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秋难见几片红,休闲腐败都是情、2

2021-11-17 10:12 阅读(?)评论(0)
    一路轻行,哦,也有重行的。我们很快下到了沟底,发现离拦头起村多者不过300米,原来我们转了个三角形的圈。有人笑称:“咱这是买一送一,爬一座山,再搭上一座山。”不过白搭的这座山有点小,连上带下统共不到一小时。这个商家也够扣的。




  沿着梯田一侧的路,我们向前走去。两沟会合处,大路往右拐,小路下了沟,路口有不少红布条。我们没有再意,顺着大路继续向前走去。再行几十米,大路到了头,梯田消失了。我们仍没再意,前边的沟依然平缓,沟底的路虽不明显却并不难走,我们沿着沟继续向前走着,没想到很快被一道绝壁拦住了去路。




   绝壁不高,也就三、四米,但却足以拦住我们的去路。“我上去去侦察一下。”葫芦自报奋勇,边说边沿一侧的陡坡向上攀去。探路的结果,前边还是绝壁。看来从红布条那儿下沟,往右侧山坡上走才是正确的路,我们都被田间的“大路”迷惑了。




葫芦探路归来



  没有退到“红布条”处,尽管那个跑口离的也没多远,最多也就百十米,我们还是懒的走。后退十几米恰好有条小路,曲折向上,我们很快上到一条足有一米宽的大路上,错不了,它正是从“红布条”过来的那条正路。




走上“正路”



一个岔沟口,再一次判断路线



  当主沟变陡变窄时,路向左手沟里拐去,那条沟不仅比较缓,还有层层石堰,象是废弃的梯田。飞翔带头向那条沟里拐去。可刚拐进去没几步,飞翔又宣布午餐。靠,现在还不到12点,是不是有点早,不是说吃饱了爬不了山么?飞翔说:“怕再往上走没有地方了。”这话有道理, 现在离山脊已经不远,这一带的山都比较险,一旦上了山脊 ,恐怕真还就不好找地方了。




  午餐后继续上路。象几乎所有的山那样,这条沟也是越接近山顶越陡,很快沟已不成为沟,变成了一道簸箕坡,再经过几分钟的陡峭攀爬,我们顺利的登上了山脊。




最后的攀升



山脊上回看身后的山



突兀而起的山峰



山脊上的植被



  山脊上有现成的路,只是有些生。这地方只有看红叶时有人来,来人也不是太多,毕竟不如杀九坨、马路垴有名。过了看红叶的季节鲜有人来,路有些生就不奇怪了。沿着林间的小路,我们向南奔去, 路虽然 难行,我们个个坚定不移。






树空里看山



继续前进




  翻过一座山头,我们拐到了山的另一侧,这边有几株多少挂着点叶的黄栌,虽说也是稀不楞登的,但确实还有几片红叶,于是几位色影大师又开始“借题发挥”了。我是以拍山为主,从不把红叶作为主题,所以当别人拍红叶时,我却把目光瞄向了对面的山梁,那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不论去池上还是喜花盆,那道山梁都是必经之路。




青山拍的红叶,与我上边的照片比,人与人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俗话说望山跑死马,看着不远的山梁,真要想走到却并不容易。脚下往往是斜坡,头顶是枝条低垂的小树,轻装走还要不时低头猫腰。背大包的两个人可就受了罪了,葫芦离的远,他是怎么走的我不知道,南山离我近,只见他时不时的要蹲着走,甚至是往前爬着走,这就一个不留神,还让树权子顶了个跟头,好在是有惊无险。只可惜,我和南山中间隔着一“只”猫,南山一路上“摸爬滚打”的镜头我都没法拍照,只拍了一张他倒坐在地上的照片,是唯一的纪录。








  行至密林空隙处,前边的山脊又一次清楚的暴露在我们面前,山脊的这边是弧形崖墙,连绵不绝直到远方。崖墙之上的山脊上有几个人,是开车到营地的山水他们?还是别的驴友?太远,分辨不清。那道崖墙那么长,我们如何才能绕上去?猫说她来过一次,说前边崖墙处有道石缝,路是从石缝那儿上去的,上到山脊就离池上很近了。这样看前边的路没有什么强度。不对,我们还要往喜花盆绕,那一绕又得两三小时。




拉近看山脊上的几个人



继续前进,我们很快又隐入令人头痛的密林中



侧切路上的一处崖壁,钟乳低垂,滴水为泉,姑且叫它滴水崖吧







继续前进,路越来越难走,南山的大包不断的被树枝子挂住,猫一次次的为南山解困




 

 过滴水崖不远是回音壁,回音壁即我们在远处看到的那道孤形石壁。石壁中间有道错茬, 倾斜的斜茬成了连通崖上崖下的天然孔道,路就是沿这个斜茬上去的。现在可以说我们已经胜利在望了。






连拐几个之字弯,我们终于登上了垭口,垭口处有明显的石墙,这应该是遗存的阎锡山工事吧。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