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如果问一个人最喜欢哪个季节,恐怕大多人都会说喜欢春天。的确,经历了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春天一来,百花盛开、百草发芽,一切都欣欣向荣、处处都生机盎然,这样的季节总是能给人以无限的希望,所以才有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至理名言。然而我却更喜欢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希望变为现实的时光,是期盼化作欢乐的季节。当然,我喜欢秋天不仅是因为这个,春天,尤其是北方的春天,大地虽然回春,山往往却仍然萧瑟,更有一年一度的防火,每逢春天也就到了最严历的时期,驴友想进山,难。而秋天就不同了,秋天的山还没有秃,色彩却更加斑斓,称的上是五颜六色;秋天的水也没有沽,虽不如夏天时大,却清涟而透彻。更有满山的野果等着你来品尝,那是大自然的恩赐,绝对与你在超市里买来的意义不一样。所以作为驴友的我来说,我更喜欢秋天。有人说,秋天后边是冬天,但冬天既然来了,春天不又没多远了么? 秋季出行,赏红是一大噱头。我们这次出行,就是打着看红叶的幌子,华北一带的山,红叶多是黄栌,我们要去的地方是石家庄箸名的红叶区,每逢秋季都有大批的驴友、游人慕名而来,我虽然 喜欢的是探路,很少专为看红叶而进山,但也多次去过那一带,往年山上真的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然而今年,大概是今天雨水多的原因,黄栌的叶子都发了霉,没到时节就落了,少数没落的叶子也是褐色,只有稀稀寥寥的几点红,最终正象那句话说的一样,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最终因为失望,也因为突然而起至的疫情,我们的活动不得不草草结束。这一趟用那句现代网络语来说,是玩了一个寂寞。 那一带的山,往年的红叶 7点集合。快到平山时赶上了堵车,不是事故引发的堵,是平山出口堵,堵车从匝道一直堵到主路上,引的主路也堵了差不多一公里。唉,都是疫情惹的祸,怎么平山的形势突然这么严峻?没听说有 “敌情”啊?后来才知道,石家庄的情况也突然出现了变化,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9点50车到终点。我们这次出行共3车10人,按计划是一次休闲行,停车地是拦头起,计划的宿营地是池上。池上离拦头起没多远,所以我们计划山水开车,拉着大家的包直接去营地。其它人轻装上山转圈,计划先去喜花盆,转到四几点钟再去池上扎营。第二天早餐后,还是山水拉着大家的包下拦头起,其它人继续转山,转到下午回拦头起,再上车回家。这样轻轻松松的来个两天活动,轻装穿越+宿营。说实话,这样的活动我还是第一次参加。 拦头起到池上,有一条很好走的路,车都能走,要不然的话,山水怎么直接开车去营地?那条路也没多远,步行也就一个半小时。我们当然不那么走。那么走一路都是公路,多没有意思?我们只能走小路,必须的。 拦头起村分两片,道东道西各一片,主村在道西,道东那片在一条岔沟口,只有几户人家。顺着进村路,我们向道东的岔沟口拐去。 拉头起村名的起源——本来挺缓的一条沟,突然出现一个大断层,断层把沟切为两上下截,拦住了沟里的路。于是这条沟叫拦沟,断崖上边的村就叫拦头起。为了解决两边的交通,古人贴着西侧的崖根用块石砌出来一条大路,解决了两省间的交通问题。到上世记末,有关部门又贴着沟东侧的崖根修了一条水泥公路,成为连接晋冀两省的新通道。 我虽然几次路过拦头起,但还没有仔细的打量过这处断层,今日仔细一看,果然好漂亮,可惜沟里没有水,否则会是一个非常震撼的大瀑布。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拦头起村道东的那片村舍 拦头起到池上,走小路也不复杂——顺着眼前的沟一直向上走,最后的岔沟口往左拐,登上山脊,再顺着山脊往南走,最多两小时也能走到。我们也没那么走,那么走路线太短,强度不够,更何况我们的主要目的是看红叶,虽然理论上讲哪座山上都有红叶,最短路线照样也能看红叶,但路线短了红叶必然少,红叶少了看不够。所以,我们没有强度创造强度也要走。呵呵。飞翔打头,我们向沟对面的”村“里拐去。 一上路,我又有意的拖在了最后。 穿“村”而过,我们向村后的山上登去,脚下是一条4、5尽宽的石阶路,那种标准的串村路,走这样的路, 即没有大道的枯燥,也没有小路的艰辛,因为老乡走的路肯定是最佳路线。 从方位上看,这条路应该不是去池上的路,那会是哪儿?莫非是黄岩?我从黄岩那边过来过,因时间太久,想不起具体怎么走的了,好象就是下的拦头起。如果真是那样,那这条路我应该走过。虽然怀疑,但又不能确定,毕竟走过的串村路太多了,没有明显的标志物,很难确认是否真的走过这。看着相识的路,我不禁又有些纳闷,我们这是去北京绕获鹿么?可再一想,管它绕哪儿呢,山都是连着的,不管现在怎么走,只要最后能拐到池上就行。 我们是来赏秋的,噱头就是看红叶,可当我们上了山,眼前的情景却让我们大吃一惊:植被这是怎么了?现在还是10月份呢,今年即没有上冻,也没有刮过大风,按以往的经验,这样的天气红叶能持续到11月上旬,可今天刚是10月23,按理说正是看红叶的最佳时期,可山上的树叶多已焦枯,即使有少量活的,也是没精打彩的,就象生了病似的,远看近看黑呼呼一片。天呀,怎么会是这样?失望之余,我还抱着一分希望,毕竟这个高度还不是红叶区,树种不一样,黄栌一般长在山脊附近,也许高处的黄栌会好一些?抱着最后的希望,我们急步的向上走着。 从山坡上回望拦头起 再看拦头起 沿陡坡拐过几道之字弯,我们登上了山脊。山脊上有星星点点的红,仔细看又不是红,最多刚到橙色就或是焦干,或是形成了大量的褐色斑点,几乎看不见一片真正的红叶,那种火红火红的叶子。得,赏红是不可能了,即来之,则安之吧。 从山脊上再看拦头起 拦沟对面的山脊,我从乱窑翻那道山脊,连续三次探路才成功穿越了过去,虽是7、8年前的事了,但记忆还很深刻 如果我没有记错,远处的山是黑狗尖 尽管红叶不行,同行的驴友还是很兴奋,逮着棵有点色的树就要拍上一番,还要寻找角度、位置、光线,想方设法的扬长避短。啥叫摄影?能把丑的拍成美 ,美的拍的更美,那就是摄影,不象哥,只会信手随拍一气,全是“到此一游”式的记录。 猫拍的红叶,怎么样?看着还可以吧,真实的情况简直是惨不忍睹。 猫不仅拍景,也拍人,我才发现,猫不但很能走,还很能拍,拍的甚至比我还多,简直有点文武双全的意思。 猫拍的陶子 猫拍的南山 猫拍的葫芦岛 猫拍的我 前边是一座突起的石峰,危岩高耸,锷刺蓝天,这座山似曾相识,可一时又想不起来是否真的见过,时间,将我的记忆几乎全部磨平。 前边的队员已走远,两个镁铝则要“沐浴更衣”。得,想当副班长也当不成了,我这才急急忙忙的向前走去。 路口等一下后边的美女,我再次恢复了副班长的职位。翻过小垭口,转到了山的另一侧。 拐上山脊的另一侧,远处是一道峻秀巍峨的山脊,那道山脊是我们必须要走的山脊,不论去池上还是喜花盆,不论我们在山上怎么绕,最终必须走上那道山脊,再顺着它向南走。可我们之间隔着一条沟,一条很深的沟,那条沟正是拦头起村东那条沟。此时我们无非是两个选择:一是沿着山脊往对面山脊上绕,二是下沟,再顺着沟登对面山脊。 我本来就一路走在最后,因为刚才等两位美女,这会儿落后的更多。当我拐到山脊对面时,前边的队友已停了下来,大家在研究怎么走。研究的结果,下沟。 猫拍的葫芦和青山 身旁的山头 沿着岔脊上的小路,一行人向下降去,现在的路可不是什么串村路了,是那种地地道道的山间小路,不过路虽小却并不难走,这里毕竟离村很近,不过一里来路,过去常有老乡上山,现在又断不了有驴友来爬山,虽然一路的灌木较密,但总的来说还算是简单。 猫拍的,下降中的葫芦岛。葫芦才换单位不久,家里老人身体又不太好,所以各种事比较多,今年活动的较少。为了过把瘾,别人都是轻装,他却执意背上大包。还美名其曰。锻炼锻炼,和他一样的另一个另类是南山。南山也背着大包,理由也是锻炼锻炼。 下降路上回拍身后那座山 沟对面的山
最后修改于 2021-11-16 13:44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