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一豪宅,太谷三多堂——山西曹家大院一瞥、1

2021-12-01 12:07 阅读(?)评论(0)


  山西大院多,多到数不过来,仅国人熟知的大院就有十几座,如灵石的王家大院、阳城的皇城相府和天官王府、祁县的乔家大院和渠家大院、万荣的李家大院、榆次的常家庄园、太谷的曹家大院和孔祥熙故居、定襄的阎家大院(即阎锡山故居)、沁水的柳氏民居、大同吕家大院等等。这些大院不但在山西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放在全国也有很大的影响力。更有人将其中王家大院、皇城相府、乔家大院、李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大院、阎家大院天津杨柳青的石家大院四川温江寿安镇的陈家大院,湖南祁阳龙溪村的李家大院合称为全国十大箸名大院。当然,这个“全国十大”的结论有没有权威性另当别论。我今天去的是太谷的曹家大院。

  曹家大院又名三多堂,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原太谷县城)西南,北洸村的东北角。大院紧临南同蒲铁路和108国道线,北距省会太原50公里,东北距太谷城仅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方便。从太谷火车站乘坐T06路公交,终点即曹家大院

  历史上的曹家是一个传承了数百年的大家族,晋商巨贾,整个曹家拥有众多的深宅大院,三多堂
只是众多曹家宅院中的一座。但因历史原因 ,这些深宅大院大多近几十年间消失了,有幸保存下来的只有三多堂一处,这座始建于明末,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院落总占地10638平方米,其中宅院部分占地6348平方米,保存有明、清、民国三代老建筑共计15个院,277间房屋布局规整方正建筑高大雄伟,几格南北通融,装饰豪华古朴,更有高达17米的三座后罩楼堪称“中华民宅之奇葩”,在山西乃至全国的民居大院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曹家大院不仅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还收藏有无数艺术珍品,在山西有“稀世国宝在故宫,民间珍品三多堂”之说。上世记90年代,当地政府对曹家大院进行了大规模维修,并依托曹家大院建设了三多堂博物馆,成为一处新开发的晋商文化旅游景点。自那以后,先后有《亮剑》、《乔家大院》、白鹿原》、《狼毒花》、《关中男人》等数十部影视作品在此拍摄。2006年,曹家大院入选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交车的终点是北洸东北角的十字路口处。一下车即看见一座高大恢弘的建筑,这座与周边其它低矮建筑有着极其鲜明对比的建筑就是三多堂,即现在的曹家大院。

  当年的曹家并非只有一个大院,曹家兴盛之时,在北恍村相继建起了一批,据说共有20来座宅院,分别以某某堂命名,如五桂堂、怀义堂、福善堂、三多堂等等,另外在城南20里的南山上,还修有一座占地4000平米的避暑山庄,名青龙寨迁善山庄三多堂只是曹氏家族诸多分支中的一个分支的堂名。曹家的众多堂院中,以按"福"、"禄"、"寿"、"禧"字形建造的四座大院最具代表性,三多堂便是这四座院落中的一座院,即寿字院。因堂中又细分为多子、多福、多寿三个大院,故称为"三多堂"。




  关于曹家的发家史,当地有个传说:相传以前曹家大院并非现在的院落,也不属于曹家,是一个败落财主的。因院里闹鬼,到了半夜就有一白一金的俩个人在院里喊叫:你是曹家的吗?财主家的后人不敢住了,说请了许多和尚、道士念经也不管用,卖又卖不出去,一直空了起来。有一天,一个推独轮车,鋦锅鋦碗的年青匠人来到北恍村,赶上天黑下雨,想借宿舍在这个院,财主家的后人说:院里闹鬼,你不害怕就住吧。年青人想: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就住了下来。到了半夜果然那俩人来了,问你是曹家的吗,年轻人开始吓了一跳,但一想是呀,我姓曹呀,我又没害过人,怕什么,就说我姓曹,俩人一笑说 :我们可以交差了,玉帝看你多年行善,特赐你黄金白银,来吧跟我们拿吧。说完来到墙角一晃就不见了。年轻人来到墙角挖开一看,果然有好多财宝。年轻人把财宝取出,到了天明找到院主人说想买了这个院,院主人很高兴,多年来闹鬼没人敢住,现在终于有人买了,就很便宜的买给了他。年轻人就住在这里,不做补锅的生意,干起了买卖,后来越做越大,又在村北另起新宅,就是现在的三多堂。




  传说自然是传说,与历史有一样的地方,但并不完全相符。曹家祖上确实不是北恍村人,而是原籍太原晋祠花塔村,明洪武年间,曹邦彦举家迁移到太谷北恍村,以卖砂锅为生兼以耕作,日子虽过的去,生活并不兴旺。明末,第14代"三"字辈中有个叫曹三喜的人,带着两个儿子闯关东做买卖,获利甚丰,当时所谓"关外七厅"均有曹家的商号。清兵入关,曹三喜又带着儿子把生意做回到关内,先在太谷设号,再向全国辐射。后又跨出国门,东到日本,北到莫斯科,西到巴黎、伦敦,把国内的茶叶、布匹输往国外,引进日本的钢铁,高丽的人参,俄罗斯的金属制品等。在山西和欧亚间走出了一条可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媲美的"茶叶之道"。道光、咸丰年间的曹家达到了鼎盛,大江南北都有曹家的铺面,多达640余座,资产高达1200万白银,雇员37000余人,所以乡民有"凡是有麻雀飞过的地方就有曹家商号"的说法。




  与中国传统习惯相符,曹家大院也是坐北朝南,正门开在南侧,位于整个大院的南北中轴线上。正门西侧还有一个便 门,供车马出入。为方便游人参观,今天的三多堂博物馆以原来的东门为出入口。公交车的停车站在曹家大院的东北角处,下了车往南一拐就是今天的曹家大院,即三多堂博物馆大门。

  大门北侧的长墙上,有一长串、20多块画匾,游人可以通过画匾上的内容先对曹家大院有个初步了解。













  现三多堂仅开一个东门,正门开放,我也没有绕到三多堂南面去看一眼,网上找来一张正门及西便门的照片,在此向原任者表示感谢。


三多堂平面布局示意



三多堂南面的照片,照片中较近的门是三多堂正门,稍远的门是走车马的西便门




  现在我们看到的即原三多堂院的东门,现三多堂博物馆的大门。门为二层楼阁式建筑,楼阁不大,仅一间屋大小,上层阁楼也是更楼,对外仅开一圆型小窗;底层是一砖砌拱劵门,门洞较为宽大,应是为方便车辆出入而设。垂花门楼正中悬挂有“三多堂”匾,一侧挂有“三多堂博物馆”、“山西省古典家俱博物馆”两块牌子。

  东门又称吉利门,据说过去此门常年关闭,只有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时才会打开,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出嫁的女儿不能走正门,只能由东门出入。进入民国以后,曹家买了山西省的第一辆小汽车后,汽车由此门出入,从此此门又以被称为汽车门。后阎锡山看上了这辆汽车,曹家只好忍痛割爱,把这辆爱车送给了阎长官。







  东门内侧,檐下高悬“客亦三多”匾,即是对客人的祝福,又暗示曹家来往的客人人多车多钱多,即,达官贵客多。




  走进大门是一条长66米,宽4.5米的悠长甬道。总占地10638平方米的三多堂院又分为宅院、西花园两大部分。宅院部分是三多堂的主体,其南北长98米,东西宽66米,占地6468平米。宅院部分又以眼前这条东西上向甬道分成内宅和外宅两部分,甬道以南为外宅部分,主要是仆人工作居住的地方,包括客人居住逗留的地方,南北仅一进,东西共五路院,从东至西依次为厨房院(现为售票处,不对外开放)、帐房院、 南门院、客房院、戏台院。甬道以北的内宅也分五路院,每路院南北各两进,共计10个院。

  甬道尽头,与东门阁遥遥相对是神祖阁。




  现在看到的即神祖阁。神祖阁也是两层的阁式建筑, 上层供奉曹家先祖,底层中间是一穿堂门。穿过神祖阁就是西花园。




  穿过神祖阁,我首先走进了曹家大院的西花园。西花园面积不大,南北与三多堂宅院等长,东西宽约35米(据说原来的西花园比现在要宽)。园内花繁草茂、绿树成荫,曲径通幽,小巧玲珑,也是别有一番情趣。

  
西花园建筑不多,除福字影壁墙、六角亭外,只有一个地下酒窖和一个地下厨房。在西花园的西南角,有新建的公厕和商品展销厅。





  西花园的东南角是曹家的地下厨房。地下厨房是西花园里的最大建筑,也是三多堂最有特色的建筑之一。厨房共两层,上层是一面宽5间,进深3间的宽敞大厅,为过去的曹家吃饭或宴请宾客的餐厅。底层是半地下式的厨房,这种把厨房设在地下的做法,走遍全国也不多见。




地下厨房的主出入口




地下厨房的次出入口



地下厨房内景局部




通往次出入口的门



  西花园内的另一座重要建筑是地下酒窖。地下酒窖位于西花园的中心,出入口在福字影壁墙后边,是一砖砌地下窑洞,曹家用来存酒的地方。




酒窖的门



酒窖内景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