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扫街之2——17.4.29游大栅栏周边之樱桃斜街、铁树斜街、杨梅竹斜街

2017-07-13 19:52 阅读(?)评论(0)
2、17年4月29日,樱桃斜街、铁树斜街、杨梅竹斜街、琉璃厂东街扫街 




街区示意:




   
 由大栅西栏一路西行,脚下的路在旧护国观音寺处分成了两岔,偏北的一条叫楼桃斜街,靠南的一条叫铁树斜街。楼桃斜街、铁树斜街、及邻近的杨梅竹斜街、棕树斜街(原名王广福斜街)都是东北-西走向的斜街,这些斜街都是人走出来的路。元灭金后定都北京,但,元政府放弃金中都,在金中都东北方向另建了都城,即元大都,随之,居住在金中都内的大户人家逐渐迁居到元大都。新建的元大都商业尚没有发展起来,而金中都的施仁门(位于今虎坊桥西侧)内的丁字街(位于今菜市口附近)一带是个繁华市场。大都城内的百姓需要出大都丽正门(今正阳门)向西南到中都的丁字街购买商品,久而久之,百姓们在新大都和旧中都间走出了数条道路,便是这些斜街的来历。这正象鲁迅所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走出路来

楼桃斜街东北起自大栅栏西街,西南到达堂子街口,长557米,宽约10米,弯曲有如一张大弓明朝这里有羊毡作坊,在《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记为"杨毡胡同"。"杨"可能是"羊"的谐音,也可能是这个作坊的掌柜姓杨。清朝乾隆年间杨毡胡同改称"樱桃斜街",沿用至今。据说是因为该街曾广有樱桃树,又是走向偏斜而得名。

楼桃斜街两侧多为居,较箸名的有新凤霞故居。街中原有皈子庙,早已无存。街内还有过去的贵州会馆。民国十七年(1928年),叶春善、王长林、侯喜瑞等人为救济生活贫苦的同行发起成立"北平梨园公益会"(1936年改组为"北平梨园公会”),会址也设在樱桃斜街。现在的楼桃斜街仍以民居为主,只有部分邻街的房屋改造成为小店铺。这这里,你可体验到老北京人的市井生活。




这家紧挨着红星二锅头店铺的四合院就是新凤霞的故居





  樱桃斜街的尽头是五条街道(樱桃斜街、铁树斜街、堂子街、五道街、韩家胡同)的交汇处,也就是说,由大栅栏西街分开的樱桃、铁树两条斜街在这儿又汇合在了一起,五岔路口再向南的街叫五道街。这条路之所以叫五道街并非因为它起源于"五条道的交叉处",而是因为路口北侧,正对五道街有一座五道庙。

  按道教的说法,五道将军是东岳大帝的属神,掌管世人的生死与荣。民间传说五道将军颇具同情心,能帮助、成全弱者,是个具有正义感的冥神由于樱桃、铁树两条斜街贯穿了金中都旧城至元明清都城之间的地区历史上称之为龙脉。而五道街就成了古时连接京城与中都旧址的交通要道,再加上有其它街道交汇于此,因此五道口成为事实上的交通枢纽。明中叶,兵部尚书王象乾撰文,立"交龙碑",称此地为正阳、宣武二门之"龙脉交通车马辐辏之地",应以庙镇之,故建五道庙。

  五道街旧时的五道街长236米,它的南口就是虎坊桥即金中都的施仁门旧址。解放后,因扩宽新华街需要,五道街的南半截被拆,剩余的五道街只有110余米长。南口斜出在南新华街上。







  
由五道街折回,从五岔路口向东北而行是铁树斜街。

  樱桃斜街曾种有很多樱桃,铁树斜街却并无铁树,铁树别名苏铁、凤尾蕉,性喜阳光充足的温暖气候,产于亚洲南部,在北京无法在户外越冬生存。铁树斜街原名李铁拐斜街,要说起这个名称的来历还有个小故事:明朝,这条街只称斜街,它是由京城通往过去的金中都的最佳路径。到了清朝,有位李姓匠人在此开了个做铁锅的棚铺,因其托好,做的锅很有名,于是就有了李铁锅斜街的名号,到清末,李铁锅斜街便谐音为李铁拐斜街了。

  李铁拐斜街东通大栅栏西街、大栅栏街,西经五道街通虎坊桥,为大栅栏地区交通要道,1949年前,该地繁华一时,有护国观音寺、三义客栈、留香大饭店、远东饭店、清真饭庄同和轩、同益轩、两益轩等名号,北京第一家女澡堂润身女浴所也开设在此街上。这里还是箸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出生地。光绪二十年(1894年)阴历九月二十四,梅兰芳出生于原李铁拐斜街62号(今铁树斜街101号),这是一个两进院,东西宽13米,南北长38米,长为梅兰芳的爷爷梅巧玲购置,后门在樱桃斜街上,院内东厢房为梅兰芳先生出生所在,现在,这个建筑面积只有204平米的小院住着7户人家。 


  1965年整顿街道名称时,李铁拐斜街改名“铁树斜街”。

  


位于铁树斜街西口处的老窑瓷博物馆








梅兰芳故居




铁树斜街上也有一些民国时期的洋楼建筑




   由铁树斜街一路向东,再过大栅栏西街,我拐到了前门外的另一条箸名斜街——杨梅竹斜街上。

  偌大的北京城,有名的胡同号称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可用水果命名的街道却是凤毛麟角。宣武有个樱桃园、朝阳有个核桃园,两广路上还有一个果子巷。以上三条街道都不如杨梅竹斜街出名。一条街道,又有杨梅又有竹,想想都浪漫。可实际上,与铁树斜街与铁树并无关连一样,杨梅竹斜街与杨梅,与翠竹也无半点关系。原来,这里曾经住过一位保媒拉纤的杨姓媒婆。她巧舌如簧又热心,经她撮合成的姻缘特别多,因此杨媒婆也就名扬京城了。到乾隆年间,干脆用她的名字将这条街道命名为杨媒斜街,再后来,光绪年间,这条斜街又改名为杨梅竹斜街,改名的原因无 能说清楚 ,也许只是误传谐音而已。但这一改,却让这条斜街名字雅致了不少。

  也许是受风雅名字的影响,杨梅竹以前是一条名符其实的文化街,杨梅竹斜街25号,是清朝乾隆帝御赐给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梁诗正的宅邸。杨梅竹斜街61号,则是过去的酉西会馆,现代文学家沈从文就曾经住在这里,挥毫写出了《边城》《长河》《湘西散记》等散文体小说,从而闻名于世。这条街上还有湖笔大师戴月轩、京剧武生杨小楼、评剧演员新凤霞故居

   杨梅竹斜街长496米,东起煤市街,西到延寿街,东接大栅栏,西连琉璃厂东街,清末和民国时期,这里风雅和风骚兼具,在这条400多米长的小街上汇集了多家书局书店,如正中、世界、开明、广益、环球、大东、大众、中华等书局,为宣扬新知识、新文化发挥了重大 作用。那时,不少学者约稿、交稿、购书,都要亲自跑出版社。这样一来,杨梅竹斜街上也就留下了不少老一辈“文艺青年”的身影。可以说,浓厚的“书卷气”影响了这里的一代又一代人。杨梅竹斜街成了领新文化的地方。

    同时,这里也是著名的高级娱乐场所和烟花风月场所 当时,这条路上的青云阁是北京箸名的社交娱乐场所,楼下百货日杂,楼上酒馆茶社,是当时的文人雅士、官商贵胄之间消遣娱乐的必到之地。清末文人许愈初《肃肃馆诗集》中集有咏青云阁的诗句:“迤逦青云阁,喧腾估客过。珠光争闪烁,骨董几摩挲。栋栋书坊满,家家相士多。居然好风景,堪唱太平歌”,可谓风头无两。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鲁迅、梁实秋等名人雅士都将这里当做聚会交谈的场所,著名的蔡锷与小凤仙之间的爱情故事,也开始于这里。同时,这里还有大大小小不少妓院,是八大胡同外围较箸名的“红灯区”。
 
    现在青云阁的后门仍矗立在这条街上,但旧楼不在,牌斑驳,让我这个外来人竟然一掠而过,毫无关注。而其它的名人宅院、文化遗址我也无从辨认。









  最后修改于 2017-07-16 18:52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