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2021年夏天的河北,跟雨干上劲了,想找个连续三天以上没有雨的日子,去涞源那边走长城。可从学校一放暑假开始,直至再开学,整整一个暑期也没能等到那一天,只能把希望放在中秋了。可临至中秋,涞源的天气预报又有雨,好在报的只有一天小雨,可以调整计划 ,先走危险小的路段。然而到了放假前的最后一天,原来预报的一天小雨变成了两天有雨,其中还有一天是大雨,查看涉县那边也是一样的天气,整个河北都 是那样,甚至有的地方还发了暴雨黄色预警。活动只好取消。可不出行憋的难受,晚上查看娘子关那边的天气, 20、21两天无雨,干脆去娘子关那边转转吧,从娘子关向北走,奔着洪河槽方向走,能走多远走多远。那一带12年的元旦我去过一次,也是从娘子关开始,那次是三天,我们第一天扎营于贤沟,第二天赶到了大前,第三天从仙台山下山。但那次走的是山西一侧,以走沟为主,连续翻梁。这次我想以走山脊为主,由于三里庄至石人湾一段山脊有断层,老乡说走不通, 所以主要是走石人湾至松树岭一段山脊,那段山脊上好象有长城。一般来说,走山脊比走沟难度要大,这次又只有两天,所以我感觉走到洪河槽的可能性很小,能走到松树岭就不错了。还是那句话,能走多远算多远,只要不闲着就行。 原来的绿皮车(6031)取消了,到娘子关只剩下一班普快(5275),这趟车到娘子关的时间虽然比原来的6031次晚了50来分钟,但现在的天比冬天长,7点天才完全黑,不象冬天,5点一过天就黑了,所以第一天等于还多了一小时时间,这是我们这次穿越的有利因素。还有一个有利因素,由于石人湾南边那段山脊有断层,老乡说走不通,只能走两侧的沟。山西一侧,三里庄那条沟我走过,河北一侧的臭水-岸底那条沟我也走过,所以这次穿越不论走山西还是走河北,有差不多一半路线是走过一次的路,这也是我们此次穿越的有利因素。上次我们穿越这条路线,是在3点稍过走到石人湾附近的井沟沟口的,如果这次我们能在第一天下午3点前到达石人湾,天黑前走到龙苍窑附近,这次穿越就有较大的成功把握。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在路上就不能耽误一点时间。所以我计划这次还走三里庄那条线,那条线不论距离、落差还是路线难度,都比臭水线小的多,可以争取更多时间。 9点40车到娘子关,我们急急忙忙的出站,急急忙忙的上路,可一个不留意,上路就犯了个小错误——出了车站本应往左拐,从丁字街口奔滚泉走。可我记错了,误以为五龙泉北边那条路也能通过去,可拐过去才发现是条死路。此时调头往回走才对,可我不愿走回头路,又想走老石桥过河,当年走娘子关到仙台山穿越时,就是走那座桥过的河。没想到我再一次走错了,直接奔向了娘子关关门。等走到大石桥下才发现上不了桥,此时只好继续向东走,走营房那座桥过河,再拐回河北村,这一绕,多走了一里多地。 从通往河北村的公路上看娘子关火车站方向 从河北村边看绵河,照片中那座小石桥才是我们最该走的桥 穿过河北村,我们终于走上通往张果老洞的那条公路了。这条路很多朋友都走过,张果老洞虽然不大,也算是娘子关周边的知名景点,很多驴友骑友幕名而来。我也曾到过张果老洞,就是10年前从娘子关到仙台山那次穿越时,但只是擦肩而过,没有进洞,这次我们仍要从张果老洞边过,往三里庄走,张果老洞是必经之路。 三星村很快到了。虽然我们绕了远,但总的来说走的不慢,现在的时间是11点稍过。三星村不大,也就几户人家,过了三星村不远就是张果老洞,上次我们是在洞口前吃的午餐,现在看来我们这到那是到的更早一点,早了半小时左右。依稀记的从张果老洞那儿贴着沟向上走,路虽然有一段较难走,但总的来说不是太难,差不多一个半小时能登上晋冀两省分界的主山脊,上了主山脊往左走,过了那道连续崖墙的三岔山(也是两省交界的主山脊 ),就是三里庄那条沟。下沟出沟有一个多小时足够,这样算起来,我们能在两点半到达石人湾。想到这儿,我更有信心了。 一过三星村就看见一个庙,正处两条岔沟的沟口,这是张果老洞么?我有些诧异,依稀记的张果老洞离村没这么近啊,过了村还要走几分钟才能到,而且洞口暴露,洞前没有这些建筑。可核对一下卫星图,这个地方确实标的是张果老洞,顺公路再往前,短距离内也没有较大的岔沟了,看来是我记忆有错。我对老慢说:“以前洞前只有一个小广场,能直接看见洞口,洞口一侧有两间小屋,没有这个院,也没有里边那座殿,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 既然这儿就是张果老洞,右手的沟就是我们应走的沟,于是,我们顺着沟向右拐去。此时我完全没有意识到,沟确实是那条沟,但路却不是沟底这条路,去张果老洞的正路,要过了这个小庙,再稍微向前走一点,要贴着沟边的陡坡向上切。 伟人毛*东曾经说:做工作要细,要过细,粗枝大叶不行,粗枝大叶往往搞错。我此行就犯了粗枝大叶的错误,结果带来后边一系列的错。这是后话。 沟里有路,只是很荒芜。我们沿沟上升,很快上到一个岔沟口,正面沟里有断崖,前边已无路可走,老慢带头,奋力的切过密布灌木的陡坡往左手沟里拐去,拐过去发现前边也是断崖,左手沟里也无路可走。老慢想往上楞攀,我及时的喊“打住”,“你看,上边50米高处还有一层断崖,那道断崖更高,你上到那再上不去怎么办?搞不好退都退不回来了。不能楞上,得退回去找路,肯定有路,还是条不小的串村路。” 后队变前队,两人向后退去,“我去右边手沟里看一下,你接着往下退吧。”我一边对老慢说,一边往右手沟里走。右边沟里确实没有路,那个断崖根本就攀不上去。“不行,没有路,还得往下退。”我一边向下走,一边大声对老慢喊着。正在此时,比我多退下不过十多米远的老慢已经发现了路,就在下边一点,沿着陡坡向左侧的崖根拐了,那是一条人工修砌的“大路”,只是路头有损毁,不注意很容易被忽视。 我们找路的两条沟之一 走在大路上,我满心欢喜,依稀记的上次我翻这座山,开始有段路也是很不好找,但一旦找对了路,是一条很大的串村路,那路之字形的向上升,没费多大劲就翻上了前边的山梁,现在我们走的路,应该就是那条路。 沿路上行不远,我们拐进了另一条沟里,本以为路会顺着沟向上走,但脚下的路却沿着沟的另一侧向回兜了,我感觉到有些不对,上次走的路不记的往回兜啊,我一点印象没有,好象是一直向上走,难道它不是我走过的路?可我们的左侧是深不可测的悬崖,右手或是崖墙或是不见缝隙的密林,此时根本没有其它路可走,无奈,我们只能顺着路继续向回兜。 从沟对面看我们找路的两条岔沟及贴着崖根向上拐的大路 我一边走,一边搜索,还对前边的老慢喊道:“注意看着点,看右侧有没有向上的路。”然而一路不见有岔路。突然,一个熟悉的洞门出现在我视线中,看到它我大吃一惊:啊!这才是张果老洞啊,我们转了半天,怎么才走到张果老洞?对了,上次我们是顺着洞口南侧的石阶路上来的,从公路上走那条到张果老洞确实没多远,也就10分8分的事。我们今天走错了路,白白的在山上转了一大圈。 通往张果老洞的正路,上次我走过的路 我们上次午餐的小屋 我们再一次边搜索边向回走,试图找到那条小路的路头。可我们一直退回到路的拐弯处(即过沟处),也没能找到那条淀粉核过一次的小路,却发现沟上上方,接近梁顶的崖洞处有废弃的建筑。既然有建筑,应该有路通过去吧?我们沿沟边的陡坡再三搜索,还是没能找到路。 拉近一点看崖?处的建筑 无奈,我们又一次向张果老洞方向走去。还是边搜索边走路。很快又转回到张果老洞前。为了平静一下焦急的心情,我们才来到洞门处,隔着门缝向里偷窥了一眼。当然,还是除了一座张果老像,其它什么也看不见。 路边的地形地貌 转眼我们在张果老洞一带晃了快一个小时了,那条大路来来回回的趟了两个来回,不是单纯的走,是逮个缝就搜索一番,路一直找不到,上次怎么找到的路?我也一直想不起来,记忆是一片空白。我们分析,原来的路头肯定在修这条大路时被破坏了,否则这一通找,没有理由找不到路。我和老慢都下了决心:离开大路,到上边的陡坡上找路。而失去路头的地方,大概率是修路采石处。 攀上采石场一侧的几层石台,分开茂密的灌木,我们沿着陡坡向上而行,上升了约20米,终于走上一条疑似的路,我和老慢分头探路,我探的方向拐回了张果老洞,似乎是洞的上方通过来的。老慢那边是贴着沟向上走,那应该是我们要走的路。 隐隐约约的小路 路远远比一般意义的路小,不但小还非常模糊,灌木,还是那种带刺的灌木,什么皀角、火榈圪针一类已将路完全封死,所以这路走起来跟没有路差不多。不过只要有点路的痕迹,就说明曾走过人,就让人心里有底。我们沿着路艰难的向上走着,时时要忍受皮肉之苦。可这条路究竟是不是我过去走过的路,我是一点印象也没有,我怎么记的我们上次走的是一条挺大的串村路呢?此时我有些后悔,来之前好好看看以前的游记就好了,起码能帮助我回想起一些记忆。眼下,说什么也没用了,我们只能沿这条路向前走。 接近梁顶了,我们切到了曾经两次探路的那条沟的上游,沟底有一层层石堰,似乎是废梯田,这是当年住在那溜崖洞里的人开垦的地吧?就在这时,我们脚下的小路又走丢了。想去梯田的另一头去找路,可梯田里的灌木更密,我们很难钻过去。老慢说:“别找路了,找着了也不好走,现在离顶不远了,干脆哪能钻就往哪钻吧。”说着,老慢带头向左手的岔 脊上攀去。 接近脊顶时是个小断层,好在不高, 也就3、5米,还是乱崖,并非崖墙,经过一阵乱攀,我们终于登上了岔脊,前边的主山脊已经不远了。 主山脊上有模糊不清的路,那路和我们前边走的路差不多,几乎已被灌木完全忽死。我卸了包,先在山脊上转了一小圈,想找一条清楚点的路,结果却没找到。老慢大叫了一声:“不行,太累了,我得先歇会儿。”说着找了个灌木的空隙一屁股坐在了。以往的老慢可不是这样,老慢有钩机、坦克之称,一上山就发疯,恨不的一直走到天黑的主,何时喊过累?虽说现在的天爬山还是会出汗,尤其对负重登山的我们来说还是臭汗淋淋,整个人就象水里捞出来的一样。虽说老慢一路担任着探路开路的任务,比我付出的更多,但再热的天、再苦的行程也不见老慢如此狼狈啊?这还是老慢么? 找不到理想的路,我也在灌木空隙处坐了下来。刚才那通无路楞攀可是真累。我也得休息一下才行。可不过休息了两三分钟,我又急于要上路。现在已经3点了,比我上次登上这道山脊晚了一小时还多,我本来还想在3点前后下到石人湾呢,结果现在才刚刚登上山脊 ,这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可以走了么?时间已经不早了,咱们还得抓时间赶路。” “那就走。”老慢一骨碌爬了起来。 我们要沿着主山脊往西北方向走,那段山脊我走过一次。按记忆,前边不远有座三岔山,山不高,只要翻过那座山,走哪条山脊都能下三里庄,区别只是三岔西北的山脊上有串村路,好走一点,如果顺利,用不了一小时就能出沟,走上岸底通往回城寺那条小公路。三岔东北那道山脊则有连续崖墙,直接走山脊走不通,下三里庄的路也不好找。上次我走的是东山脊 ,这次我决定走西山脊,走那条串村路。 脚下的路比记忆中的路更难走,我上次来是冬天,视线较好,覆着雪的小路很明显。这次不一样,茂密灌木遮档下,人的视线只有几米远。只有走在山脊的高点时,偶尔透过树空能看见前方有个山头,也是座三岔山,对面的山脊上也有连续的崖墙,这段路并没有轨迹, 我上次走是凭事先打印的地图,一边走一边判断位置,分析下一步该往哪边走,一边找路,因此一路比较细心。这次不一样,虽然也没有轨迹,但现在的手机里有卫星图,还随时随地能定位,再也不用看着地图,根据地形和时间估计自己走到了什么位置了,再说还是走过一次的路,不会出错,因此就大意了,误认为前边的山头就是下三里庄那座山,对面那道有崖墙体的山脊就是那道走不通的山脊。 绕过三岔山头,我们开始沿山脊寻找下沟的路,可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那条传说中的串村路。此时我再一次犯了粗枝大叶的错误,根本没有意识到我们此时离下三里庄的路还隔着一个山头呢,也没查看一下自己的准确位置,而是理所当然的认为,眼前的沟就是三里庄那条沟,刚才绕过的三岔 山就是当年我们拐弯的那座山,对面的山脊就是我们当年走过的山脊。 既然找不到路,我们决定直接顺坡下降,眼前的山坡虽然陡,虽然远处的沟底好象有断层,但百米之内应该没有问题,更重要的是,隔着沟,对面山脊的半坡上有废弃的房屋,我们决定边下降边向右侧那道山脊靠,只要靠到废村那儿,肯定会有下山的路。 运气不错,沿陡坡下降了不过几十米深,我们走上了一条路,一条不算太小的路,它是那条传说中的串村路么?肯定是,至少我和老慢都是这么想的。 路没有把我们引向右侧山坡上的废村,而是一直在顺沟下降,这正合我意。现在的路已经是明显的串村路了,很快我们就见到了废弃的建筑——几道人工垒砌的石墙。此时我除了兴奋还是兴奋,只要有路,下三里庄不是难事,现在的关健不是下三里庄,而是我不想在三里庄过夜,我们还想向前赶,前边的路已损失了过多的时间,现在要争分夺秒多赶点路。 时间不长,我们顺路下到了另一处废村,其实不是村,是一排,10来间整整齐齐的大石窑,一家一户没有这么大的实力,应该是人民公社时的集体建筑。看到这排石窑,看着窑前疑似的一条三马子路,我更相信我们很快就能下到三里庄。 大石窑附近的建筑 令人想不到,那条疑似的三马子路不是顺沟向下走,而是拐向了左侧的山脊,那道山脊也是层层断崖,险恶异常,路拐着弯拐向了崖墙之上的山梁。“这路不对,不定是通哪儿的路,咱们不能走这条路,看看沟右侧有没有路。”果然,在沟右侧我们又找到了一条路,一条大约二尺宽的路,它更象是过去的串村路,只是那路荒凉无比,不但长满了灌木,还不时有大大小小的倒木横在路上,可既然有路,我们就必须顺路走。 过“村”不久,沟底果然有断层,一道至少20米高的大断层横在沟底,看着这险恶的地形,我和老慢会心一笑:幸亏有这条路,要不然下到这了真的会傻眼。户外有风险,出行宜谨慎,不熟悉的地方一定要顺路走,不然很可能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很多事故就是这样发生的。
最后修改于 2021-10-09 13:50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