  铜冶偶遇了飞熊。这纯粹是一次偶遇,但又是意料中的相遇。这几年,每个周日的早8点,飞熊都会和牛牛、老慢在铜冶等313路公交车,然后一起去牛山寺小憩,我也多次参与,不过我不喜欢年复一年的走同一路线,我更喜欢走不同的路线,所以我只是偶尔参与。一般去以前,我会给飞熊打个电话,确认一下。这次我是临时起意,早晨起来才做的决定,因此没有提前打电话。我估计,至少有95%的可能,我能在铜冶遇上飞熊他们。即便遇不上也没事,这个季节,山上总能偶遇到同路人,至于是男人还是女人,是老头还是青年,那就是另一回来了。果然,我在铜冶车站偶遇了飞熊、牛牛和老慢。当然,同时偶遇的还有一大群不认识的人,我们一同挤上了313路公交车。

  飞熊熊他们仍是从长峪上牛山寺,我去三帽山也可以从长峪上山。飞熊熊说:“既然遇上了就一块走吧”。一块走就一块走。其实我最想走白土坡,白圭坡有一条上山路我还没走过。长峪口下车,我们一起向长峪走去,还是走沟底,然后上水库大坝,这段路,我相信飞熊闭着眼都能走了。

  出长峪村时我习惯性的上了次厕所,一眨眼的功夫,这三人已经走出去了至少百米远。




走在前边的三个队友



  长峪水库到了,长峪水库象一个明珠,镶嵌在三帽山和五峰山间。春风吹皱了一碧水,十数名“渔翁 ”正挥杆垂钓,他们是静,我们是动,各有所好,各得其乐,乐此不彼,其乐融融。





  还是那条常走的沟,这条沟是上三帽山的最常规的路线,是以前的石家庄山地越野赛赛道的一段,这条沟飞熊熊他们走了有多少次了,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他们已经完全不把到这儿爬山当作玩,而是当作了休闲健身的一种方式。而我,还是为了玩。

  既然是休闲健身,就没有任何压力。三帽山并不高,正常速度,登顶有两小时就行,何况飞熊他们每次都不登顶,而是上了山脊直奔牛山寺,时间就更松快了。四个人鱼贯着向上走去,不快不慢,不急不慌,我还象往常一起走时一样,一路走在最后。




攀登好汉坡



  今天的天不错,多云,最高温度21度。不但不晒还有点风,这样的天爬山不冷不热,最爽不过。可看似挻好的天,实际上空中弥漫着不小的水气,所以肉眼看着还算清楚的景物,在相机里却变的有点蒙胧,有些蓝的天空在相机里也变的惨白一片。由于路是走的无数次的路,我破例的很少拍照,而飞熊熊他们干脆连拍也不拍,只是“闷”着头的走。所以我们虽说走的不急不慌,还是很快就登上了山脊。





  上到牛山寨和三帽山间的垭口了,去牛山寺要从此向下走。我对走在前边的队友喊了一声:“你们下去吧,我就不下去了,我往金华寺转一圈”。“你不和我们一块走了?那你注意点,路上慢点”。“好的”。双方就此别过。三个朋友向下走去,我则转身向三帽山主峰方向拐去。


朋友们向下走去



与三帽山一脊相连的牛山寨,山上有至迟建于清朝的响马寨废墟



从更高的位置看牛山寨



  登顶路上看长峪方向的沟,我们常走的是左边那条沟,中间这条沟和两沟间的山脊上也有路,走过一两次。再往右的山脊没走过。





遥看大尖山



  从垭口上到三帽山还有百来米的爬升,山脊上有明显的路。那路我只走过两次,一次是10年元旦刚过,即石家庄那场百年不遇的雪灾后,我应汗腾之邀,来了个三帽山环穿。当时山上的残雪非常厚,厚的找不到路。还有一次是前年,我自己从白果树向三帽山穿。今天, 我要第三次走三帽山。

  前边说过,三帽山之所以叫三帽,是因为主峰由三个并立的石峰组成。现在出现我视线中的那个金字塔形的山尖,就是三帽山的第一个山帽。看似不远的行程,真走起来还真要耗上点时间。




再看脚下的长峪水库
 


  山坡上,一片盛开的小桃红花非常显眼。小桃红又名榆叶梅,因其叶片像榆叶,花朵酷似梅花而得名。为灌木稀小乔木,高2-3米;枝条开展,具多数短小枝,枝紫褐色,小枝灰色,一年生枝灰褐色;叶宽椭圆形至倒卵形,先端3裂状,缘有不等的粗重锯齿;花单瓣至重瓣,紫红色,1~2朵生于叶腋,花期4月;核果红色,近球形,有毛。

榆叶梅在中国已有数百年栽培历史,全国各地多数公园内均有栽植。主要供观赏,是常见的春季观花树种,常见品种有重瓣榆叶梅(花重瓣,粉红色;萼片通常10枚)、鸾枝(花瓣与萼片各10枚,花粉红色;叶片下面无毛)等。榆叶梅虽为公园里的常见植物,在野外却并不多见。






偶遇的一群游人,他们来的真够早,现在已经开始下山了




东坡,崖根下一根石柱



  三帽山有三个,即三个山尖。上第一个尖
没有正规的路,路是从山尖西侧的一片树林里切了过去,直奔了第二个山尖。那片树林面积不算太小,而且非常平坦,可以做几十人的营地,只是没有水。

  我第一次登三帽山还是六年前,那次我们登上了三帽山的三个尖。记忆已经淡漠,只记的那是在百年不遇的大雪后,山上一片洁白,和现在的景物完全不一样。这次
我仍然要连登三帽山的三个山尖。故此我没有走小树林里的正道,沿山脊直接向第一个山尖攀去。

  山脊上根本没有路,只有没人高的灌木,那灌木那密的不能再密,好在那灌木上没有刺,虽然 难走,还还能走,能分开灌木硬往上走。顽强的向上钻着,当我站上山尖在石峰时,顿觉天地一片宽。


站在第一个山尖上看将军垴方向,近处的山头是三帽山的另两个山尖



从山尖上俯视下边的山谷



从三帽山上看五峰山



山脊西侧有一片小树林



  当我从山脊上向小树林里观看时,有一个人正孤独的行走在树木里的穿越路上,从衣着上看,他这个人早晨和我们一起从铜冶上的车,不知他准备向何处穿越。





俯视西尖山



  沿“路”下降,我很快下到了山脊上,走上了山脊上的“游路”,走上了那条穿越的“正路”。


这是从山脊上回看三帽山的第一个尖



登第二个山尖的路非常缓,我很快就站上了第二个山尖。这是
从山尖上看到的下边的沟谷



再看西尖山



从第二个尖上看三帽山的第三个尖






  最后修改于 2016-04-22 15:25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outdoor/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