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偷来两日晴,“拥着”长城好宿营——2021年国庆,涞源西羊栏至唐子沟长城穿越、13

2021-11-08 11:28 阅读(?)评论(0)
  5号台至4号台间的山脊非常平缓,起伏之低几乎可以用一马平川来形容。因山势平缓,这段城墙虽有倒塌却并无危险。是两天来我们走过的最轻松的一段城墙。

  当我走出5号台时,大多队员已跑远,只有老慢走的比较靠后。老慢今天的状况与昨天完全不同,用那句什么话说:“又还了阳了”,他这会儿走的慢的原因 不是状况不好,是看长城看的仔细,是几乎每个敌楼都要转,都要看,看的还比较细
,并非简单的一穿而过。




  浮字4号台也是突出于主城墙之外,是一座哨楼性质的敌楼。我走长城 ,一般来说,每座敌楼都要至少拍下正面(即我们首先看到的一面)、背面(即我们离去的一面)两反映外形的照片,浮字4号台是突出于外的哨台,只有一边有城墙相连,我却一时疏忽,没有拍下它的正面照片。在同行的队友那也没找到4号台的照片,只有下边这张照片,老慢拍的




从另一侧城墙上看浮字4号台



  浮字4号台是3乘4眼的敌楼,其连接城墙的东墙为一门两窗,其它三面墙都是四个箭窗。象这种正背两面门窗数量不对称的敌楼,一般只出现在特殊位置,敌楼只有一个楼门时。例如我们前边看过的浮字17号台。

  4号台外型还算不错,但其内部损毁不轻,楼顶的拱劵已多处塌毁。通道的砖柱也凿去了近一尺深,应该都是人为损坏。






浮字4号台的中心室 ,又恢复了浮字号长城常见的那种大天井式登楼口,木梯登楼的形式。



从4号敌楼里看城墙的三岔结



从4号敌楼里,看连接3号台的城墙



  告别4号台,我们向下一座敌楼——浮字3号台走去。3号台位于小河口沟南侧的山头上,属于扼控小河口沟的重要制高点。3号台属3乘4眼的敌楼, 即连接两侧城墙的南北墙上各开一门两窗,面对关内外的东西侧墙则各留4个箭窗。而且我发现,6号台以南的各个敌楼,除少数几座突出于主城墙之外有哨楼外,都是4乘4的敌楼,让我一直以为浮字号长城普遍都是4乘4的敌楼,没想到从毁掉的6号台开始画风一变,6号台以北的敌楼,3、4、5号敌楼,包括后边看到的1号2号敌楼,却变成了3乘4眼的敌楼,不知是何原因。




  从远处乍一看,3号台外型貌似良好,甚至楼顶的碟墙都还部分保留着。走近细看,其楼体酥裂很严重,严重到与7号楼、8号楼可有一比的程度。




  我又是最后一个走到3号台的,正要穿台而过,却见队友们都在敌楼北侧的城墙上休息,时间马上就12点,我们要在这儿午餐。

  正因为在此午餐,我在3号楼转的细一些,这一来又有几个小发现。




 正因为在此午餐,我在3号楼转的细一些,这一来又有几个小发现。象绝大多数浮字号敌楼一样,3号台也是回字型结构的敌楼。与5号台一样的是,3号台的蹬道也是夹在长城内侧的边廊和外墙间的砖砌楼梯,因箭窗限制,楼梯也很陡,但即使这样,靠近箭窗处的楼梯还是过薄,以至断成了上下两段。因这座敌楼楼梯两边的砖墙保存的比较好,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楼梯每级台阶两边的砖墙上都有一个孔槽,这里原来应镶有一根方木,以保护砖砌的台阶。这种设计,在别处的敌楼中还没见过。




楼梯台阶两侧都有穿方木的槽孔




  3号台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两点,一是其内墙垒砌的非常平整,砖缝抹灰也很规矩,显示出建造这座敌楼的工匠的高超水平,这样高规格的墙,我在走长城的中还是第一次见。




  再一个印象深刻的是箭窗两边的墙角,以往看过的敌楼,箭窗两边的墙角都是直角。3号台箭窗两边的墙角却砌成了45度的斜角。这在以往走长城的过程中也从没有见过。




从3号楼南窗处看4号台,城墙外侧的一道道台坎是过去的档马槽



从3号楼南窗处走过的长城



从3号台北侧的箭窗处看对面山上的乌字号长城



从3号台向东看,不远的敌楼是浮字2号台



从3号台西侧箭窗处看长城外侧的山峦



  3号台立于山脊突起处午餐后继续上路,起步就是很急的下降,这段城墙倒塌的也很严重,队员们拉开距离,小心翼翼的向下走去。




3号台旁,登城墙的蹬道



  当山势变缓,浮字2号台已在眼前。

  浮字2号台也是3乘4眼楼,外形保存的还不错。其内部布局和3号台、5号台一样,也是回字形平面,砖砌楼梯的蹬道,蹬道设在关内一侧的边廊和外墙间。




近看浮字2号台



从2号台西门口看敌楼内



敌楼内部,格局和3号台、5号台完全一致



回看2号台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