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孟良城地处浮图峪西南,是浮图峪的侧翼,又是即连通关内外的重要通道,孟良城所在的山不高,且山势较缓无险可守,走飞狐径或蒲阴径从蔚县或灵丘来的人,可以由亚家庄轻而易举的翻起孟良城所在的山梁,直插浮图峪后方,从而直接威胁内三关之一的紫荆关安全。因此孟良城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为确保紫荆关的安全,明王朝才在山上建了一座城堡,并专门设立一支军队——宁静安营在此驻守。 过去进出孟良城,必走南门或者北门。驴友走长城,却两个城门都不走,要顺着城墙从东南角进,西北角出。孟良城的西北角也有一座敌楼,宁字6号台,长城遗产网上标为亚家庄村6号台。 6号台与7号台差不多,也是仅存砖石其座,上部的楼子已完全倒塌。 从6号台上看孟良城,其中左侧的城墙是孟良城的北堡墙,右侧城墙是西堡墙 从6号台上看孟良城的西堡墙和7号敌楼,西堡墙中间有一倒塌的战台(马面),在长城遗产网上标为亚家庄村23号马面 从北向南看6号台,这座敌楼基座也不宽,应该不足10米,从这点上分析,这座敌楼很可能也是4X3的敌楼,甚至不排除是3X3的三眼敌楼。 离开6号台,就告别了孟良城。 长城从6号台起折向北偏西,离6号台不远有个特殊的战台(马面),它突出于主城墙之外,与主城墙有一道10多米长的支墙相连。这座突出于主城墙之外的战台在长城遗产网上标为亚家庄21号马面(22、24号马面在孟良城的北堡墙上)。 21号马面北侧是一较急的下降,这段城墙倒塌严重,行走时需小心翼翼。其实在孟良城里也可不登6号台,靠近6号台的北堡墙上有一豁口,有小路直接切到北边的垭口处。 走过山脊的低点,前边是一个较大的爬升,至少几十米高的连续爬升。这段长城上有两个马面,其中20号马面在山脊的最低处, 即垭口处,这个马面连同两侧的城墙都已倒塌,很容易被人忽视。19号马面在垭口北侧,这座战台保存的尚好,这次没有特意拍照。但上一楼的照片中可以看到。 爬升中的老慢 登上山顶,回看孟良城方向 老慢拍的,我向上攀升的镜头 长城从小山头部又折向了西,隔着一个不小的下降,对面是一座更高的山。走长城就是这样,它要随着长城 不断的上升下降,一天下来山没多高,上升、下降不少。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它字5号台,长城遗产网上登记为亚家庄村5号台。 5号是个把角楼,我们来的这一侧城墙呈东西走向,过5号台的城墙变为南北走向,5号台处于L形山脊的拐弯处,且居高临下,有着很好的监视效果。5号台的楼顶已全部塌毁,从残存的墙体看,这是座3X4眼的敌楼。其内部已被塌落的砖石全部埋没,登楼意义不大。不过老慢利用等我的机会还是去楼里转了一圈。 5号台北侧, 与5号楼相接的一段城墙倒塌严重,与之对比,山脊最高处的一段城墙保存的却比较好,从长城资料网上看,那段保存较好的城墙上有亚家庄村18号马面。好城墙不长,也就几十米长一截,前边不但是下坡,下坡处的城墙也已倒了,一般驴友走到这儿,多是错过这段城墙,从下边山坡上侧切,毕竟城墙的断茬很难爬,费好大劲上去,走不了多远又得下来。一上一下还有危险。我两次走到这儿都是从下边山坡上侧切的,老慢和一般 人不一样,非要走城墙。这家伙,一贯是有高不走低,反正人家有的是力气。 老慢拍的,我从山坡上侧切 老慢拍的,前边那段保存尚好的城墙,包括18号马面 老慢拍的,我在回看那段城墙 老慢走过那段城墙 重新走上城墙,宁字4号台就在眼前,在长城遗产网上,标注为亚家庄村4号台。 宁字4号台为标准的四眼楼,即每面外墙都是四个箭窗(或一门三窗)。这座敌楼保存比较好,除楼顶的碟墙和楼橹已经倒塌外,再有就是个别门窗有人为损坏,敌楼的主体特别是内部的拱劵基本完好,只有可以这么说,这座敌楼是我们此次走长城,到目前为止看到的保存最好的一座敌楼,没有之一。 老慢拍的,我在宁字4号台前 宁字4号台的南楼门 由宁字4号台再向前,我依然是从倒塌的城墙下侧切,尽管告诉危险,老慢固执的还是非走城墙不可。在走过之后才心有余悸说:“这段城墙是险,随时可能倒塌。”提醒方大驴友,走到宁字4号台时一定不要走城墙,要从下边山坡上切,那处岌岌可危的城墙经不得一丝的风吹草动,一旦你把它碰倒了,长城受损还是次要的,关健是你的生命有危险。 走过那段城墙后,老慢回过头去准备拍照 过4号台城墙再次向西拐去,拐弯后的城墙处有个高规格战台(即马面),在长城遗产网上登记为亚家庄村17号马面。最吸引人注意的不是那座高大上的战台, 而是它一侧的城墙上有个小门洞,可供一个人出入。它是城墙上的暗道。 关于长城上的这种暗道,一般认为是明军中的”夜不收“进出的暗门。“夜不收”和“尖哨”是明代边防守军中的哨探或间谍的特有称谓,并称尖夜。明代嘉靖以来,“夜不收”屡见于各类奏章文集,其明目很多:如爪探,爪空,伏空,按伏,尖哨,哨探,坐口等等,大致分三类:1、驻守于边城、墩台等处侦察敌情。2、深入敌镜刺探情报。3、传递情报。都冠以“夜不收”的名称。 我在走长城的过程中,以前只在秦皇岛长城上见过一个类似的暗门,亚家庄17号战台处的暗门是我见的第二个暗门。 老慢从暗道走出城墙 吃饱了撑 的,老慢不肯原路返回,非从长城外转一圈,再从城墙倒塌处登城墙 城墙上的夹杆石,夹持旗杆或灯杆用。孟良城段长城 ,现存3、4处夹杆石 继续向前,小心的走过一段城墙倒塌处 走过16(保存尚好)、15号(已塌)马面,不远是宁字3号台(长城遗产网上标注为亚家庄村3号敌台)。从我们来的这一侧(东侧)看,宁字3号台保存的还不错,只是中心部位(楼门处)有一条上下贯通的大裂缝,除此外看似没有大的损坏。 实际上这座敌楼北侧的外廊已塌,连外墙都倒了,倒塌的土石把敌楼埋了半截,人只能从埋了半截的门口爬出去。 人只能从这儿爬出去 宁字3号台的北侧 老慢拍的,我走出宁字3号台 可能是山势险峻吧,由3号台再向北,好长一段长城上只有战台,看不见敌楼。后来实际走,由3号台到下一座敌楼(即宁字2号台)的距离不小于一公里,这么长的距离内虽有连续的城墙,有不少战台,却没有一 座敌楼。 距宁字3号台不足50米处是亚家庄14号马面。14号马面台面部分保存的不错,但下部台基已经向外膨出了不少,好象随时有崩塌的危险。14号战台两侧的城墙也多处塌毁 ,有意思的是,这几处塌毁全发生在城墙内侧,对外的一侧基本完好。 亚家庄14号马面及城墙 老慢攀过一段倒塌的城墙 走过一处断茬又是一处断茬,不断的在长城上上上下下,处处杀机暗藏,危险重重 老慢准备攀爬一处城墙断茬 老慢拍的,我攀爬那个断茬
最后修改于 2022-08-25 17:35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