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我们登上的山脊,一侧是连绵不绝的崖墙,另一侧却很平缓,形成一巨大的鞍部,这儿是三岔路口,沿山脊向东走是去喜花盆的路。由垭口顺坡下行是池上。垭口旁有平台,先到的队友都在平台上休息,包括拉着我们的包开车上来的山脊和梧桐雨。“还有人去喜花盆么?”飞翔连问两声,没有一人报名,今年的红叶太令人失望,大家都没了继续走的欲望。见人们都不去喜花盆,飞翔只好说:“既然不去喜欢花盆了,那就在这多坐一会吧。” 休息中的队友们 搓背服务,本照片为猫拍摄 南山的包。新买的背包罩第一次用就报销了,可谓“战绩辉煌” 从崖边看我们刚才切过的那道崖墙 崖边俯视下边的沟,出了沟是黄岩 10分钟后我们再次上路。既然不去喜花盆了,那就直接奔池上。池上距我们所在的垭口很近,也就一里多地,而且是顺沟下行,还是缓沟,可以说是毫无悬念和挑战。见大家要上路,山水急忙抢着背上包,他的理由响当当:“今天我还没出汗呢。得背着包走两步。” 池上是个原有十几户人家的废村,村子坐落在三面环山的山坳里,村西十几米是一道不太高的山脊,山脊上有个人工开凿的垭口,一条从乱窑上来的三马子路,成为池上通往外界的必经之路。我们上次从乱窑穿恶石,就是走那条路上来的。故地重游,走到池上村边时,我和几个队友先拐到垭口另一侧怀了一下旧。 垭口北侧的山 垭口西侧的沟,名井沟 下乱窑的公路及远山 怀旧完毕,我们就才向池上村里拐去,池上村离垭口虽然仅有十几二十米,但因山坡较陡,进村路要在山坡上绕一个弯,这一绕绕了有百来米。当然,这点路简直就是毛毛雨了。 进村,我又是最后一个。 池上村废弃的建筑 村边没有好营地,废梯田倒是不少,但或坑洼不平,或是长满荆棘,各座弃屋废院也是一样。最终我们把营地设在一座弃屋的房顶上。那是一大溜共六间大石窑,长有30米,宽约10米,面积足够大。虽也长了些荆棘,但能避开。 扎营两大要素:一、营地, 二、水源。支好了帐篷,下一个任务就是打水。池上有口小井,这我们知道,但那口井很小,象是一家一户人自己用的井,不象是“官井”,且多年没人饮用的井水干净不干净?我们不知道。这个村曾有十几户人家,应该还有别的水源吧?今年雨水大,会不会有泉水?我们一行人拿着水桶,顺沟下去了足有一里地,沟干干的,不见一丝水气。今年雨水这么大,这条沟还这么干,难怪老乡要搬走了了。 无奈,还得去井里打水,飞翔的保温杯,成了临时的“水筲”。还好,那口井的水质非常不错。 我们这次活动是一次纯粹的FB游。看到这个巨大的天幕,你就明白我为什么这么说,也会明白山水为什么要直接开车到营地了。说我们是FB游还有一个证据。我们到池上时刚1点40,总共走了不足4小时的路,大中午就扎了营,还带着这么大的一个天幕布,说明这次出行根本不是为了爬山,是为了凑在一起吃吃喝喝,这不是FB是什么?FB就没什么可说了,反正就是喝酒么,酒干再斟满。 话说回来了,出来喝酒有个天幕是不错,十几人围坐一圈,最起码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不会胸前暖,也不担心背后寒,缺点只有一个,太沉,车开不到营地边上不行。 猫拍的照片 还是猫拍的照片 山水拍的两张照片 青山拍的两张照片 酒宴开始时不到5点,持续到几点我不知道,哥不胜酒力,早早的钻了帐篷,比我睡的更早的是青山,当我入帐时,青山的协奏曲已经响了一阵。 天亮了,听周围没有一点动静,我只能继续“懒床”。直到有脚步声传来,直到听到山水与过路人的谈话,我这才开始起床。那是个采药人,赶早上山去。 我的早餐很简单,煮一锅糊糊,再半张烙饼,完事。当别人起来准备早餐时,我已无所是事,只好在营地周围溜达。 清晨的废村池上 我们支帐篷的那座弃屋 山坡上的废弃梯田 远处低缓的山梁即我们昨天翻过的那道山脊 山上的采药人 拉近点看 9点半,我们开始下山。按飞翔原来的安排,今天要往四水泉走,四水泉下乱窑,再回拦头起。现在计划有变,一是今年的红叶实在可怜,大大打击了大家的积极性。更主要的原因,昨晚得到市里的准确消息,石家庄疫情又起,有的小区又开始封闭,这种情况下,我们理应早点回家,万一疫情严重了,再给封在外边呢。昨天来的路上,柏坡高速平山出口长达几公里的堵车情景我们都历历在目。 池上下拦头起很简单,走村后那条三马子路,差不多半小时就能下到乱窑。乱窑到拦头起是5华里公路,满打满算40分钟差不多。一共只需一小时稍多。强度不够重量凑,为了遛遛腿,我甚至想和葫芦一起,背着大包下山,反正 是走大路,又不钻树棵子。刚走到村后的垭口,猫说有条小路,比走大路更近,她走过两次。问我们走不走。那就走小路。我回去卸下包,和南山跟着猫走上了那条不知名的小路。 开始确实有路,是采药人走出来的路,只是那路一直贴着崖边向前走,根本就不下沟,猫虽然走过两次,都是沿着沟往上楞走的,具体的路线记不住。既然没有路,我们也只能楞往下走。通过观察,我们沿一处较为连贯的陡坡向下降去。 坡很陡,常常陡的难以立足。林子很密,视线最多不过十几二十米,再远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我们只能冒走。下降中几次遇到有小断层,好在那些断层并不连续,通过左右横切总能找到新的下降路线。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连续“速降”,我们终于成功的下到了沟底。原以为梯田里有路,只要下了梯田就OK了。没想到梯田会更难走, 一层层U字型石堰象一只只拦路虎,直接向下根本不可能。“得往边上去找路”,我们三人一致这样认为。但去哪边找路却有分歧,我认为路最有可能在沟的右侧,猫却认为应该往左边走。这种情况只能以猫的意见为主,毕竟我两眼一摸黑,猫已经来过两次。 左侧没有路,但梯田的边缘的陡坡勉强能向下走,然而没走多远,我们又无路可走了,再想往沟的右坡切,梯田里已长满过人高的灌木,每移动一步都难。无奈之下,只能一次又一次的“楞走”。渐渐脚下又有了“路”,不是真正的路,只是能走。这段时间一直没顾上拍照,几张照片都是后来下到开阔地带拍的。 回看我们下来的沟 走过一条岔沟,梯田里的灌木变成了荆棘,再行不远,荆棘又变成了荒草,只不过是一人多高的荒草,走着走着,我们感觉有了路,虽然两眼什么也看不出来,但脚下的感觉不会错还是那种不小的田间路。果然,钻出没人的荒草,脚下是一条能走排子车的路。更主要的是视线中出现了建筑。“看见房子了,应该是井沟。 废村井沟的废弃建筑 经历了刚才的无路下降,走上大路的我们都 很兴奋,顺着大路我们大步流星的向前走着,全然不知道此时我们不应该走大路,应该下沟,走沟底的小路,这条大路,要比小路绕远的多。当我们发现这一问题时,再想下沟已下不去了。 走在长满荒草的大路上 再看井沟村边的山 出井沟废村,沟坡突然变陡,很快成为一道崖墙。我们脚下的路,沿着崖墙体的边缘向前走,出了这条沟,向拦沟的上游方向拐去,这一拐,绕远了几百米。直到此时我们才发现走错了路,我们应该从废村那儿下沟走。可此时只能将错就错。 时间已过了11点半,我们回到了拦头起,此时其它队友已经等我们等了近一个小时。原以为走大路绕远,走小路能抄近路,能快一点,结果走大路1小时挂点零的事,为我们却用了足足两小时,可以说是事半功倍了,不过这条“小路”够刺激。 现在我们就剩最后一项任务了——回家,只希望进城时千万别象昨天的平山出口那样堵。
最后修改于 2021-11-18 19:17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天下一豪宅,太谷三多堂——山西曹家大院一瞥、1
下一篇:赏秋难见几片红,休闲腐败都是情、2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