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扫街之5——2017年4月30日漫步芦草园社区

2017-07-19 12:39 阅读(?)评论(0)




  北京前门外,鲜鱼口东侧,前门东大街以南,珠市口东大街以北,大致和大栅栏、八大胡同东西对应的地区也有一大片老胡同,从卫星图上看,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部分在鲜鱼口街(东侧叫西兴隆街)南侧。有长巷头条到长巷五条,草厂头条到草厂十条,青云胡同,南北芦草园胡同等等。

  
4月30日上午,在做完每天例行的术前检查,点完上午的第二次眼药(每天4次,分别为上午6点、10点、下午2点、6点前后),我又一次的走出了我住院的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穿街走巷向草厂社区走去。我今天的计划是,由崇文门向西走,到祈年大街南拐,再由西打磨厂胡同西行(意外的是,这条胡同里的老建筑基本荡然无存),再由新革路南拐至西兴隆街,然后沿西兴隆街一直向西直奔鲜鱼口街我划沿兴隆街走到鲜鱼口,再由鲜鱼口开始由西向东依次串那些老胡同,不一定每条都走,于到时看心情随心所欲的走。我之所以要从东走到西,再由西向东转,是我以为鲜鱼口更靠近前门,更靠近老北京市中心的繁华地带,那边的老建筑可能更有档次,更具吸引力,要先睹为快。


沿新革路向南走



新革街上老建筑不多从地图上看可以说是所剩无几,似乎只剩下黄安会馆一处老宅院了。大概就是对面这个小院。



  西兴隆街,路北的老建筑被拆了不少,视线中是一片片的拆迁区,中间夹杂着一些的老建筑路南则是连片的老建筑。北京市现在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老建筑维修工作,要想看原汁原味的老建筑要抓紧时间了,晚了就只能看到一片“新建筑”了。呵呵。




   青云胡同,是这一社区里为数不多的南北胡同之一,一条很重要的南北通道。但胡同很狭窄,两侧的老建筑好象比较陈旧,我没有进去转。




  过青云胡同不远是繁华的前门东大街,这儿离人们熟悉的前门大街只有一箭之遥了。现在和我隔街相望的是鲜鱼口饮食一条街, 吃货们喜欢的地方。我不是吃货,现在让我按计划折向东南,开始今天的老胡同之旅。




    从地图上看,现在我走的应该是长巷头条或得丰头巷胡同,但我的眼前却不见胡同,有的是一条河,是江南一般的小桥流水,是熙熙攘攘、摩肩擦踵的人流。这让我有些诧异。但即来之则安之,我沿人流向前走去。




  从路边的展示栏我知道这儿叫芦草园,我更诧异了,据我所知这一带确实有个芦草命名的地名,是几条胡同,从地图上看,这几条胡同全在青云胡同以东,我现在所在地方却是青云胡同以西,明显不是同一个地点。而且在寸土寸金的老北京,这样的“胡同”也太奢嗜了吧?后来我才知道,有人把这一块买下来搞开发,我现在看到的这些全是改造后的景观。




  
其实,芦草园这个地名自古就有。据说在明代以前这一带还只是一片野地,因地势低洼有泉溢出,因此形成了一条小河,河两岸有大片的芦草丛生,故得雅名芦草园。明以后,北京人口越来越多,周边的低地不断被人垫高盖了房子,芦草芳天的景色早已不存在,但芦草这个名字还是留了下来,这一带的芦草胡同、草厂胡同、大席胡同等皆源于此。

  我不是北京人,我不知道这条河是否一直存在,我想它应该是不存在了。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北京历史上的好多河都已经消失了,包括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主持开凿的那条运粮河。回来查资料,知道这条河以前叫三里河,果然已经消失多年。这条沟的重新出现得宜于现代化的城市开发,人们不但造了这河早已失去的小河,还在它的两岸迁就了大片大片的绿地。





  走在芦草园中,流水潺潺,曲径折桥,楼台亭阁,绿树芳草,真是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只是我总感觉这种新改造的景观,尽管其中还保留着不少老建筑,尽管在园中找不到多少人工的痕迹,但我总感觉还是缺了什么。缺的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









  我边走边寻觅着,象只饥饿的狼一样的寻觅着,寻找着我的目标。走到 草厂三条了,这是一条已经拓宽成街的胡同,是这一社区最重要的南北交通通道。拓宽后的街道两侧是修饰一新的建筑,新有有些扎眼。突然,我眼前一亮,视线中出现了一座房顶上长了草的建筑,我向它奔了过去,这才是我想看的东西,不在它高大还是低矮,简陋还是气派,房顶长了草的建筑肯定是老房子,原汁原味的老房子。

  这是一条不长的小巷,小到只有两户人家(也可能是因为旧城改造的原因变短的)。从建筑的门牌上它叫中芦草园胡同。这两座宅子档次都不算太低,我不知道它是什么官宦人家的府邸,还是什么富豪人家的私宅,或者是什么公产(这一带有很多以前的会馆,相当于现在的驻京办事处吧,这些会馆属于公产,档次一般都不低),我无心,也无时间搞清楚这些,我只是随便走走,随便看看,看看老建筑。如果你有更高的兴致,你可以事先做一些准备,先查点资料,然后认真的,有计划的去参观每一个老宅子。











   
从中芦草园胡同里退出来,我重新拐上了草厂三条胡同,草厂三条胡同过去应该只是一条小巷,就象什么八大胡同那样的小巷(我这么说不是说它是八大胡同那样的红灯区,而是说它大概象八大胡同那么宽)。但今天的草厂三条胡同山成为一条大街。在北京,为了城市发展的需要,象这样被扩宽的胡同并不少见,有些地方原来甚至根本没有胡同,为了需要也会生的开成一条大街,比如我们前边担提到过的前门东大街,就是在一片四合院中生开出来的一条大街。

  草厂三条大街两边的建筑整齐划一,粉饰一新,看着很有气势。可我对它不三兴趣。我沿街向北走着,寻找新的目标,寻找那条叫北芦草园胡同的小巷。








 北行不远就是北芦草园胡同。和中芦草园相路只有几十米 。 

  在这片胡同群中,一共有三条胡同用芦草园命名,它们分别是:南芦草园胡同、中芦草园胡同和北芦草园胡同。南北芦草园胡同都是东西走向,西端都与青云胡同相通,南芦草园胡同东接北桥湾胡同,北芦草园胡同东接薛家湾胡同西口和北桥湾胡同北口,南北两条芦草园胡同中间有中芦草园胡同相连通,中芦草园胡同东侧还有条叫草厂三条的南北胡同,也连通了南北芦草园胡同。

  我走进的是北芦草园胡同。




  和刚才走过的小桥流水的“芦草园”、整齐划一的草厂三条相比,南北芦草园胡同这边才是真正的北京民居,这条胡同里大多是原汁原味的北京四合院,只是年久失修,大多房屋已破烂不堪。

  别看芦草园胡同现在有些破旧不堪,但这里曾经走出过两位京剧大师,梅兰芳大师刚出名时在南芦草园胡同购买了两座四合院,在这里居住多年。北芦草园75号则走出了另一位京剧大师程砚秋。他们都是名扬千史的艺术家。


北芦草园的一户民居,浓浓的生活气息



芦草园胡同里的雷音寺,正规的名字是雷音禅林




北芦草园胡同的最东端同,左边是薛家湾胡同西口,右边是北桥湾胡同北口


薛家湾胡同西口


  最后修改于 2017-08-01 19:22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